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提意见6年4次被降,首长变战士:不是哑巴,哪能有话不说

 兰州家长 2023-02-17 发布于甘肃

王平上将曾如此回忆过一位老首长。

这位首长高度近视,在红军长征途中,他怕摔坏眼镜,有时会把眼镜小心翼翼地放在口袋里,然后让王平上将用木杆牵着他走。

王平上将那时年纪小,很调皮,有时走平地,他也假装有坑,跳一下。随后,后面牵着的这位首长也会跟着跳一下。等知道真相后,这位首长就“生气”地批评他:“顽皮!”

文章图片1

王平上将

还有一次,部队停下来,这位首长就拍着前面的人催道:“快走!快走!”结果,大家哄堂大笑,因为他拍的是头骡子!

由此可见,这位首长的视力在红军中可谓“睁眼瞎”。

1980年11月27日,北京,这位“睁眼瞎”的首长在中纪委召开一次座谈会上发表了振聋发聩的长篇讲话。

“现在,有人想丢掉毛泽东思想这面光辉的旗帜。甚至,有人要批评他正确的思想,这是很危险的!是要吃亏的!是要碰得头破血流的!”

全场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但很多同志没有注意到,这位首长没有稿,眼镜后面的双眼一直凝视着远方。因为两个月前,他的眼睛全都失明了。

这位首长一向以“直言犯上”闻名全党、全军。即使在红军时期,因此在6年内被4次降职,他也毫不妥协,他说:“我不是哑巴,哪能有话不说?!”

那么,这位眼睛不好,却心如明镜,又敢于“直言犯上”的革命前辈到底谁呢?

“我不是哑巴!”

本文要说的就是开国大将~黄克诚同志。

文章图片2

黄克诚大将

黄大将是典型的投笔从戎,上学上到自己迷茫,仰天长叹:“学了几何又如何?”遂投身于革命大潮。

他高度近视,戴个大金丝眼镜,镜片足有“一寸厚”,人送绰号“黄瞎子”。他脸颊消瘦,身材单薄,战争年代,一直破衣啰嗦,怎么看,怎么也不像是驰骋沙场,能带出东野3大主力的赫赫名将。

黄克诚一辈子铁骨铮铮,但因为是个“老哮喘”,总看着病病歪歪,所以在长征时,陈赓拿他开玩笑,说他也就能再活三年,要抓紧闹革命。

他“未老先衰”,年轻时看着就像个老头,因此还有一个外号~黄老。

这个外号一是说他显得老,更深奥的意思就是说他“老”提意见。这可丝毫没有夸张的意思。

文章图片3

他就是因为经常提意见,曾经在6年内居然被4次降职,最高纪录是连降五级!

我党刚开始搞武装斗争时,毛主席的正确领导还没有被确立,其他领导人又缺乏斗争经验。

1930年时,以冒险主义著称的李立三是中央的重要领导,他的想法就是学苏联,专攻大城市,所以选了一个目标~武汉,并喊出“饮马长江”的口号。

7月,红3军团和省委在平江开会研究作战计划。黄克诚直接提出“我军实力不足,攻打武汉不现实”。

这个公然唱反调随即就招来几乎所有人的批评。黄克诚拒绝认错,并大声说道:“什么时候,我都不服,我要跟你们争论20年!”于是,晋升纵队政委的命令撤销,他接着干支队政委。

彭老总在会后劝他:“提了也没用,还不如不说。”黄克诚说:“明明不对,就算杀了我,我也得说!”

这次算是不升不降。

文章图片4

彭德怀

1931年3月,黄克诚调任红3军团3师政委。当时,根据地正在大搞“肃反”、“抓AB团”。夏天时,正在前线打仗的黄克诚被召回,“肃反”部门给了他一张纸,上面全是要他抓的人。

黄克诚一看,名单上全都是部队骨干,立刻用自己的命担保大伙都是好同志。然后,他不出意外地被狠批一通。看到争也没有,黄克诚干脆通知名单上的战友躲到山洞里,等打仗时再出来。

有一次,有的同志打完仗还没来得及躲起来,就被“肃反”人员发现并杀害。黄克诚大怒,当面质问:“为何随便杀人?”于是,他也被抓起来准备枪毙。

彭老总闻讯大惊,立刻赶回,再次质问:“有证据吗?”“肃反”头子傻了眼,黄克诚这才逃过一劫,但师政委是别当了,被调到师部当了秘书,算营级干部,这是第一次降职。

当年12月,彭老总把黄克诚弄到红3军团1师重新当了政委。

1932年10月,临时中央继续冒险主义,命令打赣州。这次,黄克诚又坚决反对,和彭老总还吵了起来,他说彭老总是“半个李立三路线”。结果,红军进攻果然受挫,黄克诚当机立断,率部撤出。

随后,政治部专门给黄克诚开了一个批评会。黄克诚据理力争,被认为态度不好。于是,他被降到教导营当了政委,连降5级。这是第二次降职。

文章图片5

彭老总和黄将军

1933年4月,彭老总让黄克诚当了军团代政治部主任。

9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形势岌岌可危。黄克诚痛心疾首,上书军团,请毛主席出来指挥。

彭老总好心劝他少说点话。黄克诚道:“我不是哑巴,哪能有话不说?”

转年1月,长征中的黄克诚又提了意见“要保存实力,避免和敌人硬拼,要多保留点革命火种”,于是被认为“对革命丧失信心”,从团政委被降到侦查科当了科长。因为眼神不好,带头执行任务时差点牺牲。这是第三次降职。

2月,红军攻克遵义,黄克诚找来一大堆报纸,研读当前形势,他发现老根据地都让反动派占了,很多留守的干部和同志或牺牲或失联。他痛心疾首,并找到一位领导说了自己的想法,提议要找到更好的方法走出困境。

因为黄克诚一直不建议红军猛打硬拼,所以他当时算是有名“投降派”。这次找完领导,他干脆成了普通战士。这是他第四次降职。

就此,黄克诚在1930到1936年这6年间共被降职4次。

不过,这段经历并没有让黄克诚“吸取教训”,他反而越挫越勇,把意见直接提给了毛主席。

“你决定的,也是不对的!”

1935年底,红1方面在延川召开完干部大会后,毛主席点名见了彭雪枫同志。

这个彭雪枫同志是出名的“炮筒子”,谈到干部调动问题时,跟毛主席直接拍了桌子。

毛主席反而很喜欢他这有话直说的脾气,谈话快结束时,毛主席特意提了一句:“听说有个黄克诚,也敢讲真话,优点突出,缺点就是脾气太大。”

从此,黄克诚走上了新的岗位。

文章图片6

1945年9月,毛主席在延安窑洞的老榆木办公桌上开始不断出现黄克诚的电报。他这是要干啥?

原来,苏军出兵东北后,中央下发了曾克林同志给毛主席的有关东北情况的电报。

黄克诚从电报得知我军在东北的部队并不多,于是就请饶漱石给中央发电报,建议别管苏军同意不同意,我军应该立刻派大部队去接收东北。可饶漱石不同意发。

黄克诚干脆以自己的名义在9月13日给延安发去了电报。6天后,中央决定抽调10万精锐出关。这个数字还是黄克诚在电报中最先提出来的。

当时,曾克林同志对东北的情况汇报有些乐观,尤其说东北有大批日军的物资和武器,我军到了以后,拿着就能用。所以,我军12万出关精锐中的大部分甚至连枪都没带几支。

可大伙到了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苏军不但运走了一大批武器和物资,剩下的也有很多封存,等着国民党来接收。而且,抗战期间,我军在东北并没有根据地,也就没有地下党组织和群众基础,可土匪、反动派有的是。

于是,出关部队立刻陷入了啥都没有的窘境。当时,毛主席、中央和东北局的领导对东北形势比较乐观,并制定了夺取大城市,一战定东北的计划。

但黄克诚却把实际情况向中央进行了详细汇报,一封电报可谓就是一盆“冷水”。同时,他还发出了东北部队可能成为第二支“西路军”的预警,并提出建立根据地的建议。

文章图片7

林彪当时在东北的日子也不好过,我党在东北的武装基本都是游击队,东一支,西一支,按他自己后来的话说:比指挥联合国军都难。

1945年秋的一天,林彪终于看到了希望,黄克诚率领新四军3师35000大军到了。见面的当天,黄克诚立刻就把部队交给林彪指挥,林彪兴奋得和这位老战友谈了一夜。黄克诚的部队后来就发展为39、43、44这三支虎狼之师。

1946年4月,毛主席从全局出发命令林彪坚守四平。当时国民党的精锐部队确实在实力占有。开战后,担任西满军分区司令的黄克诚并没有参加这次战斗,但他还是“多管闲事”,连续给林彪发电,建议他不要和敌人硬拼。

林彪回电:“你和中央直接说吧。”

4月12日,黄克诚给中央发电,核心观点:敌强我弱,不要再打消耗战。5月19日,毛主席同意林彪撤出四平。

经此一战,我军精锐伤亡15000多,一路退到了松花江北岸。5月中旬,黄克诚再次给中央去电,详细汇报了我军的实际损失情况。不久之后,毛主席调整了东北的战略思路。

文章图片8

1959年,中央在庐山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彭德怀老总被批评。

黄克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没有石头(落井下石)。”林彪认为他是在支持彭德怀老总。

7月19日,黄克诚在会上的发言时间长达2个多小时,他说这是自己最痛快的一次发言。毛主席找他单独谈话时,不知怎么就谈到了四平。毛主席说道:“固守是我的决定。”黄克诚说:“你决定的,也是不对的!”

会后,黄克诚不再担任军委秘书长和总参谋长,“闲云野鹤”的生活一直到1977年。

他复出后,组织交给了他更为重要的任务。

天王老子,我也要管!

复出后,黄克诚担任了中纪委常务书记。

1980年1月,杨勇上将为欢送总参离任的老领导,欢迎到任的新领导,公款举行了宴会。黄克诚得知后,立刻指示:“查!天王老子都要查!谁出的主意,谁花钱!”随后,杨勇上将跑步到纪委向老首长当面认错,并拿自己的工资把宴请费用全部顶上。

文章图片9

杨勇上将

10月,商业部部长在一家饭店请了好几次客,共花费120多元,而实际只付了19块钱。黄克诚指示:全党通报批评。随后,《人民日报》发表了批评报道。此事引起极大震动。

11月27日,出现了本文开头时的一幕。关于毛主席的讲话,黄克诚一口气将了2个多小时。会前,他口述发言稿,让秘书记录,以便开会时提醒。可到会上,他一次没用,一口气讲完。

此次讲话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在《人民日报》刊发前,黄克诚对稿件没有其他意见,只是专门提出:一定要使用“毛主席”的称谓。

文章图片10

1985年,黄克诚召开了一次专题会议,会上,他要求《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撰人员要把林彪客观地写出来。他说:“我在井冈山就和林彪认识,把林彪写成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既不符合事实,也无法让人信服。”

后来,有同志善意地提醒黄克诚:“在特殊时期,他是怎么对你的?”黄克诚答道:“不管他怎么对我,但我要公道地对他!”

林彪的统军能力,黄克诚无法企及。但在胸襟上,如果林彪知道被这位老战友公正地摆在了历史的天平上,他该作何感想呢?

文章图片11

黄克诚有一次住院,有一位老同志经常会在楼道看他,但不敢进屋。双目失明的黄克诚得知此事后,让护士把那位老同志请到床前,谈了很久。

后来,护士才知道这位老同志是黄克诚的老部下。1932年,这位老同志正在前线奋战,黄克诚派来一位参谋把他拉进了山洞,彼时,山洞里已经有了很多红军干部。

此后,黄克诚每天都给大家送吃的,打完仗,大伙再回到这里躲避。这位老同志的命就是黄克诚在“肃反”中救下来的。

但是在庐山会议上,这位老同志却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所以他一直觉得愧对老首长。但那天见到黄克诚后,黄克诚摆摆手,说道:“过去的,就过去吧。”

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大将病逝。这位老同志在追悼会上,向老首长深深地鞠躬,泣不成声。

谨以此文,献给顶天立地的红色战将~黄克诚同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