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陶瓷馆宋代陶瓷(七)景德镇窑瓷

 与照耀同行 2023-02-17 发布于北京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元明清三代在景德镇进行了几百年的瓷器生产,创造了三千多个色釉品种,景德镇成为了瓷都,因此人们似乎忘了那里最初的样子。

文献记载景德镇在唐代时开始烧瓷,考古发现的最早窑场是五代时期,主要烧造青瓷和白瓷。

进入宋代后,景德镇窑开始了大发展,宋真宗景德年间创烧了青白瓷,影响遍及各地,形成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白瓷窑系。

于是,宋真宗用自己的年号命名了这座未来的瓷都,景德镇窑成为了与北方定窑和南方龙泉窑齐名的名窑。

青白瓷源于青瓷,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被称为“青中闪白、白中泛青”,因而得名青白瓷,也称为影青、隐青、映青,宋人将其比作青白美玉。

青白釉与当地优质瓷土相关,以景德镇高岭村命名的高岭土富含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钙铁成分低,高温烧出的青釉白度很高,映出青白效果。

青白瓷的制胎工艺也很高,做到胎薄质轻,有透影性,覆烧晶莹的青白釉后,整体呈现温润如玉的视觉效果,轻轻叩击能发清脆声音,被形容为“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双系盖瓶。

瓶小口,短颈,溜肩,圆鼓腹,圈足,肩部对称置圆环形双系。瓶附盖,盖如倒扣的酒盅。

内外施青白釉,盖口部、圈足内无釉露胎。釉质光润,釉面开有细碎片纹。

景德镇青白瓷造型丰富,除饮食用器外,还有文具、妆具、陈设器、明器、宗教造像等,曾作为贡瓷供宋代宫廷使用,在民间更广受欢迎,甚至行销海外。

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缠枝牡丹纹注壶、温碗。

注壶与温碗合称注碗,为饮酒用器,兼具注酒、温酒功能。

元代以前主要为粮食酒,酒精浓度较低,易生细菌,饮前需加热。将注壶放进注满热水的温碗中,通过不断增减热水以使酒水加温、保温和控温。

注壶直口、斜肩、深腹、圈足,肩部刻划缠枝牡丹纹,对称置曲柄、弯流。附筒形盖,盖顶蹲坐一仰首翘尾狮子,形象生动。

温碗作六瓣花式,深弧腹,圈足。

注壶和温碗均内外施青白釉,由于釉在高温下黏度小,易流淌,致使积釉处呈水绿色,釉薄处则偏白。

此器为出土物,长期土中掩埋使釉面腐蚀失去光泽,出现不同程度土沁。

青白瓷除光素器外,还有刻花、划花、印花和贴花等装饰手法,装饰题材多见花草,鸾风、婴戏水波、云气等纹饰。
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婴戏图碗。

碗撇口,深弧腹,瘦底,圈足。

胎体轻薄,内、外施青白釉,圈足内无釉。

碗外壁光素,内壁刻划婴戏图,婴孩身体丰满,姿态活泼可爱,画面生动传神,是宋代景德镇窑的经典之作。

宋代景德镇大量烧造青白瓷,北宋晚期民窑达三百余座,以湖田和镇区两地为中心,因此景德镇青白瓷也被称为湖田窑。

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婴戏莲花图盒。

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扣合,浅腹,平底,矮圈足。

内、外施青白釉,积釉处呈湖绿色。盖面光滑平坦,刻划婴戏莲花图。

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以盘、碗、执壶类器较多,瓶类器较少见,北宋时所产的梅瓶形体比北方耀州窑、定窑、磁州窑烧造的梅瓶略显矮。

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缠枝花纹梅瓶。

瓶小口折沿,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收敛,圈足。

胎质洁白,内外和圈足内均施青白釉。腹部刻划缠枝花纹,装饰花纹区域上下各刻划一道弦纹。

梅瓶胎质洁白细腻,釉质洁净莹亮,纹饰在匀净的青白釉面掩映下,若隐若现,给人以恬静素雅之美感。

此瓶已历经千年,但保存得非常完好,整器没有任何缺损,釉面光亮晶莹,实属难得的珍品。

宋金元时期流行瓷枕,南北瓷窑都大量烧造,北方主要是红黄绿三彩、白地黑花或珍珠地瓷枕。
景德镇窑烧造颜色淡雅的青白釉瓷枕,釉面光润,具如天然青白玉,当时即被称作玉枕。

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缠枝菊纹双狮枕。

枕通体施青白釉,釉面匀净,分上、中、下三部分。

上部枕面呈如意头形,从中往外渐翘,枕面刻划缠枝菊纹。中部雕塑作滚抱嬉戏状的双狮,下部承以椭圆形底座。

北宋覆灭后,大量中原人口随宋室南迁,许多定窑瓷匠也南下,将定窑瓷器制作技术传到南方。
景德镇窑也仿制定窑瓷器,有的瓷器胎体釉色纯白如粉,有粉定之称,青白瓷装饰也逐渐以印花为主。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模印团螭洗。

洗敞口,斜直腹,平底微上凹,内底模印螭纹。

内、外施青白釉,口沿无釉,镶铜釦。

此洗系南宋景德镇窑仿定窑白釉螭纹洗制作而成,采用了定窑的复合支圈覆烧法,口沿因此形成芒口,釉色也偏白。

南宋景德镇所产的梅瓶也受到中原风格影响,器型和大小与北方传统梅瓶一致,一壶酒的标准也一致了。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缠枝花纹梅瓶。

瓶小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收敛,圈足。

内外施青白釉,圈足内和足底无釉。外壁刻划花装饰,颈部刻一道弦纹,肩部和近足处各刻两道弦纹,弦纹之间刻划缠枝花纹,状如漩涡。

宋代风行插花艺术,北宋时每年在洛阳举办花会和比赛插花,各地窑场也纷纷生产花插、花钵、花浇等花器
南宋稳定后,逃过长江的中原士族重拾起这种艺术,以此怀念逝去的东京梦华吧。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五孔花插。

花插下部为封口的三足洗状,外壁均匀分布8条凸线,平底略上凹。

拱形顶中心置一花口瓶,周围等距离置4个贯耳扁瓶。通体施青白釉,釉质光润,釉面开细碎片纹。

宋代三百年如长江水东逝而去,景德镇却如后浪般不断前行,在元代烧制出青花、釉里红、蓝釉、卵白釉,开创了釉下彩瓷新时代,从此成为了全国制瓷中心。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更获空前发展,瓷器釉色品种、造型、装饰层出不穷,推动中国古代陶瓷进入了登峰造极的鼎盛时代。

景德镇的辉煌是从宋代开始的啊。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