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松龄的江河奇幻漂流

 昵称jdIgS6eB 2023-02-17 发布于新疆

江水滔滔,水流东去,横无际涯。

运河悠悠,碧波荡漾,活色生香。

古往今来,多少过客在江河之畔留下足迹,其间诗词歌咏无数。

其中有一位代表人物,大家可能想不到。他就是“聊斋先生”蒲松龄。

确实,蒲松龄先生以小说集《聊斋志异》闻名天下。但观其一生,诗词佳作亦不在少数。而且相当一部分佳作,歌咏长江和大运河,堪称千古典范。

蒲松龄画像

浪漫的沿江漂流

在很多人眼中,蒲松龄是郁郁不得志的、落魄文人的形象。

的确,生活的困顿和科场的蹉跎,使他的人生陷入无止尽的焦虑和幻灭。他不得不追寻“知我者”于“青林黑塞间”。

但走出家门,行吟江上,他并没有“苦大仇深”,反而充满了浪漫精神,胸怀无限憧憬。

青草白沙最可怜,始知南北各风烟。

途中寂寞姑言鬼,舟上招摇意欲仙。

马踏残云争晚渡,鸟衔落日下晴川。

一声欸乃江村暮,秋色平湖绿接天。

这首诗名为《途中》其一。最初,蒲松龄科场连番失意,为全家人的生计,他受同乡孙蕙之邀,渡过黄河,沿大运河赴宝应、高邮为幕僚。

他第一次离开家乡,向南游历,这首诗,极可能写于长江与淮河之间。

这一年的出游,不仅使他开拓了视野,丰富阅历,改变了人生理念,更启迪了创作灵感,推动了他的文学创作。

旅途并非一帆风顺,但蒲松龄却仍旧非常积极。他说:“途中寂寞姑言鬼,舟上招摇意欲仙。”

坐在飘飘摇摇的船上,心里盘算着神怪妖狐的故事,脑海在天马行空的世界里驰骋。忽地看见江村的暮色,风平浪静,水天相接,一幅活灵活现的绝美画卷尽现眼前。

当代 王春荣《聊斋诗意画集》

滔滔江水亦可洗去烦忧。

朝步芙蓉陂,扬帆采芳草。

置此怀袖中,将以贻所好。

所好在江滨,重云隔远道。

三年长别离,沉忧伤怀抱。

循良望治深,形容为之槁。

长江多风波,安舟何能保。

闻君策高足,忽如获重宝。

宁必据要津,聊此脱烦恼。

现实越是冰冷压抑,蒲松龄越是追寻幻梦。在光怪陆离的神思异想间,他的心灵仍在悸动着。他不仅与大江之水为友,还与江河中的万物万灵为友。于是我们才看到了《聊斋志异》中长盛不衰的故事《白秋练》。

主角白秋练不是人类,而是生活在长江中的白鱀豚。少年书生慕蟾宫对月吟诗,意外惊动了船舷外的白秋练。白秋练芳心暗许,以致相思成疾……

这位情趣高雅、心地纯洁、不慕财屈势的白秋练,数百年来,不知迷倒了多少读者。

这何尝不是蒲松龄的浪漫情怀。

清 王原祁 山水册页局部

当代 王春荣 聊斋诗意画集

深情的运河漂流

在蒲松龄生活的年代,大运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天下大命,实系于此”。

而蒲松龄作为山东淄川人,对山东的运河沿线地区,如德州、东昌、临清、济宁,都非常了解。登北固,涉大江,游广陵,泛邵伯……在扬州的岁月,他又进一步加深了对大运河的了解。

这首《泛邵伯湖》,一景一物总关情。

湖水清碧如春水,渔舟棹过沧溟开。

夕阳光翻玛瑙瓮,片帆影射琉璃堆。

游人对此心眼豁,拍案叫绝倾金罍。

湖风习习入窗牖,开襟鼓楫歌落梅。

遥堤欸乃声陆续,镗鞳近接湖东隈。

烟色苍苍日色暮,欲行且止犹徘徊。

俄倾星出湖墨黑,城门久闭驺人催。

扶醉下船事鞍马,炬火光天归去来。

寥寥数句,写出了蒲松龄泛舟邵伯湖时的情景,悠游自如。特别是开篇4句夕阳下的湖景,奇特瑰丽,如梦如幻,让人心生向往。

宋 佚名 山坡论道图页局部

在高邮的河堤上,他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湖外含烟烟似水,湖中凝水水如烟。

滩平细浪移沙岸,日落孤村系客船。

渔艇暮灯犹泛泛,桃花春色自年年。

长河北去帆无数,低尽寒空绿接天。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在运河河堤上远眺所见的风光,风格自然又质朴,饶有趣味。字字句句都充满了真情实感。

这一点在他写山东的运河时,表现得更加彻底。有人做过统计,山东运河沿线城市在《聊斋志异》中出现了10多次,《任秀》《武孝廉》《爱奴》《新郎》《云萝公主》《胭脂》《画马》《王子安》这样的名篇里都有涉及。

清 王时敏 仿古图册局部

提起运河畔的风土人情,蒲松龄如数家珍,而这些描写又进一步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原本神鬼妖狐的奇异故事,也变得真实可信,感人肺腑。难怪王渔洋感叹:“料因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全因为蒲松龄的一片深情啊!(记者 王子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