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斤白酒,一斤猪头肉向土郎中换来胆结石的方子后,我才明白,胆结石,就是中清之腑郁闭了。而所谓的医院,不过是庸医的名利场而已。 我们家属于世代行医,到我这里已经是第5代了。 但是要论医术最好的,还得数我的爷爷,从小我见识爷爷在各种大病小病面前大开大合,仿佛没有什么能够难倒他。也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我在很小时就立誓以后也要成为医生! 所以在我识字之后,经常把中医很多中医典籍当成小说一样来看,例如什么《药性赋》《汤头歌》《频湖脉学》等等。 因为以上的缘故在我16岁的时候就能简单帮邻里看一些头疼脑热的病了,等到我18岁的时候已经考入我向往已久的中医药大学,后来也如愿在中医这条路上渐行渐远...... 参加工作后,有一次单位组织下乡医疗支援,我来到了西北的一个村子,因为职业习惯和嗜好,去之前我就打听好了在这个村子有个土郎中,医术很高,手上有个胆结石的方子,效果很好,我便更想去拜访他。 刚到村子和村民寒暄时候提到了这件事,一位大姐说:劝你还是不要招惹他,这个人性格孤僻,平日也不见人,只有谁家真的有病人救急他才会出来,平时去找他都会被他用棍棒呵斥。 听到这些,我反而更想了解这位性格古怪的前辈。于是我多次上门,不幸的是,次次遭受了闭门羹。 后来我想到了老子说的“欲其取之,必先予之。”仔细斟酌后,我打算再多观察观察。结果,我发现他闲来无事喜欢一个人喝点小酒,配点猪头肉,一个人看着天空很久很久。 于是我就去集市上买了二斤白酒,一斤猪头肉,在他门前等了很久很久。终于,不知道他是闻到了酒肉香还是我的厚脸皮而打动,他主动让我进门了。 和他聊天有一种老朋友的感觉我一点也不觉得古怪,反而很亲切,他也和我说了很多很多,临走还给了我一张胆结石的方子。 起初我还不是能参透这里面的意思,后来随着临床经验的额增加,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曾经门诊有位5年的胆结石患者,他的结石比较多,做过一次手术,但是又复发了。如今常常胁肋胀痛,胃痛,口苦反酸,面黄肌瘦,同时还有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的情况。 经过一番辩证,我开了那张方子:山药,白术,薏苡仁,鸡内金,玉米须,柴胡。 结果,一个礼拜后,患者复诊疼痛减轻,反酸口苦恶心有了缓解。我稍作修整,继续用药一段时间,患者如厕顺畅而且一次疼痛之后排出2颗黄豆大的结石。后来慢慢调养直至最后检查,未见任何造影,结石消失。 在西医看来胆结石的治疗一般以为手术为主,微创或者切除胆囊,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个非常可取的好办法,人体五脏六腑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切掉一个就少一个,这是身体可不是机器。 在中医的认识中,脾胃是升清降浊的府邸,人吃进来的水谷精微脾会吸收精华,胃存储和消化,脾通过升发把精微物质输送到各个器官,而胃消化之后把食物残渣通过肠道排出去。 从患者症状来看,显然脾胃是不好的,而且还存在严重的运化郁滞,产生热邪。 胆作为脾胃之间的分解官分解物质,不管是上面吸收的,还是下面要排泄的,都要用胆汁来分解。 患者脾胃不好,运化就不好,气血亏虚津液能量不足,自然无法提供充足的胆汁,那么垃圾毒素等就只能越来越多,堆积越来越大。 中医讲,胆者,中清之府,以通降为顺。现在胆汁不够,导致垃圾堆积太多,那么整个中清之府一点也不清利了,最终产生的病理产物就是胆结石了。所以说,胆结石就是中清之腑郁闭了。 在这个方子里: 山药,从三焦出发,健脾养胃。白术燥湿,薏苡仁利湿。把湿热排出去,脾胃强大起来,才有力气攻邪。 鸡内金,排石碎石,进一步健脾养胃,玉米须清肝利胆,利尿泻热,如果结石严重可以加大玉米须的用量。 自古肝胆相照,再用柴胡疏肝解郁理气。 这些年里,看着很多因为胆结石做手术胡的患者,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些看似华丽的医院已经成了庸医的名利场! 庸医坐在医院,也会把医院变作商场,而良医寄居山村也会兼济天下。 我一个平凡普通的中医大夫,所能做的不多,能把这些写出来,能不违背自己的良心,认真去救治每一位来找我的患者我就心满意足了。 ![]() ![]() |
|
来自: 吾21nu1yl4x5by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