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潢贵胄,一诺千金,五年为期救人于水火,

 铁血老枪 2018-01-07

天潢贵胄,一诺千金,五年为期救人于水火,

文/张秀阳

01.

纳兰性德,公元1655年1月19日出生,满洲正黄旗,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纳兰出身名门贵族,是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明珠是权倾朝野的宰相,官阶从一品,位列文官之首。

纳兰本人更是一路春风得意,十八岁中举,二十二岁成了二甲进士,后来被授为皇帝的一等侍卫,出入扈从,显赫无比,直到三十一岁去世,一直得到康熙帝的青睐和倚重。

纳兰天资早慧,英才艳发,是清代成就卓异的词人,曾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天潢贵胄,一诺千金,五年为期救人于水火,

02.

公元1631年,吴兆骞出生于吴江松陵。字汉槎,号季子。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

他比纳兰公子年长24岁。

据清人笔记载:吴兆骞自赋才盛,好动狂野。小时候,在私塾读书,见个别同学愚笨,他便取下同学的帽子小便。同学哭告先生,先生恼怒责问。他竞回答:“与其戴在俗人头上,还不如拿来盛小便。”先生摇头叹息:“此子必以名大惹祸”。

大清王朝经过对中原大地狂风暴雨腥风血雨般的征伐,控制渐渐趋于平稳。五千年传承的中原文化让刚刚登上大清帝国宝座一统天下的帝王们感受到了文化的重量。于是,为了大清基业,大清王朝很快承袭了科举取士制度,并昭告天下。

公元1657年(顺治十四年)八月,26岁的吴兆骞去金陵参加江南围乡试,中试成为举人。在全家正为此庆贺之时,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灾难从天而降。

从吴兆骞的才气和名望来看,通过科举顺利成为举人是十拿九稳的事儿。但天有不测风云。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乙科给事中阴应节参奏考场弊案,大清皇帝闻之震怒,要求重新进行复试,并严加查办。

天潢贵胄,一诺千金,五年为期救人于水火,

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三月九日,吴兆骞赴京城到礼部点名,随即被差役拿下捆绑起来送往刑部下狱。

过堂初审之后,顺治帝传下御旨:本科举人重新进行复试。

复试那天,考场上,刀光剑影,戒备森严,冰雪僵冻,天气奇寒。顺治帝亲自坐阵考场,空气凝固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中国文人胆小怕事的居多。哪见到此等阵式?早已胆战心惊,手脚冰冷,无法下笔。后人对当年此事的记载中,关于吴兆骞的案情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说吴兆骞突得风寒,疾病缠身,不能落笔,交了白卷;其二是说吴兆骞惊吓失常,心悸手抖,不能握笔,交了白卷;其三是说吴兆骞对于复试视为奇耻大辱,痛斥所为,掷笔不从,交了白卷。

总之是,这场生命攸关的复试,吴兆骞交了白卷。对于此事,顺治帝十分恼怒。满清铁骑横扫中原大地一统天下之后,江南文人怀明抨清,鼓动不满,顺治帝早有给予惩戒的想法。这次“南闱科场案”正好是一个送上门来的契机,顺治帝岂能放过?

“南闱科场案”发生后,主考官被处死,一大批考生受到牵连。吴兆骞由于考场复试交了白卷,顺治皇帝十分恼怒,又有仇家陷害,含冤下狱判为死刑。最后,查来查去没有什么实据,又有多名爱才官员在其中周旋后改判流放。

天潢贵胄,一诺千金,五年为期救人于水火,

顺治十五年(1958年)12月22日,吴兆骞在发配流放到宁古塔。

顺治十六年(1659)闰三月,吴兆骞自京师出塞,送其出关之作遍于天下。京城文人以及江南才子们对吴兆骞的遭遇十分同情,赠诗话别,寄语告慰,悲情切切。其中以吴伟业的《悲歌吴季子》最为著名。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 生非生兮死非死。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绝塞千里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前忧猛虎后苍,土穴偷生若蝼蚁,大鱼如山不见尾,张为风沫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天潢贵胄,一诺千金,五年为期救人于水火,

03.

宁古塔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

宁古塔有新旧两城,旧城位于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为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旧古城村。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时在此驻扎军队。康熙五年(1666)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城地。

公元1659年七月兆骞抵戍所宁古塔旧城(今黑龙江海林旧街),城内外仅三百家,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人间,至此者九死一生。

顺治十八年(1661)吴兆骞在《上父母书》信中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吴兆骞从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的江南,流放到天气奇寒冰天雪地的塞北,平日只能以粗粮做饭,冬天还要以冰水煮稗为食。东北的冬日苦短,长夜难熬,夏日漫长,虻蚊叮咬。生活的艰辛和困顿不过是对于肉体的小小折磨,精神的孤寂与苦闷更使得吴兆骞痛苦不已,远离亲人的思乡之情常常让吴兆骞夜不能寐。

天潢贵胄,一诺千金,五年为期救人于水火,

这样的日子,吴兆骞过了20多年。

吴兆骞并不知道,与他私交甚厚情同手足的朋友顾贞观,自从吴兆骞流放到宁古塔时起,就一直在为吴兆骞的获释不遗余力地四处奔走呼号。顾贞观为好友蒙受不白之冤感到怨痛,在吴兆骞走后,就立下“必归季子”的誓言。

从此时开始,顾贞观一诺千金,时时刻刻,从没有忘记。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顾贞观比纳兰公子年长18岁。忘年之交,亦师亦友。容若与他一见如故,并引为挚友。

容若初见他即在《侧帽投壶图》上题了一首《金缕曲》,当中有“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之语,这样热烈的表达,全情投入,对情感内敛的容若来说是极为少见的

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大学士明珠慕顾贞观的才名,聘其为子纳兰性德授课。此时,距离1658年吴兆骞流放,已是18年过去了。

天潢贵胄,一诺千金,五年为期救人于水火,

康熙十七年清廷开“博学鸿词科”网罗汉族士大夫。著名文人学者朱彝尊、陈维崧、严绳孙、姜宸英等人都被荐至京,会试中式任翰林院检讨等职。顾贞观、纳兰性德与他们经常聚会,吟咏唱和,促进了清初词坛的兴盛。顾贞观还为纳兰性德编订了《饮水词》集。

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这些人中尤其和容若交厚的是顾贞观。顾贞观仿佛是一面镜子,是容若对于友情的全部映照,纳兰为后人称道的营救吴汉槎一事就是在顾贞观极力斡旋下开始看到了曙光。

然而,吴兆骞这个案件是顺治皇帝所亲定,康熙皇帝并无昭雪之意。这成了一件钦命定案的铁案。

顾贞观接到吴兆骞从戍边寄来的信,更加同情吴兆骞戍边的苦况:

“塞外苦寒,四时冰雪,鸣镝呼风,哀笳带血,一身飘寄,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茕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

顾贞观悲痛难抑,深知身居绝塞的好友再经不起风霜雨雪的摧残,救友生还已到刻不容缓之事了。

朝廷中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如苏州的宋德宜,昆山的徐乾学等,过去与吴都有过交往,顾贞观奔走于这些权贵之门,希望他们顾念旧情,能为营救吴兆骞助一臂之力,谁知人情淡薄,世态炎凉,这些已飞黄腾达的士林隽秀根本不愿或为明哲保身,或为不屑一顾,根本不愿伸出援手。

天潢贵胄,一诺千金,五年为期救人于水火,

顾贞观提笔作《金缕曲》词两首,作为给吴兆骞回信。此词哀怨情深,被称为“千古绝调”。

其一: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维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此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

其二: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顾贞观一筹莫展,百感交集。思来想去,他只有请求纳兰性德在明珠面前为老友说情。

天潢贵胄,一诺千金,五年为期救人于水火,

04.

要从金口御言的皇帝钦定的铁案下救一个人,并不容易。

当时,顾贞观曾和纳兰讲过救吴之事,但性德考虑此事十分复杂并未首肯。这日见到此词,纳兰性德感动万分,读后不禁泪下,他对顾贞观允诺:“何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当以身任之,不需兄再嘱之。”

顾贞观听说纳兰性德要以10年为期来营救吴兆骞就急了,老友还能再等10年吗?想到此,顾贞观情不自禁,不觉屈膝一跪,说:“人寿几何,请以五载为期。”纳兰性德不觉也激情澎湃,慷慨赋诗一首《金缕曲》送给顾贞观,以表明自己营救吴兆骞当义不容辞:

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莫更著、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欲问,且休矣。

情深我自判憔悴。转丁宁、香怜易爇,玉怜轻碎。羡杀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要营救吴兆骞,并非顾贞观和纳兰性德二人之力所能。为此,纳兰性德多次向当朝太傅父亲明珠求情帮助。开始明珠并不动心,后经再三肯请,才吐口给予斡旋。同时,纳兰性德又多方串联文朋好友呼吁,劝说徐乾学等人筹措赎金数千,吴兆骞也献上《长白山赋》取悦康熙帝,费尽周折,几经进退,终于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认修内务府工程名义赎罪放还,吴兆骞结束流放生活,入关回乡。

天潢贵胄,一诺千金,五年为期救人于水火,

至此,从纳兰公子对顾贞观立誓救人,到吴兆骞生还,正好5年。

23年的流放生涯,使吴兆骞由一名青年才俊,变成了经历人生最残酷磨难洗礼而沧桑瘦弱之人,其中甘苦酸辣滋味只有吴兆骞自己心知肚明。

七月底,还乡诏下,十一月中抵京师。回程中,将军巴海派兵护送,并拨给驿车驿马和饮食。徐乾学于宴会即席有《喜吴汉槎南还》诗,和者后多至数十百人。王士禛句云:“太息梅村今宿草,不留老眼待君还”,最为人传诵。

此后吴兆骞遂馆于容若家,为容若弟揆叙授读。

天潢贵胄,一诺千金,五年为期救人于水火,

传说,吴兆骞后因小事与顾贞观有嫌隙,明珠将他延入书房,上书“顾梁汾为吴汉槎屈膝处”几字,不由大恸,声泪俱下。康熙二十二年(1683)返里省亲,并在友人资助下,筑屋三间,命名为“归来草堂”。长期的严寒生活,兆骞已不适应江南水土气候,大病数月,赴京治疗。康熙二十三年十月十八日(1684年11月24日),因疾客死京邸,时年五十四岁。临殁语其子曰:“吾欲与汝射雉白山之麓,钓尺鲤松花江,挈归供膳,付汝母作羹,以佐晚餐,岂可得耶”,则于白山黑水亦有乡愁矣。

纳兰性德为其料理后事,出资送灵柩回吴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