列宁格勒是近代史上,是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死亡人数最多的城市。 德军对列宁格勒围困后,空军开始对列宁格勒水厂、电厂、仓库、医院、工厂进行精确的轰炸。 ![]() 列宁格勒街头行进中的苏军 1941年11月8日,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提赫文后,从苏联内陆向这里运送粮食的运输线,完全被切断。 原本,列宁格勒有300多万居民,战争爆发后疏散了一些,但是,还有200多万人留在了城里,再加上数以百万计的士兵,即便按照最低的标准来衡量,每天最少需要800-1000吨粮食。 情况已经很明显,如何为列宁格勒提供物资成了战役的成败关键,更关系到列宁格勒近三百万军民的生死存亡。为此,苏联最高统帅部急调莫斯科特种航空大队向列宁格勒空运物资,可他们忙活了数日也就送进去502吨物资不说,自身还因为德国空军的阻挠,损失惨重。 实际上,9月下旬,列宁格勒就已经实施严格的食品配给制度。 开始的时候,前线作战的军人与工厂里的工人:每人每天可以获得800克食物,文职人员和普通百姓:每人每天400克。 到了10月份,标准迅速下降,在第一线作战的军人和工厂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每人每天500克,在第二线担任预备队的军人和工厂里的一般体力劳动者:每人每天350克,文职人员和普通市民:每人每天250克。 11月20日,配给标准下降到了可怕的程度,在第一线作战的军人和重体力工人:每人每天375克,二线部队和一般体力劳动者:每人每天250克,文职人员和普通市民:每人每天125克! 从当时情况来看,列宁格勒确实是危机重重,空中运输已不可能,德军在北面已经切断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铁路线,而南面通往外界的公路交通也被德军掐断,西面是德军主力攻来的方向,唯有东面的拉多加湖没有被德军封锁。 因此,拉多加湖就成为列宁格勒唯一能从外界获得粮食和其他一切必需品的水上生命线。 不过,拉多加湖也仅仅剩下中间一段宽约65公里的水域,不在德军炮火的射程之内。 拉多加湖,古时候称之为“涅沃湖”,面积18400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的一个湖泊,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最宽处达124公里,湖的北岸和西北岸,都是陡峭的悬崖岩壁,湖深达250米,而湖的南岸,则是低平的砂土层和沙滩,湖岸也比较平整,湖深只有20多米,在9月8日列宁格勒被围困之前,拉多加湖在平日根本没有货运船只。 苏军若要在拉多加湖上进行运输,首要问题就是缺少能够进行运输的船只,因为大部分船只都被德军封锁在了涅瓦河里,根本派不上用场。 而且德军已经控制了拉多加湖的南岸,苏军只能从东岸向列宁格勒守军控制的西岸输送物资,这条由东至西的航线多有风雨和迷雾,和平时期航行尚且都有不低的风险,此时,德军飞机更是整天在湖面上空盘旋扫射。 如今列宁格勒情况危急,苏军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冒险在拉多加湖上进行运输。 列宁格勒守军在拉多加湖西岸修筑了奥西诺维茨港,而东岸的苏军在沃尔霍夫的内河造船厂建造大型驳船,并通过航运为守军提供救命的物资。 由于船只有限,11月15日湖面结冰停航前,拉多加湖仅仅为守军提供了6万吨各类物资,包括4.5万吨粮食、5500支步枪和机枪、1万枚手雷和弹药、油料等,另从城中抢救出3.35万名伤病员。 这些物资,对于列宁格勒而言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不能满足运输期间列宁格勒消耗物资的1/3,随着拉多加湖的停航,守军的情况日益恶化。 因此,如何切实保证城内300万军民的生活必需,就成了列宁格勒军事委员会所面临的一项头等大事。 湖面封冻,水上运输暂停,这使列宁格勒的粮食供应更趋紧张,城内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因饥饿而丧生。 他们当中,有正在机床生产的工人,饿死在机床旁,有在岗亭中指挥交通的民警,还有正在手术台前抢救危重病人的医生,不少年老体弱的居民饿死在购粮途中…… 随着冬季的到来,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燃煤运不进来,无法供暖,很多列宁格勒人只能蜷缩在冰冷的家里,在饥寒交迫中,默默地死去。 ![]() 列宁格勒废墟中的市民 被包围的列宁格勒,连饮水都成为了大问题,城市的供水系统被破坏,人们只好到河里去取水,饥饿的人们一点力气都没有,连水桶都提不起来,连冰层都无法凿破,有数不清的人,死在了取水的路上。 危急关头,列宁格勒不惜一切代价,牢牢地控制住拉多加湖南岸地带,并迅速采取果断措施,组织冰上运输。 早在1941年11月9日,德军占领提赫文的第二天,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就作出决定,立即沿着靠近什利谢尔堡海湾已冰封的湖面,从西岸的鲍利索瓦-格里瓦车站和拉多加湖车站,至东岸的列德涅沃,修建一条冰上军用公路。 列宁格勒的科学工作者在对拉多加湖结冰情况,作了一次实地考察。 他们发现,在靠近南岸风平浪静的浅水区内,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就开始结冰,而在什利谢尔堡海湾内,打算修筑冰上汽车运输线的那一段湖面,一般要在12月中旬,个别地方甚至要在下一年元旦,才能结冰。 另外,拉多加湖的冰层表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很多,特别是在浅水区内,叠积的大冰块有时会形成高达5~10米的冰丘,其周围堆着一层厚厚的积雪,因而,底下的冰层较薄,当载重汽车驶过这些地方时,危险性很大,随时都有可能因冰面裂开,连车带人掉进冰窟窿里。 ![]() 正在街道取水的列宁格勒市民 时至11月16日,拉多加湖冰层的厚度还仅有100毫米,顶多可以供不载货的马拉雪橇勉强通过,而要组织大规模的冰上汽车运输,冰层厚度至少需要达200毫米以上。 根据水文工作者的测定,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时,湖面冰层厚度达到200毫米需要6昼夜,300毫米则需12昼夜;气温在零下15摄氏度时,冰层厚度达到200毫米需要4昼夜,300毫米则需8昼夜。 11月18日清晨,拉多加湖面上刮起了期待已久的西北风,天气寒冷刺骨,至黄昏时分,气温骤然下降了12摄氏度。 11月20日,湖面冰层的厚度已达到180毫米,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认为: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决定立即用马拉雪橇,在筑路勘探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以标杆标明走向的冰道上,开始试验性运输。 这次,他们要把堆放在湖东岸列德涅沃转运站的大量粮食和其他急需物资,迅速运往西岸的鲍利索瓦-格里瓦车站和拉多加湖车站。 当时,挑来赶马拉雪橇的都是从郊区集体农庄里,精心挑出来的富有经验的驭手,但在第一天的冰上运输中,还是有不少马拉的雪橇,因冰面破裂而掉进了湖里。 考虑到马拉雪橇不仅载运货物少,而且还要耗费饲料,特别是在遇到暴风雪时,极易迷失方向而掉进冰窟窿,这种运输方式不久就被放弃。 11月21日,在离拉多加湖南岸12~13公里地方,第一条冰上汽车运输干线,经过列宁格勒军民的忘我劳动,终于通车。 这条运输线在什利谢尔堡德军第炮火射程之内,第二天晚上,由60辆卡车组成的第一列车队,载着运往列宁格勒的货物从拉多加湖东岸的卡鲍纳出发,经冰上公路,驶往西岸的奥西诺维茨。 后来,这条昼夜通行的冰上公路,在1941~1942年间冬季饥饿围困最艰难的期间,成为列宁格勒赖以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因而被誉为“生命之路”。 ![]() 行驰在拉多加湖面公路上的运输车辆 刚通车时,拉多加湖的冰层还不是十分紧固,有些地段的冰层厚度只有240毫米,卡车驶过时,冰层发出嘎吱嘎吱响声,随时都有被压裂的危险。 寒冷中,司机不仅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而且还得把驾驶室的车门打开,以防万一遇到冰裂时,能够迅速跳出驾驶室。 湖面冰层达到安全运输需要300毫米的厚度,司机又都缺乏冰上驾车的经验,为了安全起见,每辆卡车开始时不仅载货少,而且速度慢。 一辆载重量为2吨的卡车有时仅拉3、4百公斤,有的车队跑一个来回,竟费时10个至12个昼夜。 从11月23日至12月1日这十天时间,车队历经千难万苦,总共为列宁格勒运来了800吨面粉,还不敷两天之需,而且在此期间,有40名司机陷入冰窟窿之中。 为了能够提升冰上公路的运输效率,苏军趁着冬季发动了一次反击。1941年12月9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在沃尔霍夫方面军的配合下,一举收复了提赫文,大大缩短了汽车运输的路程。 但是,运输困难状况却没有得到改善,这是由于这年冬天气候反常,大雪弥漫,狂风呼啸,使湖面冰层经常断裂,而从裂开的冰缝里渗上来的湖水,很快又被冻住了,结果使湖面平如玻璃,又光又滑。 汽车在这样的冰面上行驶时,不仅车轮经常空转打滑,而且方向也极难把握,有时狂风甚至会把满载货物的汽车刮离冰上车道5、6米远。 此外,德军飞机也在空中盘旋扫射运输车队,驻守附近什利谢尔堡的德军炮兵,则集中瞄准一段宽达5~10公里的冰面,一下子就送上数以千计的高爆炮弹,造成冰面裂缝重重,弹坑累累,运输线时续时断。 为了提高运输速度,确保行车安全,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立即在什利谢尔堡德军炮兵射程之外的安全地带,再开辟4条单向公路线。 其中两条供满载货物的汽车从湖东岸驶往西岸,其他两条则供载着疏散到大后方去的列宁格勒居民的回程汽车,驶回东岸。 尽管这样,当时经过这唯一的“生命之路”运进列宁格勒的货物,还不到最低限量的三分之一,列宁格勒的困境仍没有解脱。 了能够保护这条冰上公路不被破坏,苏军沿着公路布置了大量的防空炮和高射机枪,苏联空军也不断和德国空军争夺拉多加湖上空的制空权。 运输司机们为了多装快跑,力争在一昼夜内,驾车跑两个来回,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竞赛。 他们经常24小时内,连续4次越过拉多加湖的冰上运输线,行程达700多公里,吃、睡都在冰上的帐篷里,每天驾车行驶长达16个至18个小时。 由于采取了各种强有力的措施,经拉多加湖“生命之路”运进列宁格勒的货物量一天比一天多,货运速度一天天提高。 截止到1942年4月24日冰上公路因湖面开化而停止通行,苏军向列宁格勒输送了足足36.1万吨的物资,其中包括27.1万吨粮食、3.2万吨武器弹药、3.5万吨油料和2.3万吨煤炭,并且还从城市里抢救出了合计约3700节火车车厢的工业设备,转移了55.5万老弱妇孺离开城市。 这些物资有力保证了列宁格勒军民的生存,至1942年2月中旬开始,列宁格勒军民的基本粮食供应已经可以保证,前线官兵也基本能够恢复热食供应。而在运输结束的4月末,列宁格勒已经拥有了可供两个月之用的紧急储备粮和12天的转移储备粮。 1942年4月之后,苏军开始考虑恢复拉多加湖的航运,列宁格勒军民克服困难建造了各类小型运输船只163艘,外加上外围苏军投入的166艘各类运输船只,拉多加湖上又出现了一条新的生命之路。 ![]() 运送到列宁格勒的物资 为了加强货物装卸和运输效率,苏军在湖东西两岸也紧急修筑27个新的码头,还在各码头进行了疏浚工作,有效地加强了水上运输的效率。 苏军甚至还在43天内于拉多加湖修建了一条长达30公里,通往列宁格勒的输油管道,在1942年就为列宁格勒输送3.26万吨油料。 同时,为了保护这条宝贵的水上航线,苏军不仅调来了各型防空火炮260门,还调来了歼击航空兵第7军用于提供空中支援。 为了防止德军派遣鱼雷艇和炮艇骚扰,苏军还在拉多加湖里成立了拉多加湖舰队,调来了各类小型作战船只如猎潜艇、鱼雷艇、摩托艇等共计131艘,用于保护拉多加湖的水面安全,必要时也可投入到运输任务中。 就这样,传奇般的拉多加湖“生命之路”,终于使列宁格勒军民战胜了饥饿的威胁,彻底挫败了希特勒的罪恶计划,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