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的阴阳原来是这样区分的《黄帝内经-素问》卷一学习笔记15

 见青黄 2023-02-17 发布于河南

卷一之 金匮真言论

2.

原文: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
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
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
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字释]
平旦:平,地平线;旦,太阳。指太阳停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清晨、
合夜:黄昏向黑夜过渡之时,即暮夜。
鸡鸣:丑时,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1时至凌晨3时。

【感受】其实这段不用翻译,首先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就是说阴阳无绝对,可转化、总有二者并存的时候。

那一天阴阳的规律:上午阳气正时旺盛状态、生发趋势,阳中之阳;下午阳气也足,但太阳是降落而阳光减少的趋势,阳中之阴;日落到半夜阴中之阴,太阳降落后也是逐渐远离至地球另一端;半夜到清晨时阴中之阳,即使太阳没升,但也是在地球另一端逐渐靠近我们的。最后点人也跟从自然规律,有阴阳的区分。

原文: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
言人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感受】这段也易懂,人整体看,表面之外为阳,之内为阴。与前篇生气通天论中的“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相呼应。
具体到人身体的阴阳:背为阳,腹为阴。
人五脏六腑看阴阳的话,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后文会具体讲五脏和六腑的功能属性的区别就可以分出阴阳。后面具体解释。现在先知道并记住就好。

原文: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
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
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
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
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感受】这里开始细分五脏中又如何分阴阳了。

在之前四季调神大论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少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太阴不藏,肾气独沉。”这段就与其承接了。

春生少阳,阴中之阳,在身体对应的是属阴的肝,人体腹为阴,春病针灸砭石就在腹部;
夏长太阳,阳中之阳,身体对应属阳的心,背为阳,夏病针灸砭石就在背;
秋收少阴,阳中之阴,身体对应属阳的肺,背为阳,秋病针灸砭石就在背;
冬藏太阴,阴中之阴,身体对应属阴的肾,腹为阴,冬病针灸砭石就在腹;
脾为阴中之至阴,冬病针灸砭石在腹。

所以在身体与外界的联系的维度上,外为阳,内为阴;
在整个身体维度上,背为阳腹为阴;
在身体内的五脏六腑的维度上,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再细一点在五脏维度,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

万物皆可分阴阳,所以药材也因为阴阳属性的区别,就能针对身体调整阴阳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