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飙》《三体》后又一待爆剧,原来古装剧可以这么写实

 迷影生活 2023-02-17 发布于广东

根据马伯庸小说改编的剧集这几年口碑评价都还不错,无论是几年前的《古董局中局》和《长安十二时辰》还是去年的那部《风起陇西》,通过这几部作品我们也可以发现马伯庸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擅长将现代元素与历史故事,真实事件与虚构人物巧妙融于一体,从而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在《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中,马伯庸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在故事中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通过查阅大量明朝的档案文书,发掘出鲜为人知的往事,并透过这些聚焦于普通民众生活的故事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明朝封建统治背后不得不面对的巨大危机。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将原著这种扎根平民生活、立足现实背景的风格进行了还原,而产生的效果也让观众在看这部剧集的过程感受意料之外的惊喜。

相比那些动辄四五十集,甚至上百集的注水古装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借鉴了当下欧美剧集的制作和拍摄模式,整部剧集只有短短十四集。

这样的篇幅基本相当于欧美当下非常热门的“迷你剧”。从创作形式上来讲,“短小精悍”的特点其实更加适应当下这个时代追求快节奏的娱乐消费趋势。

不过,这部剧集之所以只有十四集的篇幅,也和主创团队对原作的改编创作有关系。在原著《显微镜下的大明》中,马伯庸其实一口气给观众带来了六个并无关联的案子,但是此番被改编为剧集的,其实只是原著其中一个章节《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

故事从算学天才帅家默开始讲起,从小失去双亲的帅家默常会被人当作神经不正常的傻子或者疯子,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才能——会算学。

某天,帅家默帮人丈量田地的时候,意外发现土地实际面积与鱼鳞图册记载不符,进而发现架阁库里的税务账册亦有蹊跷,最终发现了自己所在的仁化县每年多交了一笔没有来头的人丁丝绢税,而这笔税负每年的数额高达三千五百三十两。

发现了这一巨大纰漏的帅家默首先去到了县衙门进行提告,然而仁化县的方县令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首先做的不是如何去查清真相,而是想着怎么明哲保守、无为而治。

“冲撞衙门,擅入禁地,笞责十下,以儆效尤”便是帅家默首次努力换来的结果。

好在新任金安知府黄凝道的走马上任为帅家默等人带来了一线希望。

从京城调到金安担任知府的黄凝道认为丝绢税一事能够助自己在金安立足脚跟甚至重返朝中,且让仁化县百姓独自承担本该由六县均摊的税负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于是便对帅家默调查丝绢税一事大力支持。

然而,即便有知府的支持,调查丝绢税一事依旧面临着重重挑战。连黄知府的幕僚都对此事颇有微词。因为涉及田粮税赋这样伤及地方利益的事情,处理的好自然能够受到民众支持,倘若贸然突进处理不好,不仅得罪地方乡绅官僚,同时还会招来民怨沸腾。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这丝绢税整整征收上百年之久也无人站出来说出反对意见,并不是因为这样的问题难以查出,而是因为即使查出来也难以处理。

经过一番细致调查,帅家默得出了自己的调查结果——如今由仁化县独自承担的丝绢税实际上是本该由金安府七县均摊的“协响”。

然而此番结论一出瞬间引来其他几县县令的异议和驳斥,对于这些官宦而言,做到“无为而治”和“无功无过”已然足矣,一个宵小之徒突然站出来妄议税负,这不是在打这些“父母官”的脸吗?更何况其余诸县从未缴过这笔税负,突然要让各县民众平摊丝绢税,搞不好闹出民怨来,这些“父母官”头上那顶乌纱帽又该何去何从呢?

这边衙门内争论不休,而衙门之外,深居简出的地方乡绅代表范渊则开始谋划着如何让眼前这场关于丝绢税的争论彻底消失。他一方面派手下程仁情当着知府和一众县令,大肆诋毁帅家默不顾一切想要调查丝绢税实际仅是为了一己私欲;另一方面,则派出鹿飞龙带着手下提前埋伏在省城回金安的路上,准备除去帅家默等人……

平白无故征收多年的丝绢税为何始终没有人发现?得知这一纰漏的县令为何不分青红皂白对帅家默进行惩戒?在小小的丝绢税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往事?帅家默的努力是否能够让仁化县独自缴纳丝绢税的现状得到改变?这是《显微镜下的大明》前几集剧情给观众留下的疑问,而这场关于“丝绢税征收”的争论或将在后续剧情中愈演愈烈,进而成为涉及诸多利益势力,甚至引发大明王朝统治危机的一桩大案。

剧集前几集为观众开门见山引出了四股势力,即一心想要调查真相的帅家默等人,想要借丝绢税整顿地方吏治、博取功名的黄知府,但求无过、安于现状的地方官吏以及深藏幕后的地方官绅范渊。这几股势力间的相互较量和反复拉扯让这部剧集从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也让这部剧集颇具现实深度。

在很多观众看来,男主角帅家默的抉择颇让人有些不解。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主角作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决定,其背后必然是有目的和动机的。

可是《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中的帅家默却只是因为算学天赋意外发现了丝绢税的纰漏,进而走上不断提告,寻求真相及争取公平的道路。

剧集中不止一个人物向帅家默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你能从中获得什么好处吗?可帅家默给出的答案,让人不由深思,这样一个错误难道不应该改正吗?

纠正错误还需要理由吗?对于当下这个时代的许多观众而言,这样的解释似乎并不能完全说服他们。

细细想来,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相较于坚持而言,更常做的是妥协。

无论是工作中面对上司和顾客的妥协,还是生活上应对人际关系和亲情绑架,现实世界中的是非对错在生存压力与个人利益面前似乎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坚持就没有发展,人类文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并不仅仅只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群体的责任,更多需要所有人的自觉付出和始终坚守。

真实历史中的帅家默为了伸张正义,一直提告到徽州府的巡抚和巡按,然而在强大的既得利益者势力面前,即使当时的巡抚是名震一时的海瑞也无法处理此事。

而更令人难以接受的,“丝绢税”一事,其实早有人向徽州府进行过提告,可是当地官绅怕触及势力太广,始终采取拖延战术不愿处理此事。

最终,帅家默孤注一掷选择了进京上访,可谁曾想刚递交完陈情的状子,帅家默就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追杀。数年之后,徽州府最终讨论出了由各县均摊税费的解决方案,然而这样的决策却让其余诸县的民怨沸腾,甚至掀起了暴乱,想要查出真相,制止不公的帅家默最终被流放边疆。这样的故事结局令人唏嘘不已,同时也让人不禁思考明朝为何最终走向了灭亡?

《显微镜下的大明丝绢案》之所以好看,除去剧本本身素质过硬,同时也离不开该剧在人物塑造上的用心。

除去性格木讷执拗却一心想要揭开事件真相的主角帅家默,由戚薇饰演的火腿铺老板娘丰碧玉,由老戏骨吴刚扮演的保守势力代表乡绅范渊,看似唯利是图、内心深处却始终保有想要为民办事的正义感的程任清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总的来讲,《显微镜下的大明》以小见大、引人入胜,用短短十几集的篇幅,通过地方税收这件看似无足轻重却关系民生的事情开始讲起,逐步引出牵扯其中的官宦阶层和利益集团,令人细思极恐。

这些势力相互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民众的做法令人所不齿,也从反面凸显出帅家默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孤身一人始终坚持斗争的不易。

这部剧集有轻松诙谐的人物对话,有带着烟火气的民众生活,更有立足现实主义的思考,当下国产古装剧经历了前些年的辉煌,眼下似乎走向了发展的瓶颈期,但《显微镜下的大明》却为该类型作品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