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首词赋体书信,一段文人佳话

 雷家林书画 2023-02-17 发布于湖南

雷家林书画

两首词赋体书信,一段文人佳话

古人写封信,用两首词:这种词赋体书信,合于文人交流风格。


清顾贞观《金缕曲》


序:“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其一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其二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我最早接触这两首词还是在《白雨斋词话》,事实上我读大多数清词也是从《白雨斋词话》开始,后来才读了一些专集。


用词写信,其实也不大多,因为这个太特殊,词所寄对象吴生因考试案流寓东北边地宁古塔,顾生欲求纳兰容若(当时清朝高干子弟)相救,容若其实也是一位大词人,顾生写此信后,也让容若看后才寄出,这真是一出妙招,文人间,或许倚声家间的交往办事,一切以词为中心,顾生以词代信,也是太聪明之举,是一段绝妙的故事,而且开篇的季子,会让人想到史上那个延陵季子(季札),有某种历史沧桑之感,开篇气势十分夺人。

显然这个吴生名吴兆骞,正好也是延陵人,算是很有才华的人,却落得如唐寅那样的情形,而且比唐寅严重,被流放北边苦寒之地,很多人自然认为这是一出悲剧,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吴生虽有才华,为人与苏轼同,不太会做人,后来还得罪救他的顾生,这也算一出上帝的安排。吴生流入北地后,最先是不适应,后来慢慢地融入了那个充满北国雄风的世界,写出的东西也充满豪气,而不是吴侬软语,嗲声嗲气的江南女儿柔美温婉的佳人风情,所谓的温飞卿体,是新时代的边塞诗人,风格若唐之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还有早期的王维,这个还有点像宋帝把苏轼流放了四五番,黄州惠州儋州,写出的东西豪气充满还带些许海风。只是吴生固定在宁古塔及周边,到后来吴生被救而南归时,反而不适应南方的气候,生病而早逝,死前与儿子说要再到东北如何如何的,这个虽与李斯的黄犬之叹略有点同,只是自然死亡,并不累及儿孙。

纳兰性德写过《饮水集》,是满族的一个大才子,其父明珠是清之大官,这也是顾生救吴生求助纳兰容若的原因,而且最终救成,事实上这个完全不必要,随着时间推移,吴生早已融入东北白山黑水的社会,也算半个东北人了,当然这是另外一回事,我们看到当时社会,虽有阶级,种族之不同,因为艺术,诗词艺术,不同的人走到一起,成为一段风流遗韵与文人佳话,值得诸位回味!

艺术与宗教一样,是充满爱与慈悲的,长久不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