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肺与脾系统中脾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

 大山860 2023-02-17 发布于内蒙古

肺与脾在胆木之少阳相火下秘温寒水,气化卫气,温脾肾升清阳,生心火,化营气;敛肺胃降浊阴,化肾水,上下相交,条畅水火气机的生理机能,人体通天的同体运转的造化变易规律的作用下,为肺司呼吸而吸入清气,脾主运化而化生谷气。肺主行水,脾主运化水液。故肺与脾二脏在人体通天的周体运转的造化变易规律当中相互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二个方面是否相互协调的生理病理关系

肺在五行属金,脾在五行属土,土生金,故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生理关系而言,肺系统与脾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属于子母的生理关系。

1)气的生成: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而化生谷气。清气和谷气在肺中汇合而成宗气,宗气上走息道司呼吸,贯注心脉化气血,下资丹田资元气,合成一身之真气。因元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而先天之精藏于肾又固定有限,故一身之气的盛衰,都要取决于在肺中生成的宗气的盛与衰。脾胃所化生的水谷之精、水谷之气与津液,都有赖于肺气在胆木之少阳相火下秘温寒水,气化卫气,温脾肾升清阳,生心火,化营气;敛肺胃降浊阴,化肾水,上下相交,条畅水火气机的生理机能,周体运转的造化变易规律下的宣发肃降运动来输布到全身各处。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所以,只有在肾所藏的先天之精所化肾气的摄纳有权,在肺脾两脏之气周体运转的造化变易规律的生理机能相互动态协调平衡统一有序的状态下,再结合其他系统脏腑(特别是肾系统)之气周体运转的造化变易规律的生理机能及自愈(阴阳平衡)机能的辅助下,才能保证宗气及一身之气的生成。即“肺为气之主,脾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

在病理上,若胆木之少阳相火不下秘而温寒水,卫气不化,清阳升,营气不生,浊阴降,水火气机周体不条畅,而相火虚阳上浮虚热,下焦虚寒,肝肾之气下陷于寒水之中而不升则肺脾二脏主气生成的生理机能失常,可累及人体通天的周体运转的造化变易规律及自愈(阴阳平衡)机能失调而发病。如肺气虚弱累及脾脏(子病犯母)或脾气虚弱而影响肺脏(母病及子),最终可以导致肺脾两虚之证。在治疗上,要“健脾气,补肺气” 即五行所说:“培土生金” 之法。

2)水液代谢:津液的新陈代谢,涉及到人体五大系统中五脏六腑之气通天的周体运转的造化变易规律的生理机能及自愈(阴阳平衡)机能。就肺脾而言,肺气宣发肃降以行水,使水液能够正常地输布与排泄;脾气运化水精,散水精于肺,使水液能够正常的生成而输布。故人体的水液,经过肾气的蒸化后,由脾气上输于肺,通过肺气宣发肃降的运动布散到周身,再把浊液下输至肾与膀胱。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故肺脾二脏周体运转的造化变易规律的生理机能动态协调平衡统一有序,相互为用,再结合其他系统脏腑之气周体运转的造化变易规律生理机能及自愈(阴阳平衡)机能的辅助,是保证全身津液正常地生成及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

在病理上,若胆木之少阳相火不下秘而温寒水,卫气不化,清阳升,营气不生,浊阴降,水火气机周体不条畅,而相火虚阳上浮虚热,下焦虚寒,肝肾之气下陷于寒水之中而不升则肺脾二脏主水液代谢的生理机能失常,可累及人体通天的周体运转的造化变易规律及自愈(阴阳平衡)机能而发病。如:脾失健运,水液不化,聚湿而生痰为饮为肿,都能影响肺气在周体运转的造化变易规律下宣发肃降的生理机能及自愈(阴阳平衡)机能失调而导致痰嗽咳喘。又因肾为主水之脏,故痰饮水湿的发病原因是:“其标在肺,其生在脾,其本在肾。”即:“肾为生痰之源,脾为生痰之脏,肺为贮痰之器。”在治疗上,要用“健脾祛湿、燥湿化痰” 的方法,方用《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二陈汤”之类的方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加减来治之,并酌情配伍益肾泄浊之品。

在五行学说,肺与脾是子母相生的生理关系,即“土生金”。在生理上,肺之子气是要受脾之母气庇荫递相资生、激发促进助长的生理关系。反过来,肺之子气又要助养脾之母气。如:脾气运化,化生水精(水津),上输于肺充养滋润肺阴、肺津以化宗气,而主一身之气;肺主气以肃降的形式助养脾气以健运化精微。共同来维持子母二脏自身及五大系统脏腑之气通天的周体运转的造化变易规律,动态协调平衡统一有序而和谐的状态。

反之,在病理上,子母二脏的生理之气周体运转的造化变易规律失常,都可相互影响而发病,在五行学说,称之为“子病及母,母病及子”的二个方面。1:子病及母,也称“子盗母气”。 病证常见肺气虚衰以致宗气虚,宣降失调,肺失行水,以致湿困脾土而失健运,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谷气)上输以养肺,最终导致子母二脏的气虚之证2:母病及子, 病证常见脾气虚弱,运化失常,不能化生水谷精幑气(谷气)。上输养肺化宗气,以致肺气虚。最终导致毌子二脏的气虚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