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曾说:“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从古至今,健康长寿都是世人探讨与追求的话题,在诸多的祝福语中“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更是最常见又讨喜的一句。 其实,许多长寿秘诀早已藏在了古人先贤的诗词文章中,他们不仅才华横溢,更深谙养生之道。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杂赋》 病叟胸中一物无,梦游信脚到华胥。 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 ——宋·陆游 陆游每日晨起,都有梳头的习惯,就算身患疾病,头发稀松,也要梳头养生。能够日复一日坚持不懈,难怪陆游如此长寿,在平均寿命四五十的古代,活到了八十五岁。 其实,早在隋朝时期,名医巢元方就曾明确指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散湿,使发不白的作用。 而活过百岁的明朝养生学家冷谦,将毕生的养生经验总结在《修龄要旨》一书中,书中提到“十六宜”的第一宜正是“发宜常梳”。 苏轼同样坚持每日梳头,保持精气神:“千梳冷快肌骨醒,见露气人霜逢根。” 从医学角度来讲,梳头确实具有保健作用,不仅可以防治头痛,而且能预防诸多疾病。为了能够安享晚年,大家记得多梳头哦! 《午梦》 苦爱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宋·陆游 陆游的保养秘诀,不仅有梳头,还有午睡。午饭过后,总要小憩片刻,短暂的休息不仅可以放松身体,宁神解乏,而且睡醒后神清气爽,充满干劲。 现今,午睡仍是许多医生所倡导的养生之法,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增强记忆力,提高免疫力,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在这个生活快节奏的时代,切记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才会有健康的体魄。 《食粥》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宋·陆游 没错,又是我们长寿的陆放翁,他再次带着自己的经验之谈走来了。他说,世人都在追求长寿,但却很少想到最简单的养生方法就在眼前,即为喝粥。粥水清淡养胃,不甜腻,不多油,最适合脾胃虚弱、年老体弱者食用。 其实从陆游诗中也可以看出,饮食清淡的重要性,它在避免过多糖分脂肪的摄入,减轻身体负担的同时,也起到了有效预防各类疾病的作用。特别是身体机能下降的老年人,清淡的饮食是延年益寿的不二法门。 值得注意的是,饮食清淡并不是只吃素食,而是要营养均衡,像鱼肉、鸡蛋等营养膳食也应合理摄入。 虽说如今大部分人生活富裕,吃得起大鱼大肉,但也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切莫胡吃海塞,无所顾忌。 《自觉》(节选) 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 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 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 夜寝与朝餐,其间味亦薄。 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唐·白居易 昔日,白居易曾对刘禹锡感慨自己年老体衰的境况,刘禹锡则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劝慰道:“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而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再度感受到了保持一个好心情的重要性。在他哀叹衰老的时候,与他同岁的崔舍人却依旧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这才知道,衰老与个人心态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个时刻忧虑衰老的人,他的精神状态便是颓废萎靡的,看起来也就老上许多。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不因衰老而忧惧,不因得失而怅婉,自然神采飞扬,精神抖擞。 常言道:“养生重在养心。”不论何时,都请保持一个豁达淡然的好心态吧! 《摄养诗》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明·龚廷贤 明代名医龚廷贤,享年92岁,曾任职于太医院,医术高超,经治者服药辄愈,在京城享有“医林状元”的盛誉。这首诗,正是这位名医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经验,总结出的养生宝典。 他说,若想延年益寿,首先要注重内在,存精养气。饮食方面,则要食勿过饱,勿求厚味,少量饮酒,切莫贪杯。与此同时,也要保持乐观,笑口常开。最后则强调了人生心态的重要性,若身处逆境,则要学会从容面对,切莫过度伤神,自在逍遥,便能安享百年。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生在世,一定要注重对身体的保养,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心态,方能做到无往而不胜。 很多时候,人们在繁忙的奔波中,渐渐忘记了生活的意义,其实偶尔的驻足停留,更能带来慰藉与舒适。愿诸君,皆能安享晚年,健康长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