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得一秦诏残瓦,至佳,人皆不解何以刻诏于瓦,……书刻并美,锋颖尤新。读古人书,看古文字,曷可不以心精全力注之,以求古人之心乎”。 关于上期专辑《簠斋藏秦瓦量33品》,罗振玉《唐风楼金石文字跋尾》有云:“秦瓦量乃潍县陈氏所藏,以前金石家所未见。文字精绝,每行二字,每四字作一阳文范,合十范而成全文,每范四周必见方廓。观此,知古代刻字之术,发明甚早。” 秦瓦量存世少见,簠斋对秦汉铜器即权量诏版的收藏为一代翘楚,其中铜器九十余件,另外还有始皇诏铜版铁权一件、始皇诏铁权铜版一件、始皇诏二世诏铁权铜板一件、秦量三、量版六、诏瓦量三十三件。这基本上将当时所见的诏量类古物囊括殆尽,端午桥曾说:“传世秦器海内藏弆者簠斋与恒轩而已,而簠斋所得多于恒轩,其藏量及诏版海内故家所有悉归簠斋”。簠斋藏秦瓦量卅三种精拓为其藏陶之白眉,向为藏家艳称,一度出现天下秦詔量尽出簠斋一家之局面,人争宝之。惜簠斋殁后,民国时期原物由其后人售于日人,成为海外遗珍。 时间来到民国,周季木成为继簠斎之后,秦瓦量收藏最宏富者。周氏藏秦量不光数量远超簠斎,而且品类亦胜之,可谓独步海内,无人出其右。 《季木藏陶》共收录秦始皇廿六年陶诏量88品,其中印款81品,阳文诏文印范1品,凿刻款5品(周氏跋语:凿文秦瓦量传世只有六残片,予藏其五)。细审之,《季木藏陶》秦瓦量图例中,前文所辑《簠斎藏秦瓦量33品》中有22品录入,因簠斎所藏瓦量在民国由陈氏子孙转售日人,料周季木未得经手,因此判断这22品当系周季木仅藏其拓本或影印之稿本,而周季木先生也在自己所藏品拓片侧钤有“季木藏陶”朱迹,以示区分,这一点不可不察。很明显,周季木先生的秦瓦量收藏深受簠斎影响,并继其遗志,故而,周季木曾感慨自己的藏品“簠斎之未见”(跋秦诏文范“潍水陈寿卿家藏秦器最夥,未闻有此范也”),更有稼轩“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之叹。未及而立之年,季木藏秦陶量已达50余品之多,且在簠斋藏秦瓦量33品以外,可惜天不假年,周季木先生英年早逝,先生殁于抗日战争初期,11年后——1948年,季木藏陶由先生兄长周叔弢及先生后人捐赠给北京大学,这批季木藏陶精品得以保全。如今,北京大学仍设有周季木先生藏陶纪念馆。
 3.季木藏陶  5.周拓  6.季木所得精品 7.周氏精拓之記  8.陶盦
 9.周进 季木
周进(1893-1937),字季木,室名居贞草堂,安徽至德(今东至县)人。周叔弢之弟。著名金石收藏家,考古学社社员。著有《季木藏印》《季木藏陶》《居贞草堂汉晋石景》《至德居贞草堂藏器》《建德周氏藏古封泥拓影目》等。所收集刻石、玺印、古陶皆闻名于世,所藏文物按门类各有图录,其中《居贞草堂汉晋石景》著录刻石,《魏石经室古玺印景》著录玺印,《季木藏陶》著录陶文,所收藏品都是周氏家藏之精华。周季木三兄周叔弢题秦瓦量拓片
三. 安徽至德周氏世系简表 至德周氏世系名流简表
四. 关于秦始皇诏文瓦量 秦瓦量器上完整的秦始皇诏文为: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秦 · 始皇诏陶量
秦代陶质量器,出土于山东邹县,现藏于山东博物馆。该器用细泥灰陶土烧制,质地坚硬,平底广口。高 8 厘米、口径 16.8 厘米,容积 1000 毫升。外壁戳有 10 个方印,组成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 年)诏书。近口沿处和底部有“驺”字。驺为地名。鲁穆公 时改“邾”为“驺”,秦汉置驺县,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此器当是邹地所造。 器高:9.4厘米,口径20.4厘米,容积2000毫升完整10印40字拓片
(本图录辑自《秦瓦量斋瓦量》《季木藏陶》等多个版本) (此瓦空白处有周季木刻款:“壬申正月老友□□之贻我秦瓦量三残片”,这一年是1932年,周季木最后的五年,某老友赠三片秦瓦量,实为难得,遂刻款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