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炉夜话(三)——国军“徐蚌会战”计划

 兰州家长 2023-02-17 发布于甘肃

引子

流言:“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会守不住。”

墨三:“徐州剿总的人选,我们考虑过两个人,刘经扶(刘峙)和蒋铭三(蒋鼎文)。蒋铭三夜嫖日赌,不理公事,比较起来还是刘经扶好些。”

文章图片1

刘峙

经扶:“当时的局势,在不懂军事的一般社会人士,已都洞若观火,除非出现奇迹,很难挽狂澜于既倒。我跳火坑,个人生死事小,但望大家以国事为重。”

校长:“三夜来未得安眠,而以昨夜为甚。本晨二时醒后,辗转不安,以济南失陷,对外对内关系太大,有损于政府威信莫甚。政局、外交、经济更为拮据,共匪必益猖獗,军事尤为劣势,自觉无颜立世矣”。

健生:“陈(毅)刘(伯承)两军未会合,华东由经扶对付有余,无统筹兼顾必要,届时按情况兵力调动,均以大局为主,请释念”。

经扶:“白崇禧是寡妇改嫁,对老头子可以抗衡论理,不听调动;我好像是童养媳长大,骨头多大,当婆婆的都摸得清,服从是无条件的。”

壹| 南京国防部提出济南失陷后的作战方案

1948年8月,国军统帅部南京军事检讨会议决定,将国军作战重点置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地区。并在战区内加强以主要城市为战略要点的守备力量和防御工事;同时以精锐主力为骨干组成若干机动作战兵团,作为应援力量,构成南线的重点防御体系。决定徐州方面,以郑州、徐州、济南3大战略要点构成鼎立之势,加强固守。徐州附近的其他城市均随时准备放弃,以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与解放军决战。鉴于刘峙指挥无能,校长任命杜聿明为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以加强徐州方面的指挥。意图“少壮”搭配“老将”,挽救步步走向失败深渊的“党国大业”。

这时,南线国军计有7个机动兵团、9 个绥靖区司令部,正规军连同地方军 100 万人。其中,

华中“剿总”指挥的有张淦第3兵团、黄维第12兵团、宋希濂第14兵团和第5(信阳)、第13(南阳)、第 16(咸宁)“绥靖”区,约 35 万人左右,主力分布在以汉口为中心的平汉铁路确山至汉口段和长江北岸宜昌至安庆段。 徐州“剿总”指挥的第 1、第 2、第 3、第 4、第 9、第 11绥靖区共 15 个整编师 42 个旅分别防守淮阴、济南、台儿庄、菏泽、海州、青岛等地; 黄百韬第7兵团3个整编师6个旅位于徐州以东新安镇地区;邱清泉第2兵团4个整编师13个旅位于商丘、砀山地区;李弥第13兵团2个整编师6个旅位于固镇、蚌埠地区;孙元良第16兵团3个整编师6个旅位于郑州地区; “剿总”直辖的2个整编师位于徐州。

文章图片2

《淮海战役》附表,中央党史出版社1988版

刘峙集团正规军连同地方军共约 70万人,是国军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1个战略集团,其装备优良,机动能力强,又背靠南京、上海,铁路、公路交通方便。但其后方补给线脆弱,津浦铁路一旦截断,就将陷于粮弹两缺的困境。

杜聿明认为,华东地区国军的兵力、战力仍居优势地位,遂向南京国防部建议:趁华东、中原野战军分离作战之际,集中华东国军机动兵团,先寻华东解放军一部决战,予以歼灭后再而歼击华野主力,规复山东。同时,以华中国军主力进攻中原野战军豫西地区,阻止中原野战军转兵向东。南京国防部对杜聿明建议几经研究,至1948年9月下旬才完成各方面的“协商”。

9月24日,山东省会济南宣告解放,消息传到南京,校长忧心重重,其日记记载:

“三夜来未得安眠,而以昨夜为甚。本晨二时醒后,辗转不安,以济南失陷,对外对内关系太大,有损于政府威信莫甚。政局、外交、经济更为拮据,共匪必益猖獗,军事尤为劣势,自觉无颜立世矣”。

华东野战军攻占济南,打乱了国军徐州“剿总”的防御体系。南京国防部对华东、中原野战军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作种种猜测。有人判断,华东解放军可能转兵北上协同华北解放军攻击傅作义集团;多数人认为,华东、中原解放军将在陇海线以南发动大规模攻势,“取徐州、威胁南京”(蒋经国《沪滨日记》(上月反省录)),“中原会战将在徐州方面进行”(《郭汝瑰回忆录》,第 319 页)。

9月25日,校长在南京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济南失落后如何对付华东、中原解放军联合作战问题。国防部作战厅提出两个方案。

第1案,由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2个兵团向鲁西出击,求歼华东解放军1、2个纵队,或从徐州转运2个整编师于郑州,连同孙元良第16兵团,配合华中“剿总”部队进攻中原解放军。“如能求得决战,则尚可扭转华中大局”。

第2案,徐州以主力监视待机,一部穷追猛打以“肃清”淮安以北、运河东西地区及津浦路徐州以南地区解放军。

会议认为:作战厅第1案是积极进攻方案,“是最有利的、也是有成功可能性的”。第2案是消极方案。主张实施第1案,集中兵力先歼击中原解放军。

校长决定:

白崇禧统一指挥孙元良第16兵团、黄维第12兵团、张淦第3兵团,分别由郑州、遂平、唐河3个方向向确山为中心的豫西解放区进攻,寻求与中原野战军主力决战; 杜聿明指挥第2兵团向鲁西南作有限目标的攻击,黄百韬第7兵团向苏北攻击,李弥第13兵团沿津浦路两侧扫荡( 郭汝瑰日记,1948年9月25日)。

确保对平汉路、陇海路、津浦路的控制,阻止中原解放军与华东解放军两大主力会合攻击徐州,威胁南京。

文章图片3

《淮海战役》附表,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壹| 杜聿明《对山东共军攻击计划》

济南作战王耀武全军覆没后,杜聿明对南线形势作了如下分析对比:华东解放军16个纵队,中原解放军7个纵队,加上华东、中原军区及冀鲁豫军区的解放军地方武装共约60余万人。华东解放军经过济南作战消耗,力量减弱,必须休整1个月左右方能发起新攻势。徐州“剿总”拥有4个机动兵团、12个半军、3个绥靖区5个军,还有直属部队3个军,以及交警总队、炮兵、工兵、通讯、战车、辎重等,共约70万人,还不算第1、第2、第11、第12 绥靖区等部队。

徐州方面的“国军”不仅数量上略占优势,而且飞机、坦克、火炮多。原来准备北上援济的3个兵团没有遭损失,无须休整,以这些机动兵力先发制人,即可以打华东解放军主力一个措手不及。变被动为主动,从而逐渐恢复士气。因此,极为赞成校长对鲁西南作有限目标攻击的想法,并大加发挥,制定了一个《对山东共军攻击计划》。“要打开国军到处挨打被消灭的危局,必须争取主动,先发制人”。

文章图片4

计划中提出:在中原、华东解放军东西分离之际,以华中“国军”主力在豫西方面牵制中原解放军主力。以徐州“国军”主力寻求华东解放军主力一部,一举歼灭,进而击破其主力,达到收复泰安、济南之目的。

计划中规定:华中“国军”,以主力多方牵制中原解放军主力。阻止其东进,但不与其作真面目的作战。徐州“国军”应以1个绥靖区守备徐州既设工事;以1个绥靖区担任徐蚌间护路,并不断对铁路两侧进行扫荡,确保津浦路的安全;另以1个绥靖区为总预备队。徐州前进指挥所指挥4个兵团,以迅速奇袭之战法包围华东解放军主力之一部而歼灭之,进而击破其主力,一举收复泰安、济南。置攻击重点于左侧方(约3个兵团)。

计划要求华中“剿总”方面:如中原解放军主力绕道东进,应适时选择捷径,迎头痛击,将其阻止于平汉路以西地区;如其已越过平汉路东进,威胁徐州,则应日夜尾追之,协同徐州守军,将其包围于徐州以西地区而击破之。

计划要求徐州“剿总”方面:

如已在兖州、济宁、大汶口间捕捉住华东解放军主力之一部,应迅速包围歼灭,不可旷日持久,与之对峙,坐失良机。 如对方避免决战,第1步应将之压迫于东平、大汶口以北及泗水以东地区,不再深入。第2步实行攻击,如在“国军”攻击期间中原解放军主力已东进威胁徐州,即以有力之一部依据韩、枣既设阵地及东平湖、南阳湖间的运河沿岸占领狙击阵地,阻止华东解放军主力南下及西进,以主力回师协同华中“国军”将中原解放军主力包围于徐州以西地区歼灭之。 如中原解放军主力企图通过微山湖向济宁、兖州增援,威胁“国军”攻击军侧背时,则攻击军应依据东平湖、南阳湖间之运河沿岸阻击中原解放军主力,并迅速击破华东解放军主力之一部,再回师击破中原解放军主力; 如中原、华东解放军两大主力汇合东西大攻徐州时,攻击军右翼兵团以内线作战转运徐州,加强徐州防务,左翼各兵团即协同华中“国军”击破中原解放军主力后,再集中主力击破华东解放军主力。

文章图片5

杜聿明认为,此时国军在中原仍有大量的机动作战力量,只要能集中兵力主动出击,还有希望挽回败局。

“预料再过二十天或一月之后,共军势将发动攻势”。杜聿明得知解放区已有“消灭黄百韬,再打邱清泉”的口号标语,判断大战迫在眉睫,建议速定大计。

刘峙原则上同意发动收复山东计划,但他担心杜聿明进攻时使用的兵力过多,留守徐州兵力过于弱小,提出第3绥靖区与第13兵团或可对调任务,因为刘峙对此时驻守徐州的杂牌军冯治安部队特别没信心(事后何张的表现证明猪将军的判断很准)。

于是,刘峙和杜聿明讨论后,决定调李弥的13兵团过来守徐州,冯治安部队则被调出徐州,负责在徐州北部台儿庄至贾汪一线建立防线(猪将前面判断很准,但事后证明这是一步臭棋)。

事不宜迟,杜聿明急赴南京请示参谋总长顾祝同,但顾持重谨慎,不敢作决定,要杜到北平直接请示“最高领袖”。

杜聿明在10月2日当面向校长汇报了反攻计划。校长最害怕的就是华东、中原解放军两大主力形成联合,打击徐州刘峙集团。杜聿明计划的要旨是乘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分离作战之际,采用打、阻结合战法,既攻歼华东野战军主力一部并收复兖州、济南两大据点,又阻止中原野战军东进,防止华东、中原两军联合作战态势的形成。由于这完全符合校长的战略意图,因而很快于10月2日获得校长的批准。当时辽西战事紧急,校长忙于抽调华北部队增援东进,先是表示“待研究以后再说”,后又批复“此案可行,交顾总长核办”。

顾祝同看到校长批示仍是犹豫不决:“你们发动攻击,有无把握?”

文章图片6

顾婆婆

杜聿明胸有成竹地说:

“关键在于华中黄维兵团是否能将中原共军牵制住。如果能牵制住的话,徐州方面打华东共军各纵队是有胜算把握的。”

顾祝同又问:“万一中原共军刘伯承窜过来怎么办呢?”

杜聿明信心满满:

“我们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法,即将主力集中,形成一个圆形态势,使敌人钻不了空子,吃不掉部队,一旦抓住敌人一部,即迅速放胆猛攻,将其包围消灭。万一刘伯承窜到徐州附近,我军即将华东共军阻止于微山湖以东地区,先集中主力,协同黄维兵团击破刘伯承后,再视情况击破陈毅。”

“少壮派”既然如此信势旦旦,顾祝同不便再加阻拦,“这样的稳扎稳打是可以的,等我同白健生(白崇禧)商量后再同你说”。

小诸葛时任华中“剿匪”总司令,负责中原及长江中游地区作战,主要对手就是刘帅率领的中野。顾、白具体沟通细节不为人知,据杜聿明回忆,10月5日,顾说:“白健生同意这样打,你回去照计划实行好了。”第12兵团隶属华中“剿总”战斗序列,司令官黄维证实,白崇禧的想法与杜聿明类似,“济南失守,共军势必南下”,“要以守为攻,牵制中原共军东进津浦路与华东共军会合”。

就这样,对于南京国防部9月25日作战方案及杜聿明《对山东共军攻击计划》白崇禧均表示赞成,并于10月10日下达了攻击豫西解放区、牵制中原野战军主力东进的作战任务。其作战任务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1阶段,黄维第12兵团由驻马店地区出发向西,主力于10月24日进至泌阳、方城之间的羊册、官庄地区; 张淦第3兵团由确山向西,于10月24日进至泌阳附近(是时孙元良第16兵团已奉命离开郑州东进)。 第2阶段,黄维兵团进占赊旗镇,阻止万城、博望以北地区中原野战军主力南下,并随时以主力或一部向源潭、唐河策应张淦兵团行动; 张淦兵团向源潭、唐河攻击; 王凌云第 13绥靖区以主力协同张淦兵团作战。

执行各方基本达成共识,10月7日,杜聿明急忙返回徐州,召集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等人会商军事,一致同意机动出击及守备徐州的战略战术。

“只要刘伯承、陈毅(国军情报拉垮,不知道对面的华野主帅是粟)的部队不能合流,对他们采取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有如泰山压顶,是有八九分胜算把握的,不但可以一举收复济南,也可以严重打击尚未休整好的陈毅部队。”

并决定于 10 月 15 日开始行动。

杜聿明颇为自负,仿佛稳操胜券,但他的“雄心壮志”很快被校长喊停。

10月15日清早,我正上车出发到前方指挥时,忽然蒋从南京来电,叫我不要执行这一计划,在飞机场等他一同到东北去。”

原来,东北解放军攻占辽西重镇锦州,沈阳、长春危在旦夕,能者多劳,校长只得拉上杜聿明充当消防员,先往黑土地“救火”。

文章图片7

校长与光亭

深秋的徐州机场寒风阵阵,等刘峙缓过神来,“中美号”专机早已消失在北方的天际,他不禁长叹一口气:“光亭(杜聿明)走了,如何是好,北进谁能作主,真是意想不到的事。”

文强时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眼看几个主力兵团西起商丘,东止连云港,摆成一字长蛇阵,内心万分焦虑,请示徐州“剿总”指挥办法。

刘峙简直束手无策,

“我已命令前线部队停止待命,原计划暂缓执行,我正打算保荐宋希濂来接替光亭,否则,守徐州的责任重,我个人是担不起的”。(猪将军的优点:相当有自知之明

这样,摆在陇海线上的国军就没人管了,身为徐州剿总司令的刘峙也不管,等于坐失了一个抢先发动进攻的机会。

而当时解放军方面,华野前委还正在和中央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部队正在休整,并未展开。如果此时杜聿明提前完成兵力集结,并提前发动进攻,就等于华野要被动应战,形势是比较不利的。

叁| 国军统帅部“徐蚌会战计划”

徐州居于长江、黄河下游中间位置,扼守山东、河南、安徽、江苏4省要冲,交通便利,津浦、陇海两条铁路南北、东西穿城而过;公路及乡村大道四通八达。东面有沂水、运河、不老河,西南面有浍河、涡河、淝水、颍水等河川,虽然不成绝对障碍,但对大部队及车辆运动限制不小。

城北面的九里山,虽然地势不高,却能瞰制徐城附近地区。位于徐东的曹八集、运河镇、台儿庄,滨临运河,能屏障徐州东侧;位于津浦路沿线的贾汪、韩庄、临城,西临微山湖,能屏障徐州北侧;位于陇海路上的商丘、砀山是徐州的西部门户;位于徐(州)、蚌(埠)之间的宿县、永城、蒙县、固镇等城镇,既是徐州“剿总”的战勤基地,又是南京北侧的重要屏障。济南被攻克后,国军若能固守徐蚌地区,既可控制江苏及鲁南、皖东、豫东,阻隔华东与中原解放军会合,又可稳固江淮防线,保障南京的安全。

华东野战军攻克济南,震惊南京。校长及其统帅部深感徐州方面战事吃紧,兵力严重不足。遂于10月中旬将孙元良第16兵团由郑州地区撤至蚌埠、蒙城,下旬又将刘汝明第4绥靖区部队由开封地区撤至蚌埠,以图缩短防线,集中兵力,确保徐蚌地区防御稳定。同时,命令黄维第12兵团东进徐州,加入与华东解放军决战。

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主力解放郑州、开封。国军统帅部判断:华东野战军有可能南下苏北,中原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有可能东进。若华东、中原解放军联合发动攻势,“中原会战将在徐州方面进行”(《郭汝瑰回忆录》,第 319 页)。于是,国军统帅部对徐州之战,又开始不断研议(国民党史政编译局《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5部《戡乱》(下)第5册,第92页)。只是由于统帅部与徐州“剿总”在撤守徐州问题上,认识相左,因此,直至 10 月底才定下“守江必先守淮”的方针,并根据这个方针拟定出“徐蚌会战计划。”

10月22日,南京国防部开会讨论中原战场作战计划时,认为中原会战将在徐州方面进行,而徐州“剿总”的军队却分散在东起海州、西至郑州的陇海路上,态势很不利,主张放弃一些城镇、集中兵力于徐州外围,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决战。同时主张以华中“剿总”的第2军、第15军加入黄维第12兵团序列,尾随中原野战军主力北移,阻止中原野战军主力加入徐州方面作战。

考虑到南线国军分由徐州、华中两个“剿总”统辖,指挥不便,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指挥无能,因此提出出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中、徐州地区部队与解放军决战。

何应钦、顾祝同等不能决断如此重大的战略行动,便指定作战厅长郭汝瑰依据研讨构想拟成方案,于 23 日直飞北平,向校长请示。临行前顾祝同反复关照:“要报告总统,白健生统一指挥是暂时的,会战结束后,华中剿总和徐州剿总仍分区负责。”

文章图片8

晚年郭汝瑰

实际上早在5月份,华中“剿总”成立前夕,白崇禧就曾提出过类似看法,“华中剿总的主要任务为保卫南京政治中心,为达此目的,必先确定'守江必守淮’这条古来兵家遵守的大战略,建议将华中剿总设在蚌埠,五省联防(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才能有效部署军队,与共产党殊死一战”。

校长执意分设徐州“剿总”,白崇禧一度消极负气,拒绝就职,“中原划分两个战区,缓急不能相顾”。而在校长看来,白崇禧分明恋栈权位,“约健生来谈约一小时,其对辞去国防部长,仅指挥华中军队剿匪甚表不满也”。后来,桂系宿将黄绍竑劝说白崇禧,远离南京并非全是坏处,或可多掌握一些部队做本钱,经此提醒,白崇禧始赴武汉上任

郭汝瑰遵照顾祝同的叮嘱,说明白崇禧统一指挥只是暂时性措施,校长显得非常大度:“不要暂时指挥,就叫他统一指挥下去好了。”

校长决定:

徐州方面应取攻势防御,郑州、开封、兰封(今属兰考)等城可以放弃; 刘汝明第4绥靖区所部固守商丘; 李振清第40军可由郑州退至黄河北岸,准备以后“打游击”; 华中第2军、第15军归入黄维第 12 兵团序列,必要时华中“剿总”方面可以放弃南阳,以第12兵团进至周家口,跟踪中原解放军; 徐州“剿总”限期恢复宿迁; 华中、徐州两“剿总”部队由白崇禧统一指挥。

文章图片9

10月24日,国军统帅部以“酉敬防挥电”下达作战指示。

徐州方面:

徐州“剿总”应对陈毅部取攻势防御,逐次消耗其力量并巩固徐州附近地区而确保之; 黄百韬第 7、李弥第 13 两兵团分别控制于阿湖、新安镇、八义集各地附近机动,截击南进之共军,应援海州方面之战斗; 邱清泉第2兵团应机动控制于砀山附近,依情况协同黄维第 12 兵团夹击进出黄泛区之刘伯承部; 孙元良第16 兵团于刘伯承部主力向黄泛区进出时向宿县、蒙城各附近转移,尔后控制于蚌埠机动(该兵团此时位于柳河附近); 冯治安第3绥靖区应以主力控制于运河以西地区台儿庄枣庄一线,担任守备; 刘汝明第4绥靖区应以主力守备商丘,一部掩护陇海路东段商丘至徐州段交通。 徐州“剿总”应加强徐州、蚌埠、淮阴防御工事。务期坚固守备,以形成机动兵团之核心,并预为因陈毅部之南进可能引起的各种应战作准备。

华中方面:

华中“剿总”为策应徐州方面作战,黄维第 12 兵团并指挥第2军、第15军,应索刘伯承主力进剿。如刘伯承主力越过平汉路东进,即先机推进至周家口附近,适时联系邱清泉第2兵团夹击而歼灭之。

校长及其统帅部的战略构想是:“以徐州为中心。以现态势西起砀山,东至连云(港),北起临城,南至蚌埠,构成十字形准。备阵,实施内线作战。”(国民党史政编译局:《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5部《戡乱》(下)第5册,第 142 页)

国军在加紧研讨徐州方面作战计划的同时,甚至于研究了京沪不保时应有的准备。其中包括:(1)政府应迁广州;(2)政府应为军政府;(3)军政机构应缩减等措施。

郭汝瑰返回南京,何应钦迫不及待传达指示,白崇禧出于谦让,婉言拒绝。10月28日,校长亲自出马,言辞之恳切,跃然纸上:

华中与徐州军事必须统一指挥方能收效,兄兼顾华东对于刘伯承之进剿任务仍可进行无碍也,务希遵照敬电从速实施,望能多分中正之忧劳,勿再言辞。”

关于徐州是守还是弃,国军统帅内部意见分歧,争执不休。多数人认为,徐州乃四战之地,利于攻而不利于守,且后方联络线延长,补给困难。据当时第一补给区附之资料显示,徐州储粮,只能维持3周,一旦联络中断,粮弹即无以为继。主张放弃徐州,退守淮河,以屏障南京,先挫败南进之共军,争取第二线战略配置之时间。

10月29日,最后确定了“守江必先守淮”方针,但对如何守淮产生“两案”。

第一,“淮海决战案”。其基本构想是:徐州“剿总”除留1至2个军坚守徐州外,陇海线各次要城市一律放弃。主力于徐州至蚌埠间铁路两侧地区行攻势防御,集中全力寻求由平汉路东进和津浦路南下之共军主力均可决战。为配合徐州方面作战,华中“剿总”应令黄维第 12 兵团向周家口(淮阳以西)开进,以资策应。 第二,“守淮案”,即退守淮河南岸,凭淮河地障,实施河川防御(国民党史政编译局《国民革命军战役史》第5部《戡乱》(下)第5册,第 142、第 143 页)。

文章图片10

经再三商讨统一认识,决定采取“淮海决战案”。

30日,白崇禧飞抵南京参加国防部作战会议,原则上同意指挥华中、徐州两部,同时自动提议广西部队组成的第3兵团可随第12兵团进出淮北地区。

始料不及的是,第二天,白崇禧突然变卦了,

“陈(毅)刘(伯承)两军未会合,华东由经扶对付有余,无统筹兼顾必要,届时按情况兵力调动,均以大局为主,请释念”。

校长有意挽留,白崇禧打定主意,不为所动,

“恳由部长何(应钦)出任华中与徐州之统一指挥,敬公资深望重,胜职百倍,必能应付裕余”。

文章图片11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白崇禧急打退堂鼓呢?华中“剿总”作战处长覃戈鸣的建议或许起着关键作用:

“徐州剿总的态势非常糟糕,华东共军随时可以发动强大攻势,国防部要把第12兵团等部都抽调去参加徐蚌会战,时间上恐怕赶不上,硬要上去的话,在途中被共军各个击破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这些兵团调走后,武汉、宜昌势单力薄,很难守住,不如拒绝统一指挥,飞回武汉再想办法。

不过,后来人们普遍猜测,白崇禧的态度转变,和他10月30日晚与副总统李宗仁的见面也脱离不了干系。从桂系的利益出发,会战打赢了于桂系不利,打输了白崇禧要背责任,老蒋的损失反而是他们上位的机会,既然此时中原战场已经无力回天,那还不如顺水推舟,坐看校长出丑好了。

校长10月31日由北平回南京后,决定于11月4日亲往徐州主持部署,后因事临时决定由顾祝同代他去徐州“剿总”传达徐蚌会战计划。

11月5日上午,顾祝同飞抵徐州,召集邱清泉、黄伯韬、李弥、孙元良等兵团司令官及可以离防到徐州的军、师长等传达《徐蚌会战计划》,并调整兵力部署如下:

孙元良第16兵团(辖第41、第47、第99军),由商丘转移至蒙城地区,保障津浦路徐、蚌段西侧的安全; 邱清泉第2兵团(辖第5、第12、第70、第74军),仍在砀山、永城地区集结待机;

刘汝明第4绥区(辖第55、第68军),由商丘移驻临淮关,合肥之第8绥区撤销,其辖区划归第4绥区;

李弥第13兵团(辖第8、第9军),由碾庄圩、炮车段向灵璧、泗县地区转移,担任机动任务;

黄百韬第7兵团(辖第 25、第63、第64、第100军),由新安镇移至运河以西集结,以一部控制窑湾、滩上段运河;

冯治安第3绥区(辖第59、第77军),放弃临城、枣庄,退守韩庄、台儿庄段运河及其以南地区;

周碞第1绥区(辖第4、第21、第51军),驻守淮阴、扬州线;

海州李延年第9绥区撤销,所属第44军由海上南撤上海(后因缺少海运工具,6日又临时决定该军沿陇海路西撤,改归黄百韬指挥,第7兵团待第44军到达后再开始由新安镇西撤);

由徐州“剿匪”总司令部直接指挥的第72、第107、第66、第96 军,分别防守徐州、睢宁、五河、盱眙与蚌埠。

原属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指挥的黄维第12兵团(辖第10、第14、第18、第85军),由确山地区开皂阳、太和集结,改归国防部直接指挥,准备参加徐蚌作战。

国军统帅部还决定,驻在徐州、南京的空军第1、第3、第5、第8、第10、第20等大队的歼击机、轰炸机共计126架,运输机 32 架,支援徐蚌会战。

文章图片12

为解决徐蚌会战兵力不足,校长决定将东北战场剩下的3个军11个师(置留葫芦岛)全部转运华东,遭到华北“剿总”强烈反对。傅作义坚持就近用兵,将3个军11个师全部转运平、津地区。校长只得一分为二,将原属华北“剿总”的第62军3个师、第 92军1个师、独立第95师归还傅作义;将第39军3个师、第54军3个师海运浦口,11月中旬转至蚌埠地区。

校长孤注一掷,誓在徐蚌地区同解放军一决雌雄,“期在必胜”(1948年11月10日,蒋介石写给黄百韬的亲笔信)。

鉴于白崇禧执意不肯统一指挥“徐蚌会战”,校长又要求陈诚出来指挥,陈则以身体有病为由力辞,无奈之下,老蒋只得还是让杜聿明回来继续担任刘峙的副手

而杜聿明并不积极,他借口指挥葫芦岛部队撤退留在东北,拖拖拉拉不愿回到中原战场。

老蒋这么一番操作后,居然连刘峙也生气了,刘峙对总统府派来的少将参军李以劻说:

“白崇禧是寡妇改嫁,对老头子可以抗衡论理,不听调动;我好像是童养媳长大,骨头多大,当婆婆的都摸得清,服从是无条件的。”

校长紧急将杜聿明从葫芦岛派往徐州。杜聿明则是“以赴刑场之心情上战场”(《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第12页)。

当徐蚌会战计划方案被送到在东北指挥葫芦岛部队撤退的杜聿明手上时,杜聿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徐州到蚌埠间二百多公里的铁路两侧,摆了数十万大军,既弃置徐州永久工事而不守,又将各兵团摆于铁路两侧毫无既设阵地的一条长形地带,形成鼠头蛇尾、到处挨打的态势。”杜聿明对此感到非常气恼:“国防部的高参,怎么弄出了这么一个出奇的方案?”

文章图片13

杜聿明本来就担心如果他太早回到中原战场,老蒋会把丢失徐州的责任强加给他,在看到这个方案后,杜聿明更不想回去了。

然而,即使是这个“鼠头蛇尾,到处挨打”的方案,国军到最后也没有机会真正实施下去。

整个辽沈战役期间,61岁高龄的校长在东北和华北之间飞来飞去,百忙之中还飞回上海扇了儿子一巴掌。

在高强度连续加班、终于亲手送完东北全部国军之后,老蒋“在北平吐血,回南京后连续吐血”。

文章图片14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剧照

在校长身体欠佳的情况下,国军高级将领们当然就继续发挥长处,相互扯皮个没完。于是,整个方案一拖再拖,直到11月6日,南京国防部才终于正式下达徐蚌会战计划,命令徐州沿线的部队开始撤退。

此时,我军已完成了淮海战役的详细部署。10月23日,《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战役预备命令》下达;11月4日,《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攻击命令》正式发出。

就在国军拖拖拉拉、扯皮决策的同时,华东野战军正星夜兼程,直奔第一阶段猎物黄百韬兵团。

有一首歌写得好:

越是憧憬,越要风雨兼程。

徐蚌大决战,已经拉开帷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