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剧评 | 惊艳的《显微镜下的大明》

 小双叨日常 2023-02-26 发布于上海

这部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历史同名纪实小说《显微镜下的大明》,有点《万历十五年》那种感觉,由一件看似寻常的底层治政案件,层层抽丝,一叶知秋,揭开明朝衰落之象。人物众相塑造立体鲜活,剧情紧凑不拖沓,台词功底深厚,将官场政治之争刻画的真实而又淋漓。

第一季共14集,就讲了一个案子《人丁丝绢案》。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啊。一个不通人情的算学天才帅家默,在帮人丈量土地时发现与地契面积有差池,后阴差阳错发现本因由金安八县共同承担的一笔每年3530两的“人丁丝绢税”,却由整个仁华县独自缴纳了一百年。他的理念很简单:搞数学的,错了就该纠正:

于是和自己的好基友兄弟丰宝玉开启了联名提告之路,一路遇到各种阻挠,追杀,构陷,两派人马各怀鬼胎,借此展开争斗,将他两搅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而无法自拔。

按道理来说,仁华县的税多交了,那以后就和其他七县均摊,或者朝廷免掉这个税不就好了?新上任的黄知府刚要借点事做筏子,刚好瞌睡来了送枕头。然而召集七县开会却遭到了难以想象的阻力。仁华最聪明的程讼师一语道破天机:

帅家默的初心很简单:纠正错误。却被安上了居心叵测,意图挑起金安八县的税赋矛盾,借机为父母寻仇的邪恶动机。他不明白,他的好基友宝玉解惑,也道出了这部剧不管是阻止还是支持他两的所有人,其实都是别有用心的:

他父亲的同僚在他入狱后,苦口婆心的规劝的一番道理,其实也是官场上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最有意思的是,这部剧里所有的人物都不脸谱化。看上去支持男主的“青天”们其实也是存着各自私心,为了仕途;或反对或阻挠男主的反派们也各有各的苦衷和背后的故事,让人又恨又怜,终究转为一声叹息。

有同为理工男的邓知县,从初一上任满怀热血抱负,到如今:

有一开始装病看似老油条的任主簿,其实却是真正为百姓考虑,做实事的好官:

从头到尾的反派毛知县,也是因为自己“畸零户”出身,与母亲从小相依为命,无可依仗,自己一路摸爬滚打上来,选择了为虎作伥。

一直跟在范老身边,花钱就能买公道,一张嘴黑白颠倒的“讼棍”程仁清,也是因科举被人陷害从此断了仕途,只能沦为走狗的可怜人:

明明应该在这件事中积极支持的仁华县令方县令,却意外的不支持,不主动,不负责,妥妥的渣男形象。这源于他一贯以之的“无为而治”的价值观,在他看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全苟到离任最重要:

可是明面上支持男主团的那些官员,真的是为了匡扶正义,体恤万民吗?很遗憾,在整个剧中,没有一个。

比如黄知府,从中央调任到地方,算是明升暗降,他急需做出政绩重回权力中心。也需要借棋撬开八县铁板,该打压打压,该收拢收拢,捋顺属于自己的领导班子。

比如刘巡按,如果不是看到黄知府亲自批复的状词后所附的邸报,给了他启示的话,他必然驳回诉讼(剧中他也确实这么做的)。他的目的是想借揭开丝绢案为张首辅打响清丈第一枪,拔得头筹,更上一步。

比如最后的关键人物:李巡抚。那更是一个官场超级老油条,笑面虎。他知道借着丝绢案为由,可以揭开乡绅土豪“隐田偷税”,刚好契合朝廷与张首辅清丈隐田,把地主少缴的巨额税款吐回给国库的新政,是自己加官进爵的“典型”案例。但是,他的油滑又在于绝不轻易展现立场,进退自如,哪方对他有利他立马就可能倒戈。

除了人物刻画精妙,14集的剧情没有一丝多余,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以范渊为首的致仕乡绅,为了对抗黄刘二人重新清丈土地的新政,故意将贫富之争变成县际之斗,挑动其他各县百姓引发民变暴动,将不接地气想法天真的知府巡按转眼拉下马:


剧中除了各种为官之道经典语录外,将底层官与吏,吏与民之间的争斗写的真实而又无奈。

徽派建筑很美:

猫猫也很萌:

历史现实中的帅家默并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局,被流放三千里。想想也可知,以一己之力又如何能撼动数百年形成的盘根错节而又相互勾结的庞大利益集团。而电影自然是要给人一个happy ending的结局,憋着的气得给你捋顺了,才能畅快,才能爽。坏人正法,好人得道,正义伸张,皆大欢喜。

但是当帅家默说出那句“数性至朴”,有错便该纠,在遭遇无论是打杀,污蔑,还是诱惑,威胁,无论多少人与事搅在其中,都始终初心不改,眼神清澈,至纯至真,令人动容。也正是因为始终还是有这样赤子之心的人存在,凭他们每次勇敢的去打破,去较真,不妥协,不认输,头破血流也不回头,这个世界才能得以一点点的改变。

剧的开头祈雨打龙王,到结尾五谷丰登迎龙王,首尾呼应。

屠龙少年终究没有成为恶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