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炳辉:红九军团长(19)——懋功会合

 兰州家长 2023-02-16 发布于甘肃

四十六懋功会合

一九三五年六月上旬,红四方面军主力渡过岷江以后,分两路西进:北路由杂谷脑(今理县)经两河口,进抵抚边;南路从灌县西北越过崇山峻岭,进占川康边境的重镇懋功县(今称小金县,属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南部)城。

为了迅速和红四方面军会合,红军主力从宝兴、芦山北进。其间,奉军委命令,罗炳辉率红九军团于六月九日起程,向东面邛崃、大邑挺进,准备与活动于该地区的由红四方面军新组成的第九十四军会合。在进到邛崃县境时,地方民团数百人出来袭扰,被前卫营击散。但红九十四军的踪迹没有找到。

六月十二日晚,军委传来消息:红一军团二师六团,在邛崃山脉之夹金山,已与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一团会合,并将由懋功溃退到大碛附近之川军一个营全部歼灭。

军委同时命令红九军团停止东进,立即北上,随在宝兴以北的红五军团之后跟进。

两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消息,给罗炳辉和红九军团广大指战员以巨大的鼓舞。许多同志高兴地说:“从长征开始至今九个月来,朝思暮想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六月十三日拂晓,当红九军团准备率部离开名叫大川场的地方时,从邛崃城赶来的川军与警戒营打响。罗炳辉立即命令红九团迅速占领村东的小高地,以抗击敌人的进攻,掩护军团主力向西北方向挺进。红九团与敌激战三小时,敌人还派来飞机前来轰炸助战,然而,红九团在激烈的炮声中,采取交替掩护的办法,胜利地转移了。

罗炳辉率红九军团以每天百里左右的急行军,连续三天,于六月十六日到达夹金山脚下东南的大硗碛。

这是个有两百多户人家的大村庄。但由于雪山气候恶劣,道路崎岖难行,使红军的前进速度缓慢,因而担任红军主力总后卫的红九军团不得不在这里休息一天,继续进行爬雪山的具体准备。首先,大家考虑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时,要拿出哪些见面礼,尽管当时的物质条件微薄,但指战员们很热情、积极,准备的见面礼花样新颖、丰富多采。其中有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于一九三二年发行的公债券、铸造有列宁头像的银元,有的编写了会合的军歌,有的单位在赶排活报剧……对于总政治部编印的《两大主力会合歌》,各单位抓紧教唱、排练。

军团政治部为发扬无产阶级友爱的精神,还发起慰问红四方面军的募捐运动。当时红九军团的指战员实行供给制,上至军团长罗炳辉,下至伙夫、马夫都是发一样多的零用钱,只有技术人员,例如修械工人、缝纫工人、医生、电台的技工等,另有技术津贴,发的钱多一些,算是“高薪”人员。但大家捐献踊跃,把自己长期积蓄的钱捐献出来,多者达五六十元。

其次,进行爬雪山的物资准备。根据总政治部、总供给部的通知,各单位都购买了辣椒、生姜之类的发汗物品。军团供给部遵照罗军团长的指示,还派人检查落实情况,并将采购的辣椒、生姜,补充给没有买到或买得不够的单位。每人还准备了一根木棍,以便过雪山时支撑使用。

再次,还宣传介绍了前面部队过雪山的具体经验。主要有:一是过雪山时多穿衣服;二是上山前要吃饱肚子;三是多携带生姜、辣椒;四是下山前不可中途休息。

罗炳辉为保证部队过雪山时能精神饱满,命令各个单位在头一天太阳刚落山就熄灯睡觉,养精蓄锐。

六月十七日清早,红九军团动身翻越夹金山,它位于邛崃山脉的南端,地图上的海拔高度是五千一百余米,终年积雪,深处达一米多,寸草不生,禽兽绝迹。山上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忽而天气晴朗,忽而大雪纷飞,忽而风和日丽,忽而狂风大作。山上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上山有二十多里路,下山约有十七里。本来很少有人走这里,只是前几天川军一个营由懋功退到大硗碛,把路踩宽了,加之红一、红三、红五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数万人马通过,把一条小道踩成宽阔的道路了。

上午八点左右,队伍来到了雪山脚下,阵阵的寒风袭来,人们穿上了所有的衣服,但还是打寒战,有的同志索性把被子或毯子披在身上。开始上山时,雪花飘舞,个个成了雪人。

行至半山腰间,在一家小伙店里,烧了生姜水、辣椒水,每人喝了一碗,顿时全身热乎乎的。越往上爬,呼吸越困难,脚腿发软,浑身无力。狂风大雪吹得人们难以站稳,尤其快到山顶时,每移动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力气。人们咬紧牙关,坚持一步一步地前进,决不能停下来休息,因为停下来往往就起不来了。大家发扬阶级友爱的精神,体壮的搀扶体弱的,挽救了不少同志的宝贵生命,但还是有一些同志牺牲了,永远被埋葬在雪谷里。

在爬雪山途中,患感冒还没有完全好的罗炳辉,拄着棍,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一步地向山上爬。他的警卫员小郭,在家是个放牛娃,能爬山,能跑路,是有名的“鸡毛脚',在头一天发木棍时,小郭说不要这“打狗棍”。当时,罗炳辉似笑非笑地说:“你不要,都给我吧。”可是,在这又陡、又硬、又滑的路上,小郭被刮得摇摇晃晃,“鸡毛脚”突然一滑,幸亏被罗炳辉一把抓住胳膊,说:“好险哪!”小郭望望脚下陡峭的雪崖,吃惊地伸伸舌头,说:“要不是军团长拉我一把,我这'鸡毛脚'可就吹上天,见上帝去了!”罗炳辉看看小郭,递给一根木棍说:“还是拿上这根'打狗棍’

吧!”小郭红着脸,不好意思地接过棍子,跟着继续前进。

快到雪山顶了,越走越艰难。卫生员小张知道罗炳辉患重感冒还未痊愈,就劝他骑马,说:“军团长,你的病没有完全好,还是骑上马走吧!”罗炳辉笑了笑说:“爬爬山,活动活动,感冒会好得快点。”正走着,马夫老康脚一滑,掉进路旁的雪坑里。罗炳辉喊了一声:“快!快救老康”,立即跑去。参谋彭寿生也跑过去,但他为救老康也陷进雪坑里。罗炳辉和警卫员小郭一齐动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彭寿生和老康拉了上来。小郭见他们俩成了雪人,风趣地说:“我小时堆雪人,还没有堆过这样漂亮的!”

大约中午时分,红九军团的队伍开始下山,起伏绵亘的雪山被留在身后了。从山顶往下走,没有那样冷了,同时由于空气中氧气增加,也就渐渐感到舒服了。到山底。人们的呼吸完全正常,精神爽快,体力也恢复了。

当日下午三时,罗炳辉率领红九军团到达了懋功以东的达维,受到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指战员的热烈欢迎。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达维当时是汉、藏民族杂居的地方,约有三百户人家。

红四方面军的同志腾出了房子,对红九军团机关进行慰问,送来许多食品和文化用品。当晚举行联欢晚会,演出了歌曲、活报剧等许多精采的小节目,庆祝两大主力胜利会师。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兴奋驱散了倦意,使人似乎忘记了翻越雪山的疲劳。

六月十八日上午,罗炳辉率红九军团离开达维,向懋功前进。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的指战员,在路旁列队欢送,还在途中设了许多茶水站,贴了许多标语。红二十五师的指战员个个红光满面,体质健壮,而红九军团的指战员经过长途跋涉历经风霜,相形之下显得疲惫。

当日下午,红九军团到达懋功县城,受到红九军机关和二十七师指战员的欢迎。

第二天,红九军团与红九军在懋功城内的天主教堂召开了联欢大会,台上挂着长条红色横幅,上面写着“庆祝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伟大会合”的大字。双方赠送的慰问品陈列在会场上。双方首长讲话,互相勉励,互相学习。最后演出歌舞节目,直至深夜,尽欢而散。

遵照军委指示,红九军团在懋功进行了短期休整。

两大主力会合后,中央红军仍改称为第一方面军。

四十七被迫南下

(这部分内容我认为是作者为尊者讳,没有如实书写。实际上当时一方面军的四个老干部李卓然、邵式平、罗炳辉、何长工是被张国焘拉过去的,而且何长工还在会议上表现很积极的,但此文与实际完全不符,稍后准备发文的黄火青回忆录也有提到当时的实际情况。)

一九三五年六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红九军团遵照军委命令,在懋功休整。军团政治部黄火青主任向部队作报告,介绍了红四方面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历程,印发了红四方面军情况的材料。

六月下旬,党中央在懋功的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作出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要求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继续北上,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中革军委于七月十八日发出通知,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接着,又于七月二十一日作出决定,对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将第一、三、五、九军团分别改为第一、三、五、三十二军。

红九军团改为第三十二军后,由罗炳辉任军长,何长工任政委,郭天民任参谋长,黄火青任政治部主任。原红九军团的部队编组为第九十四师,下辖第七百六十六和第七百六十七两个大团。军委另将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之第九十二师暂归三十二军指挥。

此后,红三十二军奉命在卓克基等地休整。当地物质条件比较差,粮食短缺,指战员们不得不搓青稞麦子、采摘野芹菜、挖洋薯、抓鱼、打野兔子充饥,这给休整带来很大困难。大家对既不北上、又不打仗感到不安,议论纷纷。

同年八月上旬,党中央在川北松潘县的毛儿盖召开了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强调“创造川陕甘的苏区根据地,是放在一、四方面军面前的历史任务。这个根据地的造成,不但是红军作战的后方,而且是推动整个中国革命前进与发展的苏维埃国家的领土。”会后,中革军委任命周恩来为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决定将红一、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红一方面军的第五、第三十二军和红四方面军的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组成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红一方面军的第一、第三军和红四方面军的第四、第三十军组成右路军,由党中央、军委及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领。

八月十五日,左路军开始经卓克基向川北的阿坝前进。

八月二十一日,右路军从毛儿盖出发,过了草地,三十一日在川北若尔盖以东的包座,歼灭了胡宗南部一个师,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

左路军在向阿坝进军时,罗炳辉率红三十二军负责殿后。当时粮食困难,吃饭成问题,病员激增。罗炳辉军长为此专门找供给部长赵铬,研究解决部队的吃饭问题,要求组织筹粮队到稍远一点的地方去筹集。红三十二军在草地走了两天,突然奉左路军指挥部的命令,掉头南返。部队当时议论纷纷,指战员们对回撤很不满意。

九月中旬,张国焘拒不执行中央关于左路军迅速北上的决定,强令部队南下川康边。

张国焘在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组织伪中央,公开分裂党、分裂红军,还专门派人到红三十二军,召集连以上干部开会,传达张国焘的所谓“指示”,造谣说“毛泽东同志带着部队'逃跑了'。”

由于红三十二军这支部队,是在毛主席亲切关怀下建立和成长起来的,在南征北战的革命烽火中,经受了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斗争的严峻考验,对毛主席很了解,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因而对张国焘的诬蔑非常反感。政治部主任黄火青、宣传部长王透、原红九团政委姜启化等更为愤慨,当场起来批驳谣言,说“分左、右两路军北上是党中央会议决定的,张国焘难道没有参加会议吗?毛主席、周副主席根据会议决定率领右路军北上抗日,是正大光明的,怎么能叫'逃跑'呢?”

罗炳辉同大家一样,心情非常沉重,对张国焘搞分裂很反感,但也无可奈何。那段时间,罗炳辉象得了一场大病似的,整天愁眉苦脸,心里很不舒畅。对于张国焘强迫左路军南下,他很有意见,常和政委何长工一起议论:“草地都快过完了,为什么又要向后转?这意味着什么?”他想不通,但又没有办法。罗炳辉那时经常对指战员说:“大家一定要顾全大局,增强团结,受委屈也不要紧,我们终归要回到毛主席身边的。”

当时,朱德总司令经常来到红三十二军看望部队。一天,朱总司令来到了松岗。罗炳辉对朱老总说,“总司令,你给大家讲讲形势吧!”朱总说:“目前情况很坏,有人要另立中央,把红军带向邪路。但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是好的,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忠于革命的。”“你们要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珍惜一、四两个方面军的团结,千万不要与四方面军的同志发生冲突。”朱总最后告诫大家:“同志们要很好地观察形势、分析形势,有策略地应付形势,切忌一时脑子发热,不要发那些过火的言论。因为过激的言论,不仅对事态无益,相反会引起不良的后果。”

红三十二军被迫南下后,很长一段时间驻在松岗一带待命。松岗今属川北马尔康县,由于部队来回走过几趟,粮食问题就显得更紧张了。指战员们只好挖野菜,吃炒面,天天处于半饥状态,体质一天天衰弱下去,发病率越来越高,有的不知不觉地死去了。当时,不仅部队吃饭困难,连朱总司令及其身边的人员吃饭也成了问题。一天,朱总司令写个条子,由康克清带几个人到红三十二军来找粮食。罗炳辉听说总司令的夫人康克清来了,他那紧锁的双眉顿时舒展开来,请康克清到房间里坐,询问了朱总司令及其他有关情况,交谈了对当时形势的看法。他对张国焘排斥、打击朱总司令的做法非常气愤,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到斗争的复杂性,但坚信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他告诉供给部把康克清带来的粮袋统统装满,然后高高兴兴地把她送走。

张国焘看到红三十二军指战员对他推行的错误路线进行抵制,十分恼怒,便采取各种措施,蓄意要整垮罗炳辉所率领的这支部队。张国焘以指挥部的名义,把原红九军团的一大批干部和骨干,包括政委何长工、政治部主任黄火青、供给部长赵镕、宣传部长王透等,先后调走了,并派进能执行他那条路线的人。罗炳辉意识到这是张国焘妄图瓦解、改造原红九军团的阴谋,便进行了积极的抵制,能不调就不调,能推迟走的就晚一点走,能不来的就不来。

同时,对张国焘派来监视红三十二军的“政工干部”和“军事教员”,做好教育工作,把他们和张国焘本人严格区别开来,使这些“政工干部”和“军事教员”通过耳闻目睹的事实,受到了教育,认清了真相,逐步转变了态度,和张国焘的错误路线进行斗争。

一九三五年秋,张国焘率左路军南下,命令红三十二军担任后卫。有一次,张国焘要红三十二军在一个要道上守三天,保障主力的安全。罗炳辉虽知张国焘的用心险恶,还是执行了命令。他对大家说:“上级命令我们在此守三天,我们一定要守住。我们九军团从成立起,在江西和长征以来从没有稀拉过,要发扬百折不挠的精神,万众一心,消灭敌人,守住阵地,保存自己。”

在罗炳辉军长的亲自指挥下,在那里坚守了三天,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表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由于张国焘南下的错误决定,红三十二军和红四方面军的部队一道,往返于雪山、草地之间,在天全、芦山一带与优势的国民党军连续激战,仗越打越大,损失也越严重。广大指战员虽努力苦战,但终难取胜。特别是从十一月十九日起,在芦山以东的百丈地区,进行了七昼夜的防御作战,虽毙伤敌一万五千余人,但红军自己也伤亡近万人,最后被迫撤出战斗。

一位参谋很痛心地对军长说:“这一仗和五次反'围剿'时的战斗有什么不一样?我看张国焘又走上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老路。这样搞下去,要把红军引向何处?”罗炳辉叹了一口气,说:“是呀,这笔账总有一天要清算的!”百丈战斗,使张国焘率兵南下的错误方针严重碰壁,也是他从进攻作战转入防御退却的转折点。

一九三六年二月,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天全、芦山地区大举进攻。张国焘在前有强敌、后无根据地的困难条件下,不得不率左路军撤出川康边境,向西康甘孜(今川西北的甘孜县)、炉霍一带转移。罗炳辉率红三十二军在懋功以南地区完成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后,随即进至川西的道孚。

在这期间,罗炳辉率红三十二军历尽艰辛,仅雪山前后就爬过三趟,一些体弱多病的指战员就长眠在雪山中了。当然,在张国焘的淫威下,罗炳辉为了保护红九军团这支队伍,也曾经委曲求全,说过错话,办过错事。

对此,他当时受到过红九军团许多老同志的批评。后来,他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又反复作了检讨,表示要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何长工同志一九八一年在一篇文章中,曾讲到毛主席、周副主席谈及罗炳辉在张国焘路线问题上的看法:在延安,毛主席曾给我谈过两个下午的话。……主席反复强调:“有关南下问题不怪你,也不怪罗炳辉同志,你们算老几?这是张国焘搞的鬼嘛!不要背包袱。”

周副主席也找我谈过话,他指出我们的不足,也充分肯定了九军团的成绩。周副主席说:“跟着张国焘南下,这不能怪你和罗炳辉同志。张国焘要另立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实现他篡党篡军的个人野心,你们有什么办法?张国焘是总政委,你们

不跟他走是要被杀头的呀!”

“七大”时,主席又对我说:“你和罗炳辉同志在张国焘路线上不负责任,应由张国焘本人负责。”这是历史了,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看问题不要离开当时的实际情况。与张国煮虽有斗争,但要顾及全军,要保存九军团实力,朱总教导我们要团结四方面军的同志,争取回到陕北党中央的身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