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党百年 红色浏阳 | 毛泽东浏阳张坊遇险脱险的全过程探究

 钱国民 2023-02-17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2

1927年9月初,毛泽东在江西萍乡安源区张家湾(就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附近)召开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之后,在浏阳工农义勇队刘建中和周克明的护送下,与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潘心元一道,由江西萍乡安源区赴宜春市铜鼓县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9月8日,路过浏阳张坊镇江口村七溪坳时,误入陈家坊被民团抓住,在潘心元的掩护下,毛泽东机智脱险。9月9日,在张坊镇农民彭铁匠(没有后人,当地村民只记得他叫彭铁匠)的帮助下,毛泽东避开民团的哨所,顺利前往铜鼓县排埠镇。9月10日,毛泽东到达铜鼓县城工农革命军驻地萧家祠堂,随即领导秋收起义。

毛泽东在浏阳张坊的遇险脱险传奇经历,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遇险,格外受人关注。因时代久远,当事人都已离世,当时的交通格局、房屋建筑甚至行政区划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遇险脱险的时间、地点、路线和具体过程众说纷纭。为此,在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的支持下,浏阳市成立专门课题组,经过几个月的走访调查和查阅资料,对有分歧的说法进行反复比对验证,终于厘清了毛泽东浏阳张坊遇险脱险的全过程。

9月7日晚,从安源出发的毛泽东,住进了张坊七溪坳的“酒饭便益”客栈

1927年9月5日,安源会议结束之后,毛泽东向驻修水和铜鼓的起义部队通告安源会议决定,命令将部队改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限时进攻长沙。5日,他在完成驻安源二团的合编后,和潘心元动身前往铜鼓。毛泽东之所以要到铜鼓,一个重要原因是,安源会议认为铜鼓和浏阳逼近长沙,地势较为险要,进可取,退可守,毛泽东到三团可以居中调度,指挥整个部队和整场战役。他们一路经过江西萍乡市安源区、湘东区、上栗县,宜春市万载县,以及湖南浏阳,于7日晚上,来到了浏阳与铜鼓的边界——浏阳张坊镇七溪坳,住进了“酒饭便益”客栈。2021年11月10日,我们课题组来到江西萍乡市安源区张家湾村“安源会议旧址暨中国第一所党校旧址”,在这里查阅了不少当地早些年的党史资料,我们将湖南的相关党史研究成果与这些资料相比照,基本印证了毛泽东在安源开会以及从安源出发的情况。1927年8月31日晚上9点,毛泽东一行从长沙坐火车到安源,途经株洲时下了车,找到株洲区委书记陈永清和工运委员兼宣传委员朱少连,了解株洲工农武装情况,并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常委会议精神,部署株洲的秋收暴动工作。两个多小时后,由朱少连送毛泽东上火车前往安源。对于毛泽东在安源的活动情况,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史》一书中讲到:9月1日毛泽东到达安源后,即在张家湾主持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和安源行动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秋收暴动的布置。

会议的重要参与者潘心元在1929年7月2日追述秋收暴动的史实时写道:“1927年阴历八月初(日子不记得了),毛泽东同志召集安源会议,到会者毛泽东、潘心元、蔡以忱、宁迪卿、王新亚、杨骏等,讨论的问题是军事及农民暴动的布置。”这就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史上著名的“安源会议”。1927年9月1日是阴历八月初六,而9月5日是八月初十,潘心元写这个回忆材料时,仅仅过去了不到两年,根据潘心元的回忆,安源会议最早是1日(八月初六),最迟是5日(八月初十),过了初十,就不好说是阴历八月初了。潘心元对“八月初”记忆深刻,因为这段时间,他带领平江和浏阳农军去参加南昌起义,等他们赶到南昌时,起义部队已经撤走。他们追赶大部队没有追上,就一路打回江西铜鼓,在高安时他离开部队去找党组织,在安源他跟安源市委书记蔡以忱汇报了部队情况,蔡以忱安排宁迪卿到长沙跟省委汇报,省委马上开会,然后派毛泽东到安源开会。所以,潘心元回忆说,“阴历八月初”开的这个“安源会议”是很有权威性的。

这样一来,毛泽东同志从安源出发的时间基本上可以锁定在9月5日,这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看出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史》一书(168页)中讲到:安源会议后,毛泽东与安源行动委员会立即分别写信给湖南省委,报告会议结论,约定暴动日期;同时按照会议决定,分头组织民众暴动和军事行动。对于前委书记毛泽东来说,这时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及其所辖3个团组建起来。9月5日,在毛泽东的指导下,驻安源的各路武装队伍合编成了这个师的第三团。与此同时,毛泽东向驻修水、铜鼓的各路部队发出通告和军事命令,通告安源会议决定。安源会议已经决定将驻修水、铜鼓各部合编为第一、二两个团(后来考虑到余洒度他们之前已将警卫团和平江农军编为第一团,浏阳农军编为第三团,这两个团编制不变,安源这边的部队由之前的第三团改为第二团),但改编涉及队伍的调配和指挥人员的安排,只有待毛泽东到铜鼓以后才能实行。由于这两个团尚未组建好,连带着前委和师部指挥机构也没有配齐,所以毛泽东将通告和命令发出后,立即与潘心元一起去铜鼓,以便尽快完成军队的组建工作。

另外,根据手机导航,从安源张家湾到浏阳张家坊的七溪坳,大约是122公里。毛泽东到达铜鼓的日子是中秋节那天,这个可以根据张启龙、陈伯钧等人的回忆录确定,大家都记得是中秋节也就是9月10日到达铜鼓,还可以根据白沙大捷9月11日可以推断。这样一来,他是9月9日从排埠到铜鼓,9月8日在山塘里躲了一天,傍晚时碰到彭铁匠,住在彭铁匠家。9月7日晚上,毛泽东一行住在浏阳七溪坳的“酒饭便益”客栈。这样倒过来推,6日晚上应该住在万载的黄茅镇和株潭镇之间,很有可能是严家山附近。这里到张坊的七溪坳步行导航大约42公里,他们要避开国民党的民团,一直在湘赣边界的小路甚至是弯路上行走,距离应该更远,且是山路,我们曾经试着走过一段,难度有点大,至少需要一天时间。课题组同志开车走过这段路,并且问过原来搞民兵训练走过这段路的老同志,他们说至少需要一天时间。而从黄茅到安源煤矿,步行导航80公里,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一天走完。成年人正常偏快的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5公里,一天走40公里左右,这样倒推下来,毛泽东应该是5日上午或者中午从安源出发,才有可能在7日晚上赶到浏阳张坊七溪坳的“酒饭便益”客栈。

归纳起来,毛泽东从安源到张坊的行程基本上是这样的。5日上午或者中午从安源煤矿出发,经江西萍乡市安源区,晚上住上栗县城附近,这里大约37公里;6日早从上栗县城出发,晚上住万载县株潭镇严家山附近,这里大约43公里;7日的中午或者下午,从万载黄茅方向进入浏阳,进入浏阳小河,然后再步行四个小时左右,到达张坊镇江口村一家叫做“酒饭便益”的客栈,这中间大约42公里。当时张坊民团驻守的地方是陈家坊,浏阳到铜鼓,陆路从张家坊到陈家坊,经过20多公里的山路,进入铜鼓的排埠镇。而水路由经浏阳河上游小溪河,到陈家坊码头下船。也就是讲,无论是水路和陆路,都得经过陈家坊码头这一关卡,而“酒饭便益”恰恰在这个关卡之外,一个在当时还属于“两不管”的地方。

对于陈家坊,明朝浏阳县丞张天赋写过一首《入陈家坊》:东乡浏阳胜,最胜陈家坊。乔木风霜古,灵源世泽长。一洲仙献掌,百堵锦成行。牧笛兼渔笛,山光接水光。衣冠夸出色,桂藉世联芳。

曾经在这一带生活多年的浏阳知名文人潘颂华先生专门进行了解读:

在张天赋眼中,陈家坊之“胜”,为浏阳之最。在当时,或许并不为过。陈家坊,湘赣边陲之要冲,石板铺就的通衢,远接湘赣,近连平浏。灵源自围山东来,遗泽久远;乔木经风霜历练,苍劲古穆。百堵屋宇,集锦于绿洲之上。碧溪三面蒙绕,西北高山耸峙,群峰苍秀。仙姑崖突兀其中,瑞霭蒸腾,神奇莫测。无怪乎张大人惊呼:正是仙人献掌之风水宝地也。渔舟、货船停泊于碧波之上,商贾俚民熙攘于溪桥之滨。山光、水光、牧笛、渔笛——声光色影,交辉成一幅美丽画卷。陈家坊人,生活其中,耕读为本,人才辈出,代有及第者载人桂籍,享誉后世。

我们之所以要引用这段文字,当然不只是因为这篇文章写得好,更重要的是,这里说明了当时陈家坊的历史地位。在公路和铁路交通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代,重要的交通都与水路相关。当年浏阳张坊的陈家坊、大围山的白沙以及沿溪的大光洞,由于有水路直达,都是跨省或跨县的重要交通要道。后来浏阳到江西铜鼓的公路到现在的铁路,都是由张坊到铜鼓排埠,以往的水运码头陈家坊自然就衰落了,甚至不太为人所知了。发生在这里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开始变得模糊了。

9月8日,毛泽东遇险当天的情况,一根树枝改变的历史

1927年9月8日一早,毛泽东在潘心元的陪同下,从“酒饭便益”客栈动身前往铜鼓,受“路标”的误导,误入陈家坊,被民团抓住。在押往民团总部的路上,在潘心元的掩护下,毛泽东机智脱险,在一口山塘里躲了一天。傍晚时,他在山中的小路上碰到了张坊当地农民彭铁匠,在彭铁匠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在彭铁匠的帮助下绕开哨卡,顺利到达铜鼓排埠镇。

我们课题组的同志站在“酒饭便益”客栈遗址前,研究了很久,当初毛泽东和潘心元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住宿?现在从小河到张坊,修了一条很好的乡村公路叫“张小公路”。张小公路最早修于1958年,而在1958年以前,张坊到小河的古道在河对岸,与张小公路隔河平行。毛泽东和潘心元进入小河之后,选择“酒饭便益”客栈住宿,需要从对岸过桥到这座客栈。今天看来,住这个客栈有两个好处,一是与当时繁华热闹且有民团进驻的张坊镇的陈家坊有一定距离。二是不远处是浏阳到铜鼓的主要通道。再往里面走,就基本上是山路,是江西与湖南长长的交界地,就没有客栈了。9月7日晚上,走了一天路的毛泽东和潘心元就在此处住了下来。9月8日一早,住宿在“酒饭便益”客栈的毛泽东和潘心元,早早起来后准备到铜鼓去。按原计划这天晚上可以赶到铜鼓,还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做秋收起义的准备工作。有资料说,毛泽东和潘心元是在客栈被抓,其实这个是根据现在的线路“误判”的,根据当时的路线,民团只要守住陈家坊的古码头,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从浏阳到铜鼓的,都可以一一盘查。毛泽东和潘心元从“酒饭便益”客栈出来,往浏阳方向1000米左右,有一个岔路口,右边是到铜鼓排埠的山路——湘赣古道,左边是过河经陈家坊(七溪坳)到张坊、再到浏阳。不巧的是,毛泽东和潘心元走错了方向,误入浏阳方向的陈家坊,被团丁抓住。

在浏阳老革命家之中,对于毛泽东遇险脱险最清楚的,就是潘心元、张启龙、慕容楚强,他们三人都当过浏阳县委书记,都是浏阳革命史上的重要领导人。潘心元是当事人之一,他亲身经历过,当然最清楚。张启龙和慕容楚强也算是毛泽东遇险脱险一事的亲身经历者,他们听过毛泽东讲过这事,又听过潘心元详细介绍过这事,毛泽东遇险后他们都参与了营救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几人都在东乡这边打过游击,对这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情况都比较熟悉。所以,除了毛泽东和潘心元,回忆这件事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张启龙和慕容楚强。潘心元于1930年12月牺牲,但他在向中央写的报告中讲到了毛泽东遇险一事,只是写得比较简单。慕容楚强于1986年逝世,张启龙于1987年逝世,他们在生前都比较详细地介绍过这件事。

慕容楚强是浏阳淳口高田村人。我们在他家后人手里找到了一份1968年手写的回忆材料,是慕容楚强用钢笔写的,其中的一段话,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

据潘心元同志讲,毛主席由安源到铜鼓领导秋收起义,关于途中行进布置如下:

由三团原派在安源侦探消息的刘建中、周克明当向导,主席和潘同志隔相当地(的)距离随后跟进,如遇岔路,折一树枝(或荆棘)放置在能前进的路上,比方说左右两条路,他们是向左前进,就把树枝放在左路的路上。

到晚歇饭店,刘、周如在进口的第一家饭店歇宿,就假装乘凉,把一人坐在该当眼的地方,等主席和潘赶到,主席他们就在第二家或第三家歇宿。次日早餐后,主席和潘同志则望着店门外的过往行人,看见刘、周过去后,即尾随前进。

在饭店歇宿各住一间房间,装作互不认识,互不谈话,如有人询问,只说就在前面路上相遇同行,其他什么话都不谈,这样各人谈话不受拘束,以免发生互不相符的漏洞。

这段文字透露了几个信息,一是他们在路上不止住了一晚。二是他们如果住到同一个酒店,都装作互不认识,免得被抓后问话时互相矛盾,这说明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三是刘和周在前面带路,遇到岔路口用树枝引路。从“酒饭便益”客栈往前1000米左右的岔路口,刘建中和周克明他们放在右边的树枝,不知是被风吹还是被别人移动到了左边,于是潘心元和毛泽东就“误入”了张坊陈家坊团防队的“枪口”上。

老一辈浏阳人讲“误入”陈家坊是很自然的事,今天我们要理解这个“误入”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里没有三岔路口,有的是一条张小公路,而到铜鼓的路早已荒废,昔日繁华的古码头也不复存在,浏阳到铜鼓是从张家坊直接走,而不需要经过陈家坊了。对于这个“误入”,原浏阳党史办主任唐伯藩老先生专门写过一篇《张坊脱险》的文章。对于这段事情,他是这样记录的:为了赶路和预防不测,毛泽东未敢停留只深情地望了望那丛山茶花,便加快了步伐。刚走过一段路,前面出现了一个三岔口。抬头望去,已不见刘建中和周克明的身影,但发现有个路口有树枝做的路标,他们便朝这条路上走去。

走不多远,前面有个茶亭,刘建中他们也许在那里等候。可刚走近,突然从周围林子里窜出来一群看似正在巡逻的民团团丁,叫他们站住。这时,毛泽东、潘心源(元)才知不妙,可能是敌人故意把路标移动了位置,将他们引入了预先设置的圈套。

很显然,唐先生的文字有些文学色彩,也很生动形象,但是关键的地方,跟潘心元、张启龙、慕容楚强等浏阳老一辈革命家写的惊人的一致:因为“路标”动了,于是毛泽东、潘心元“误入”陈家坊,也就发生了后面的遇险脱险的大故事。

本来要到铜鼓,却误入了往浏阳的方向,发生了毛泽东遇险一事。在这个时候,见多识广且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毛泽东,居然把民防队员的工作做通了,当时还给了他们几块银元。在民防团员的暗示和纵容下,加上潘心元的配合,毛泽东在离民团驻地“两百码”的地方,突然往山上跑去。这条山路是陈家坊到张家坊的古道,他转了一个弯后,改变了方向,往山上沿小路跑。不远处有个草木非常茂盛的山塘,他就在这个山塘里躲了起来。一直以来,这个山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确认,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受现在公路误导,没有找到真正的脱险线路。二是在这条脱险线路东北边也有一口塘,现在改为农田了,大家以为是在东北边。三是毛泽东沿上山的小路往山上跑时躲的这口山塘,现在早已没有水了,大家甚至不把这里当成塘了,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个地方。直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胡振荣、副院长王文珍率部分省市党史专家一行专程寻找,否定了之前说的那口塘,认为那个跟毛泽东的回忆材料有些不符。后来,我们跟当地村干部一起,终于找到了现在的这口塘。胡院长非常激动,连说几个“对”,表示这口塘才符合历史的逻辑,跟历史上的记载也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在2021年,我们才正式找到并确认了当年帮助毛泽东脱险的山塘。

毛泽东在这口山塘躲了很久,差不多傍晚了,路边没有人声了,他才从塘里走出来,沿着山路往山上走。他没有往山下走,山下的大路很容易暴露,可能会再次被抓。他在上山的小路上,碰到了一个打柴的农民,当地村民只知道他叫彭铁匠。因为是打柴的农民,毛泽东大胆与他聊起了当地的农民协会活动,聊起了浏阳到铜鼓的路径,他才知道,这里到铜鼓排埠镇还有四十华里,且都是山路,走起来要花费大半天。于是,毛泽东决定到彭姓农民家休息一晚,并叫他帮忙买了双鞋子。

也是在2021年9月8日的傍晚,我们课题组的同志到彭铁匠家的老房子看了看,这个房子在陈家坊和张家坊之间的山冲里。从山塘往山上走了几百米的样子,在半山腰有一条小路,而这条小路可以到达彭铁匠家。

归纳起来,毛泽东在1927年9月8日的行程大约是这样的。8日,他们吃过早饭,准备动身到铜鼓。他们从客栈出发,走了1000多米后,经一个岔路口,本应该右转进入湘赣古道铜鼓方向,但由于“路标”的误导,他们左转误入了浏阳方向,被民团队员抓住。由于当时民团队员并不知道毛泽东等人的真实身份,又收到毛泽东塞给他的银元,在潘心元的掩护下,毛泽东机智脱险,在附近的一口山塘躲了很久。一直到傍晚附近大路上没人了,他才从山塘里出来,沿着山上的小路往山上走,在山路上碰到张坊镇农民彭铁匠,并跟彭铁匠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当天晚上住在彭铁匠家。

9月9日,在彭铁匠的帮助下,毛泽东避开民团哨所进入去铜鼓山路上

1927年9月9日凌晨,彭铁匠带着毛泽东避开哨卡,一直把他送到浏阳到铜鼓的山路上。浏阳到铜鼓,现在的路线是从张坊镇往北走到铜鼓,而在没有修公路之前的古道,是从陈家坊北上到铜鼓,浏阳到铜鼓的水运码头也在陈家坊。陈家坊距张家坊约10华里。以水运为主的时代,陈家坊这边更繁华,浏阳到铜鼓,这里有码头,自然是主要通道,集镇也是中心集镇。到了公路交通和铁路交通的时代,浏阳到铜鼓,公路和铁路都是从张家坊这边到江西,水路基本荒废,陈家坊自然就衰落了,现在浏阳都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方了。

彭铁匠带领毛泽东,在张家坊和陈家坊的中间,爬几座山,避开民团,进入前往铜鼓的山路上。事实上,只要进入了山路,就意味着完全脱险了。解放后,这个彭铁匠发现自己救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到政府要“奖励”,据后来政府说还写信查证了此事,并告诉彭铁匠:“你拿了两块银元,就不会再有奖励了。”这件事在当地村民口中言之凿凿,还有当年当地的乡镇干部朱自明,他对这件事情就了解得很清楚。

对于毛泽东离开浏阳进入铜鼓,斯诺的文章写得比较详细,我们反复阅读,还是能够读出很多新意的。

摘录斯诺《西行漫记》有关遇险的内容如下:当我正在组织军队,奔走于汉阳矿工(安源煤矿是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之需,引进外资和西方先进采矿技术开发安源煤田。当时秋收起义部队二团主要是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工人为主,主席说是汉阳路矿)和农民赤卫队之间的时候,我被一些和国民党勾结的民团抓到了。那时候,国民党是恐怖达到顶点,好几百共产党嫌疑分子被枪杀。那些民团奉命把我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但是我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我的人释放我。普通的士兵都是雇佣兵,我遭到枪决,与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好处。他们同意释放我,可是负责的队长不允许。于是我决定逃跑。但是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200码”的时候,我才得到机会。我在那地方挣脱出来,跑到田野里去。

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太阳落山。士兵们追捕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几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虽然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了希望,觉得我一定会被抓到,可是我还是没有被发现。最后,天黑了,他们放弃了搜寻。我马上翻山越岭,连夜赶路。我没有鞋,脚损伤得很厉害。路上我遇到一个农民,他同我交了朋友,给我地方住,又领我到下一个乡。我身边有七块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吃的。当我最后安全地走到农民赤卫队的时候,我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斯诺采访了毛泽东,这本书在毛泽东生前多次出版,文章基本上体现了毛泽东的原意。应该说,研究毛泽东遇险脱险,斯诺这篇文章是最重要的资料,也是最权威的资料。

我们引用斯诺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说明后面两天的情况。毛泽东9日凌晨,从陈家坊出发,因为脚受伤了,从陈家坊到排埠是22—25公里的样子,他们走了一整天,晚上住在了排埠镇。第二天,毛泽东从排埠出发,到三团驻地铜鼓县萧家祠堂,全长16公里,毛泽东大约是下午或者傍晚到的,张启龙等人听说毛委员来了,高兴地出来迎接。因为这一日正好是中秋节,毛泽东还和战士们一起“会餐”,第二天就动身攻打浏阳白沙,所以这一天,大家记得非常清楚。

综上所述,9日和10日的路程比较清晰,9日是从张坊到铜鼓,因为毛泽东脚受了轻伤,又是山路,一整天才走了20公里左右,晚上住在排埠镇。10日,他从排埠出发,到铜鼓县城,也差不多走了一天。这也就说明,如果是在排埠脱险,就无法解释斯诺文章中讲到的后面两天的行程了。

作者

课题总执笔:张之俭

课题组成员:杨钢 李永伯 罗腊英 叶年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