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产钳术的临床运用及技术关键!

 昵称32630656 2023-02-17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产钳助产术的运用非常广泛,是一门临床医生必须要掌握的关键技术。

认识产钳

18世纪发明的Chamberlen产钳:尚伯朗斯是一个男性助产士家族。他们成功地发明了产钳。

张伯伦家族富起来,但却一直保守着秘密,直到1728年家族中最后一位成员死前的几年,才公开了这项秘密。

1733年第一篇详细描述产钳的文章。  

图片

这是最初张伯伦和他的家族使用过的两副产钳

产钳的发展

18世纪发明以后,逐渐成为广泛采用的阴道助产手术。

随着剖宫产安全性的提高,胎头吸引器的问世,部分产钳被取代 ( 6%、1982年) 。

剖宫产并发症的增多、负压吸引的弊端又导致重新重视产钳的应用和适应症的选择。

目前废弃高位及高中位产钳,保留了中低位产钳及低位产钳。

产钳的构造

产钳由左右两叶组成。

每叶分:匙、胫、锁、柄。

钳匙中间有一个卵圆形窗孔,减压作用。

钳匙有两个弯度

盆弯:上边凹、下边凸,适应产道的弯曲。

头弯:内面凹、外面凸,适应胎头弧度。

扣合后两柄完全合拢,两匙间留有空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产钳的分类

根据儿头在盆腔内位置的高低,分为高位、中位及低位产钳术。

高位:胎头未衔接,先露在So以上。

中位:胎头已衔接,先露在So—+2以上。

低位:双顶径坐骨棘水平以下,先露骨质部分达到S+2(以下),但未达骨盆底,胎头已顺应分娩机转变为枕前位。

出口:先露骨质部分达到S+3 以下。达骨盆底,见胎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产钳助产的适应症

1.产妇患心脏病、子痫前期等需缩短第二产程者。

2.子宫收缩乏力致第二产程延长,或抬头拔露达半小时。胎儿仍不能娩出者。

3.有剖宫产史或子宫有疤痕,不宜过分屏气加压者。

4.胎头吸引术因阻力较大而失败者。

5.臀先露后出胎头娩出困难者。

6.剖宫产娩出胎头困难者。

产钳助产的禁忌症

1. 有严重头盆不称、面先露、产道阻塞、尿瘘修补术后等 ,不能或不应经阴道分娩者。

2. 宫口未开全或胎膜未破者。

3. 胎头位置高,未达阴道口者。

4. 胎头颅骨最低点在坐骨棘水平或在坐骨棘以上,有明显头盆不称者。

5. 确定为死胎、胎儿畸形者,应行穿颅术,避免损伤产妇软产道。

产钳助产的步骤

术前准备

A:(ask.address.anesthsia)与患方谈话,病情告知,签订手术同意书。麻醉 。

B:(bladder)膀胱截石卧位,导尿,会阴侧切,切口够大。

C:(cervix)阴道检查,包括宫口(必须开全) 

D:(determin)胎先露高低,胎方位,产瘤大小,骨盆情况

E:(equipment)器械的准备。做好新生儿复苏的准备,请新生儿科医生到场协助抢救

F:(forceps)检查产钳的扣合及左右叶顺序。头弯外侧涂些润滑剂(石蜡油)。

低位、出口产钳

常使用Simpson 's产钳

适合胎头已下降阴道口

(S+3),产瘤不大,枕前、后位

操作分四步骤:

   置入、合拢、牵引与下钳

产钳的置入

一般先放钳的左叶,后放右叶。

三左法则:

用左手握左叶柄,右手作引导,开始置入时,钳与地面垂直,钳的凹面向着会阴部,经阴道后壁轻轻插入,在右手的引导及推进下,顺骨盆的弯度慢慢前进,移向骨盆左侧,放到胎头的左侧面。放妥后取出右手,此时叶柄与地面平行。

三右法则:

以同样方法,右手握产钳的右叶,在左手的引导下送入阴道,置于儿头的右侧。

图片
图片
图片

产钳助产的步骤

图片

左手放置左叶产钳

图片
图片

右手放置右叶产钳

图片

合拢钳柄锁扣

产钳的合拢

如两叶放置适当,即可顺利合拢。

否则右叶可略向前后上下移动合拢,且不可移动左叶合拢。

也可使两柄间始终保持约一指尖宽的距离以免过度压迫胎头。

若合拢不易,表示放置不妥,应取出重放。

合拢后可再次检查一下是否钳夹住软产道或脐带,注意听胎心音,若有异常应松开检查或重放。

检查

胎头后囟中部位于手柄平面上 1cm

产钳与胎头中间缝隙不超过1指宽

人字缝与产钳叶同等距离。矢状缝位于中间

牵引

G(gentle) 牵引应随宫缩进行,用力应随宫缩而逐渐加强再渐渐减弱(除非情况紧急)。

阵缩间歇期间应松开产钳,以减少儿头受压,并注意听胎心音。

牵引方向随儿头的下降而改变,开始钳柄与地面平行(头位置较高者,应稍向下牵引)两手平行向外用力,不可左右摇晃更不能用蛮力、暴力。

H: (handle)枕部出现于耻骨弓下方,会阴部明显膨隆时,可改用单手缓缓向上提,帮助儿头仰伸并注意保护会阴。

I:(incision)考虑侧切

牵引  Pajot’s手法

图片
图片

下钳

J:儿头“着冠”后,下颌(jaw)于会阴体部时可取下产钳。

取钳顺序与置入时相反,先下右叶,再下左叶,应产道和儿头的弧度滑行出来。

然后可指导产妇用少量腹压,同时用手协助儿头娩出。此时要特别注意保护会阴。

下钳时机要掌握得当,过早影响胎儿娩出;过晚和胎头一起娩出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会阴裂伤。

中低位产钳

胎儿双顶径达到但未超过坐骨棘水平,临床常可触及胎耳。

常用Kielland 's产钳

Kielland 's产钳有可动的锁扣及几乎不存在骨盆弧,钳胫较长。

能够校正轻度的不均倾,一次上钳即可完成旋转及牵引两种功能。

对母儿的损伤机会比低位产钳大,技术要求更高。

后叶的置入

左手弧形朝上入产妇阴道后壁做引导,右手垂直持钳,头凹向着会阴部

在左手与胎头之间轻轻插入,顺骨盆的弯度慢慢前进,边进边移向后穹隆。

待后叶放置完毕退出左手。

合拢

放置合适即可顺利合拢,将锁扣扣上,若两钳不在一个水平,可上下移动,一般是将前叶向下拉至同一水平。

合拢后同样需检查软产道和胎心。胎头顶部与钳柄交叉处可容一指为位置适宜。

旋转

用拇指及中食指扶住钳柄轻轻旋转90度使之变成枕前位。

左枕横为逆时针旋转,右枕横为顺时针旋转。

如遇旋转困难可将合拢的双钳稍微上下左右移动后再转。

如仍不能转动则需下钳重新上过,切不可蛮力旋转。

牵引和下钳

牵引和低位产钳类似,只是因为开始牵引时位置较高,用力的方向应在水平以下,待先露到达+3以下可改为水平方向牵拉。

下钳与低位产钳相同。

常见困难产钳

轻度不均倾位

耻骨弓低

宫颈退缩不全

牵引困难

术后处理

及时处理新生儿:窒息复苏、检查面部皮肤及五官是否有损伤,有异常情况转儿科处理。

检查软产道:宫颈是否有裂伤、阴道穹窿是否完整无损,阴道及侧切伤口情况,发现损伤及时缝合修补。

产妇注意防止产后出血和尿储留,用抗菌素预防感染。

产钳助产的并发症及防治

产妇方面

1.软产道裂伤:宫颈裂伤、阴道裂伤、会阴裂伤。

◆血肿

◆骨产道损伤:尾骨骨折或骶骨骨折。

放置合适即可顺利合拢,将锁扣扣上,若两钳不在一个水平,可上下移动,一般是将前叶向下拉至同一水平。

合拢后同样需检查软产道和胎心。胎头顶部与钳柄交叉处可容一指为位置适宜。

2、生殖道瘘

3、感染

4、远期后遗症:膀胱直肠膨出,子宫脱垂

胎儿方面

1、颅内出血;

2、脑瘫;脑积水;智力低下行为异常

3、面瘫;

4、产钳压迹(良性)

产钳并发症防治

1、严格掌握产钳术的适应症及条件;

2、牵引力要持续稳妥,切忌左右摇摆钳柄;

3、缓慢娩出胎头;

4、术毕常规检查产道,发现损伤及时缝合;

5、抗菌素预防感染。

总结

关键点

1、产钳术前评估(可否能助产成功)

2、产钳置入(产伤的避免)

3、牵引(方向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