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破这几大认知障碍,学会中医并不难。

 渐华 2023-02-17 发布于山东

生之本,本于阴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

文章图片1

中医在这次疫情当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已经显而易见。在新冠疫情当中,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中医治疗,有的服用的是药店买的中成药,有的是来自于医疗机构的自制制剂,还有更多的人亲自去抓中药饮片熬药服用,亲身体验了中医药的神奇和疗效。

这一场持续三年之久的新冠疫情终于告一段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个行业的人们都在为战胜新冠而努力奋斗过。中医药也在这当中为人们所再次认识,无论是专家的统计数据,还是普通人的亲身体验,使人们都更加对中医药有了信心。

因此上,突然间有更多的人对中医开始感兴趣,并开始学习中医。我就发现我身边突然有不少人开始在聊天的过程中提到中医药的话题,有表示神奇的,有表示吃了中药之后效果不错的。还有人开始咨询中医中药的专业问题,社会对中医的认识又在提高。

文章图片2

其实我是很赞成朋友们学一学医学知识的,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知识,学到之后都对自己有巨大的帮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消除大家内心对于疾病的恐惧感。当大家对疾病和医疗知识一点都不懂的时候,就会产生一定不可预知的恐惧心理,于是陷入焦虑,表现的敏感,稍微一点风吹草动,都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波动,会产生对医生的怀疑,所以自己学习了一定的医学知识之后,就会减少这种恐惧和敏感。

医学从某种程度上讲,并不完全是一种技术问题。医学应该是属于社会学+技术的一个综合体,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后面具体医学技术的部分很难学习,但前面属于社会学的部分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科普的。再加上人们对于疾病本来就不陌生,是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在的,因此稍加学习,便可以对大部分的常见医疗知识有所了解的。比如感冒怎么治,比如高血压的产生原因,常用治疗高血压的药品等等。

中医是和西医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西医更具体、直观、数量关系明确、因素之间相关度高,理解起来更好理解、更能说明白。中医模糊、数量关系不明确、因素之间逻辑关系抽象,所以理解起来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些困难。

但是作为根植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里的中医药,天生具有中华民族基因,我们学起来也有自己先天的优势。但是仍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稍微克服一下,后面就可以打开中医药的大门,登堂入室。

文章图片3

文字的问题是基础,中医著作大多成书较早,很多书读起来比较难。在一个假期,朋友圈里有朋友发读书的照片,他本来只是展现了一下他假期的悠闲生活状态,但眼尖的我,还是一眼就发现他读的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书籍,也是现存在世最早的中医著作,但因为年代遥远,大约成书于秦两汉时期,所以读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里面的文字晦涩难懂,有些词语现在已经不再使用,学习起来非常困难。

还有《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原书稿已经遗失,现存多为隋唐以后诸多医家整理的书稿。顺序错杂、文字有些也不好懂。所以深入的学习中医,文字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当然也可以先从简单的入手,比如现代编纂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学习有一定基础之后,就可以涉猎以上提到的《伤寒论》《内经》等书。

在诸多中医理论当中,自然绕不过“气”这个概念。气是什么,至少从外部特征上,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听不着,尝不到的这么一种精微物质,但他又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因此就这一点,就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过不了这个坎。

文章图片4

气虽是无形,但气聚而有形。《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说人之所以成人,乃气之凝聚,气散了,人也就没有了。《内经》中也提到同样的内容,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气聚合而化生万物,万物万名。

这突然让我想的之前刷抖音刷到一个现代物理理论。二十年前我们物理讲万物由分子和原子构成,分子原子又可以再分成正电子、负电子等,而如今的量子理论认为,这些粒子还可以继续再无限分下去,直到最后的基本粒子,而最关键的问题是,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个最基本的粒子竟然不是所谓的物质实体,而是一团能量。这不正应了那句话,“气聚而有形”。

气是中医学的底层逻辑。就像电脑系统中的机器硬件语言,在他之上还有什么B语言C语言,再到具体的软件。中医理论就是建立在气这一概念基础之上,无论是元气、脏腑之气、先天之气、后天之气,还是精气、神气、经气等等等等都离不开气这个概念,但是说实话,真正的中医也不一定都完全明了气是什么,只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气这一概念已经内化于心,变成了中医医师的思维底层逻辑,说不出来,但时刻存在,时刻影响着你的中医药行为。

因此上,要学好中医,首先要尽量弄明白气这个概念,但也不必过于纠结,假以时日,自然会内化于心,水到渠成,变成自己行为的底层逻辑,便不再为此而烦恼。

说到气就必须说到气机,气机是气的运动变化,是气的作用和结果。气是无处不在,所以气的作用和结果也是万紫千红,各显神通。气机的顺畅,则生生不息;气机不畅,则诸病由生。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医药治疗主要就是调整气机。

气机是气的运动,运动就要有场地,所以这又引出一个问题,就是人体的结构问题。关于人的结构,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一直在发展变化,随着物理、化学、技术的发展,关于人的结构问题似乎越来越清晰。

但是请不要忘记一个结果,就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尚处于蒙昧阶段,可以说只了解自身的九牛一毛。尤其是对脑的认识,对人类能力的认识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延展开来,不论你认为现代科技、医学有多发达,其实,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很少很少,甚至还是错误的。当然这是从更广阔的范围条件来说,单就具体到现时现刻,肯定是好的。

文章图片5

中医药对人体结构的认识,缺少现代解剖的基础,因此很笼统,但却自成体系。比如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肺为华盖处于上,肾主水在下,脾胃受盛运化,肝调畅气机在中间。还有左肾右命门等等,虽然超出一般人对于自身结构的认知,但是其互相配合,协调共处,和谐的组成中医药人体结构,本身自成体系,运行良好。

在人体结构当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构---经络。人体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别络,还有还有支络、孙络无数,共同组成人体气血运行的整个结构。

关于经络,现代人想了很多办法去证明他的存在,但很可惜,都拿不出很有说服力的证据。但人们逐渐已经接受了针灸疗法对于疾病治疗的作用,现在全球诸多国家已经给针灸颁发了许可,作为治疗保健的有效方式。

文章图片6

有人说中医很神奇,但好像又很熟悉,就在身边,就在口边,就在脑子里,但好像又说不出来。其实这是我们与生俱来就有的中国独特的朴素哲学思想,阴阳和五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就是阴阳,而且“一阴一阳谓之道”。还有“万物负阴而抱阳”,中医药学便依据此理论,认识人体、脏腑、气、药等等都可分为阴阳,比如胃阳、脾阴、背为阳腹为阴,药性上升为阳下降为阴等等,阴阳是一切病因病机治疗的总纲。

还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将万事万物都按照属性分为五类,互相之间又生克制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甚至根据经验观察,将天干地支也分到五行里面,将天气、外部自然环境、时间等因素引入,作为对疾病的认识机理,从某种程度上与现在的社会医学有不谋而合之处。

关于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认识,其实在其他民族也多少会有类似的方法。比如古希腊伊奥尼亚地方的一些哲学家同样也认为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些物质性的元素,如水、气、火等,还有毕达哥拉斯甚至认识世界的本原是数字,(大概与现在一些人认为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软件,是数字组成的一样吧。)

文章图片7

那么要将这些疾病、物质与五行等联系在一起,必须采取一种重要的方法,取类比象。“象”这一重要的概念由此而生。象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而且应该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的。象,取类比象,需要和联想结合在一起。

中医学有一专门部分,专门研究脏象问题。心者,君主之官,肝者,将军之官等等,把脏腑的问题和其功能,在比象联想到君主、将军等具体事物上,就通过这种联系明确了脏腑的功能,同时具体的君主、将军的特点变化,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心、肝等脏腑的功能。木曰曲直,有调达通畅之意,便将肝脏、春天、眼睛等具象物质与木联系起来,又统一在木的属性之下。

比象是经验的,有随机的成分在里面。又或者是众多联系中的一个比较紧密的联系。具有确定与不确定两种属性。因此对于中医药效果的问题,很多人都纠结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这个问题当中。

文章图片8

中医的疗效是确定的,每个人一定直观的看到过。但是又不确定这种联系是直接的、稳固的,又觉得不可能、巧合,或者不明原因的不确信。

就像你不确定每个人每天的行程,有时是规划好的,有时是随机确定的,有时是临时起意,但是这些个都不影响一个超市每天的人流量确定保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水平上。这就是不确定与确定的具象,你无法理解一个人可以去超市,也可以不去,可以今天去,也可以明天去,甚至走到门口又转回去了,但怎么样也不会影响超市人流量的稳定。

中医的疗效就是在这种看似不确定中,又确定的保持着他稳定的疗效,为人们健康服务。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民族遗产,储藏着巨大的能量。想要学好中医,解决基础的文字问题,理解底层逻辑,再辅以必要的方法,就可以学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