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与平津流亡同学会在山东的活动(文/孙陶林)青岛 抗战

 岚夕归读 2023-02-16 发布于河北

    “七七”事变,日本攻占卢沟桥,中国爱国官兵坚守宛平城,英勇抗战。北平“学联”动员社会舆论唤起民众,发动群众募捐支援前线,并组织慰问团、救护队,到前线去慰劳前方将士,救护伤员。为进一步发动人民群众支援二十九军抗战,根据市委的指示,由“学联”及华北各界救国会出面,准备召开市民大会。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就在开大会的前一夜,我们到大街上看见警察将维持治安用的枪又换成黑白棒了。我们预感到可能发生了什么变化,跟上级一联系,才知道宋哲元已经带着二十九军跑掉了。按照市委指示,我们“民先”全国总队部、北平队部、北平市学联的主要负责人,第二天就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内陆的同学立即向后方撤退,到内陆发动抗日救国运动,同时决定北平的同学转入地下坚持斗争。我是“民先”北平队部的队长,和各个区分队的干部大都认识,市委决定我暂留北平,整顿“民先”组织。“民先”总队部于光远和北平队部杨西民同志带领“民先”机关工作人员从西直门出城经过门头沟撤退到保定去。那时,北方局已撤到保定。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八日,日军侵占了北平。平津、平绥、平汉铁路都已不通。八月六日平津开始通车。北平的学生包括“民先”队员,和一部分市民开始撤往天津。学联与“民先”的负责同志撤退到天津以后,会同天津学联和“民先”天津队部在法租界设立接待站,负责接待和安排从北平撤到天津的学生住宿、吃饭问题和继续往内陆撤退的组织工作。因为当时从天津向内陆的车不通了,只有从海路到山东,然后再到各地。

    英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有矛盾,日本帝国主义出来独吞中国,它们之间争夺中国地盘的斗争就尖锐起来。所以,英美当时还是同情我们抗日的。英国太古轮船公司乐意运送中国学生,他们增加船的班次,原计划把平津学生和一部分市民运到上海,后因“八一三”日寇进攻上海,只得分别运送到山东的青岛、烟台和掖县虎头崖等地。

    北平学联及“民先”的党员同志率领首批到达青岛、烟台、虎头崖的同学,一上岸就都成立起平津流亡同学会,然后汇集到济南。在青岛的学生是乘火车,在烟台、虎头崖的是乘汽车到潍县,然后改乘火车到济南。到了济南,他们又在济南组织了平津流亡同学会。以平津流亡同学会名义与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教育厅长何思源交涉,安置饮食住宿。有的住一师,有的住高中,有的住齐鲁大学的学生宿舍。

    我是八月二十三日离京的,在天津住了三、四天后,乘太古公司轮船到烟台上岸。平津流亡同学会在烟台西沙旺小学。当时有几百同学聚集在烟台,等着乘汽车去潍县转济南,可是没有车。当天我就和一个家住潍县叫王太的学生,一同去潍县找专员厉文礼,要他派汽车去烟台接平津流亡的同学。交涉办好了,第二天我就到了济南。

    我到济南初住高中,准备三、五天后到石家庄北方局去。我还没走,“民先”总队部总队长李昌就从石家庄到济南来了。他传达了北方局决定,要我留在山东做“民先”及平津流亡学生工作,马上成立“民先”山东省队部,让我担任队长,统一领导“民先”的组织。并把我介绍到山东省委和黎玉同志接上了关系,在省委领导下工作。当时决定吸收江明和武衡参加“民先”山东省队部,江明任组织,武任宣传。

    早在一九三六年暑假前,青岛、济南、烟台、潍县、聊城、枣庄就有了“民先”组织。暑假中,在北平读书的山东学生回到家乡,又把“民先”的火种带到各地,在许多城市建立了“民先”组织。

    “七七”事变后,从平津流亡回来的大批山东学生回到故乡后,也纷纷在各地组织青年,大多数县成立了“民先”组织。这时,威海、蓬莱、文登、平度、青州、高苑、临清、长山、邹平、临邑、平原、禹城、德州等地的“民先”缺少统一的领导。省队部成立后,就有了统一的领导。省队部当时设在省立第一师范的一个小楼里。

    九月初,成立了“民先”山东省队部,与平津流亡同学会一起进行活动,公开出面的是平津流亡同学会,实际上“民先”和同学会是一回事。根据北方局和山东省委的指示精神,进行了声势浩大的革命宣传活动。除出版过一些小册子及传单外,省队部还铅印了题为《脱下长衫,拿起枪杆,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材料,发至各地“民先”组织,作为当时行动的纲领。有力地宣传了党的抗战方针、抗战思想,指引了人民大众参加抗战,挽救民族危亡。同时还创刊了《齐鲁先锋》,对于唤起民众抗日救国,起了很大作用。除此,还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接待、运送平津流亡学生。凡是从平津来济南的学生,哪怕是“新学联”的人,我们都给以安排。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每天都要接待几百人,多时上千人。我们与山东省府主席韩复榘等联系吃饭、住宿问题。他们分别住在济南高中、齐鲁大学、省立一师等学校。同时我们与铁路交涉车辆、运送大量流亡学生到祖国各地去。,

    2.动员、教育学生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省立一师有个旧礼堂,几百人可以在里面开会,平津同学来到济南,我们就在那里举行报告会,用前线来的捷报鼓励大家。我们还组织座谈会、讨论会,宣传最后一定能夺取抗战胜利,一定能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使平津出来的学生都能受到抗日的教育。

    同时,动员平津学生参加抗战工作。有的到前方去,有的在后方。有到南京去的,在南京也成立了平津流亡同学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负责人大多是原来北平学联的负责人。有的经过西安到延安;有的到保定、石家庄、太原和山东各地,留在华北;也有少数分散回到各省家乡发动抗日。

    在动员平津学生参加抗战工作方面,我们认为平津学生大部分是华北人,应留在华北发动群众,坚持华北抗战。因此在十月份以后,经过济南的平津同学,我们就动员他们,尽可能留在华北,开展华北抗战斗争。山东人回到家乡去发动群众,准备武装斗争。因此,去南京的就逐渐少起来。这一点和在南京的同志的认识不一致,他们认为平津学生应尽可能多的到南京去。去的少了,他们就派个代表回到济南来做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观点是:只有把华北的群众发动起来,坚持住华北抗战,才能争取蒋介石坚持抗战。南京的同志们则认为:只有到南京政府里面去,才能推动蒋介石抗战.,辩论了三天三夜没有结果,谁也没能说服对方。最后,还是从大局着眼,只好妥协,我们同意动员一部分平津流亡同学到南京去,这一场大争论才算结束。

    3.我们还做了统一战线工作,与上层各界联系,与济南的教师、学生联系,成立各界救围会、抗日后援会。动员各界爱国力量,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积极行动起来,以民族大业为重,共同来挽救民族危亡,反对投降,坚决将抗战斗争进行到底。同学会还组织了流亡剧团,团长是清华大学学生荣高棠,副团}∈是中国大学学生杨易辰,团员有张瑞芳、阮若珊等五、六十人。剧团从济南出发,到鲁西南、冀南、豫北一带演出,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4.派人进入三路军的政训班。抗战开始,国民党军队设立政训处,韩复榘三路军政训处的主任是余心清,实际上先后由黄松龄和齐燕铭负责。张友渔、邢西屏、张郁光、于毅夫、许德瑗等同志都在政训处讲课,并担任余心清的参谋工作。在党的推动下,政训处成立政训班,培养政训员。政训班开办时先在辛庄,后迁到南门外行政人员训练班旧址。政训班前后三期,总共招收学员四、五百人,绝大部分都是平津流亡同学会介绍进去的,差不多都是“民先”队员,少数是党员。政训班学员是打算训练后派到各县去做政训员的。我们推动韩复榘办政训班,动员平津学生进政训班,是想通过这个合法形式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的。

    当时在山东有三派势力:一派为共产党领导的进步势力,那就是依靠广大群众,联合各进步团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抗战;一派为国民党,既没军权又没政权,因为县、区级政府都由韩复榘来统治,但它有一定的社会基础;韩复榘也为一派,他是山东省主席、三路军总指挥,有几个师。韩总的态度是保存实力、保存地盘。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上,因为他是国民党的集团军司令,不得不听蒋的;但蒋排除异己,既拉拢他又想消灭他,所以他不完全听蒋介石的。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暗地又和日军勾勾搭搭,日本保留他的实力地盘,他就可以投降;日本威胁他的政权和地盘,他就抗战。在当时形势下,他表面上又不能不表示出抗战或坚持抗战的姿态。他既然要表示抗战,就要和我党发生接触,并在一定限度内支持党的抗日救国活动。但当我们的活动威胁他的存在时,他就又原形毕露,压制群众抗日活动。政训班学员,韩复榘迟迟不往外派,只有当日军迫近山东时,他才允许在惠民、聊城、临清等地成立政训处,派去政训员。很快这些地区就被敌人占领了,站不住脚,工作没开展,只好退回到政训班。只有聊城的没有退回来。当敌人炮轰洛口桥时,政训班就被迫后撤了。十一月初撤到了济宁。

    余心清当时把政训班看作他的政治资本,要把这四、五百人调出来留在山东]::作,他不肯。开小差出来,被韩复榘抓到可能会杀头,损失就大了。政训班拉到济宁时,趁江明到鲁西南视察工作的机会,才动员十来个人出来到省委分配工作,政训班十二月底从济宁拉到豫东北。当韩复榘被枪毙后,四、五百人的政训班就解散了,只有个别人回到山东,大部分人到延安去了。对山东来说,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损失。

    5.支援石友三部学兵队。石友三部当时在河北省平汉线活动,要成立学兵队,“民先”总部派张克威和赵冰谷到济南来要人。我们从平津流亡同学中,动员一百多人去石友三的学兵队。

到了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初,日军第一次炮轰洛口桥。省委迁到泰安,“民先”省队部和平津流亡同学孟英等几十人也一同来到泰安。少数人留到济南,组织后来的平津流亡同学到泰安。此时还是不断有从平津方面来的学生。到泰安后住在三中,三中早就放假。我们在泰安开展了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重点工作还是放在留在泰安的几十个平津流亡同学的教育训练上,每天上课,学习政治,学习游击战争。从济宁政训班中动员出来的十几个同学,男的分配到莱芜、新泰、费县帮助地方党组织发动农民,准备开展武装斗争;女的留在泰安。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日军占领了济南。省委决定,要在全省范围内发动游击战争,打击日军的入侵。“民先”与同学会随省委从篦子店到山阳,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徂徕山宣布武装起义,成立了四支队。“民先”队员与平津流亡同学一起参加了武装起义。起义的不光是省委直接领导的四支队的力量,其他各地党组织领导的“民先”及地方武装也举行了起义。此时四支队已不再搞“民先”工作,胶东及其他支队还搞“民先”组织的发展工作。别的地方继续搞,主要服从武装斗争。到一九三八年夏季,就改变了组织形式,成立“青救会”。

“民先”组织对部分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也只限于青年。农民就不大认识此组织的性质。所以改变了名称,“民先”的历史任务就完成了。

《山东党史资料》(总第八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