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史第一蛇蝎美人,前半生心狠手辣,后半生为爱痴狂

 LicorneUnique 2023-02-18 发布于广东

hello,我是CCis


这是血的味道吗?
还是……爱的味道?
满座寂静的大殿内,摇曳的烛光撩拨人心,巨大的舞台上一抹倩影旋转的舞步不停,轻柔的银纱悄然滑落,面纱下是有着一张风华绝代容颜的少女,她仿佛初升的太阳一样耀眼,令人的目光忍不住停驻。
一曲终了,少女的父亲龙颜大悦:我对舞者的赏赐丰厚,我会给你任何想要的东西,甚至我国家的一半,我都可以给你,你想要什么?我的女儿,说吧,说吧。

少女缓缓的抬起头来,目光凶狠坚定却又透着一丝凄楚,她看着父亲的眼睛,坚决地说了一句:“父亲,我不要您的江山,我要圣约翰,也就是我爱的那个人,他的头颅。”

她是莎乐美,身份尊贵的公主,根据圣经记载,她有着绝代风华的美貌,却也是她诱使父亲希律王杀死了施洗者约翰,有人道她无辜天真,有人道她凶狠毒辣,模样多变的她到底有几层“面纱”,今夜就让我们一一揭开。

Paul de La Boulaye/莎乐美/1909

误入歧途的少女

01

故事最早要从希律王安提帕斯49岁的生日宴会说起,推杯换盏宾客尽欢,但人群中一名女子却心事重重,她是希律王的新后希罗底,此时,她正处心积虑想要除掉一个人:施洗约翰,这个刚正不阿的男人,曾公开谴责她与希律王的婚姻是非法,原因是自己曾是希律王亲兄弟的妻子。希罗底怀恨在心,一直想要伺机而动。

而她绝美的女儿莎乐美,就是她为今夜准备的秘密武器。

希律王是希律大帝之子,加利利的分封王,即现在的以色列北部、黎巴嫩南部区域/希律王的新后希罗底

晚宴时分,万众瞩目中,莎乐美身着绫罗绸缎独自登台,她身轻似燕、媚眼如丝,一支“七面纱舞”成功惊艳四座,更是让她那坐在殿中宝座上的叔叔兼继父大为欢喜。舞毕,希律王将她叫到座前,欣然道:“你想要什么我都可以满足你。”

舞女身着层层轻纱,身姿轻盈动人/Andrea Marchisio/七面纱之舞/1908

传说七面纱之舞源自美索不达米亚女神Inanna,当时她为了寻找背叛的情人而穿过七扇连续的大门,放弃身外之物,最终赤身裸体去到不归之地/Armand Point/七面纱之舞/1898
闻言莎乐美只是望向母亲,确认似的点了点头,便向希律王道:“我想要您立刻用盘子装上施洗约翰的头颅给我。”一言既出,满座哗然,然而国王许下的承诺和誓言,岂可食言?希律王终是派刽子手砍下了约翰的头,将其放在盘子里送给了女孩;莎乐美双手接过托盘郑重地将其献给了母亲,却再也无法洗净自己手上的罪恶……

乔瓦尼/希罗底与莎乐美献上的施洗约翰头颅/1630
在上述版本及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中,王后希罗底被描绘为迫害施洗约翰的幕后黑手,而年幼无知的莎乐美则是为虎作伥的棋子。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文艺复兴早期的许多艺术作品中,比起以舞惑人的“妖艳”或“性感”,莎乐美更多是以寻常权贵人家的小姐形象出现,懵懂的少女被母亲怂恿着铸成大错,注定无法逃离命运的诅咒。

她的舞姿是画面中的重点,但关于约翰的血腥场景却被刻意淡化/Benozzo Gozzoli/佛罗伦萨教堂的一幅祭坛画 莎乐美的舞蹈/1461-62

Filippo Lippi/希律的宴会/1450-60s

在大师提香的笔下,莎乐美更是化身体态丰满、面容柔和的朴素女子,金棕色的卷发整齐地别在耳后,低垂的眼眸透露出一丝慈爱与悲悯,像极了圣母在为逝去的信徒而哀悼。浓郁的悲剧色彩却因约翰躲不过的劫数,和莎乐美被迫承受的罪恶而静静流淌其中。

右上角的灰色小天使,更是像极了常伴在圣母身侧的小天使们/提香/莎乐美捧着施洗约翰的头颅/1515

无论是《圣经》中寥寥数语的描述,还是艺术家笔下善恶不分的少女形象,对母亲百依百顺的莎乐美,不只是被错误引导而误入歧途的少女,更是被剥夺了独立人格的提线木偶,直到百年后才真正得以被释放。

冷酷无情的“刽子手”

02

17世纪初,随着气势恢弘、感官饱满的巴洛克艺术在欧洲各国兴起,承载着古典文艺气息和传奇色彩的莎乐美也再次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在宗教氛围的影响下,莎乐美对施洗约翰的“罪行”也被放大,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行凶者”。

Guido Reni/莎乐美与施洗约翰的头颅/1639-42

巴洛克画派的代表人物鲁本斯笔下,沉默的少女不再隐身于这场阴谋背后,她身处充满动感的光影之中,褪去了懵懂和纯真,伫立人群之中的身材犹显高大;她大胆地直面头颅,脸上是近乎高傲的漠然,抬起的手势带着指点的架势,宛如一个高高在上、执掌生杀的神女。

前不久刚拿下近2亿人民币天价拍卖额的鲁本斯作品《莎乐美与施洗约翰的头颅》/1609

如果说鲁本斯的莎乐美是傲慢自大的施暴者,那么阿特米希亚的莎乐美便成为了毫不畏惧的“刽子手”。她的《莎乐美与施洗约翰的头》描绘了从故事联想到的一个震慑的瞬间:刽子手行完刑,莎乐美用盘子主动接过了约翰的头,画家曾在年少遭遇老师施暴,她的视角也因此变得独特,莎乐美在这里被她赋予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阿特米希亚·真蒂莱斯基/莎乐美与施洗约翰的头/1610-15/布达佩斯艺术博物馆藏

在阿特米希亚眼中,莎乐美并非一个只会顺从的愚蠢工具,而是一个面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有勇有谋地出击,且有能力面对结果的女子。比之紧握匕首的刽子手,她强健有力的臂膀不让须眉,面对身经百炼的刽子手挑衅的目光,她展现出的胆识也毫不逊色。

细节,阿特米希亚的这些作品也被视为早期女性意识觉醒的象征

虽然莎乐美故事的起源更多基于以色列犹太文化,大部分的相关作品还是以西方国家的传统造型为主。直至19世纪东方主义在欧洲的风靡,艺术家也适时为她换了一身行头,就此这个神秘的女子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们对东方风情的一缕遐思。

马里亚诺·萨尔瓦多·梅拉/莎乐美与施洗约翰的头/1761

而这次,莎乐美也终于从一个复仇故事的配角,变成了领衔的主角。

爱情里的偏执狂

03

19世纪末,见惯浮世繁华、厌倦社会现实的巴黎艺术家开始寻求更多的精神食粮,他们探索梦中之事,钻研神秘主义,向往异域风情,摒弃普世的道德和情感,宣扬“为艺术而艺术”。
莎乐美正是在这时,成为了集合他们艺术与思想追求为一体的精神寄托。

亨利·雷格诺/莎乐美/1870/大都会博物馆藏

在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莫罗的笔下,莎乐美不再是一个活在故事里的角色,而是一种强有力的象征和狂热,承载着时下艺术家们最疯狂的想象。

午夜梦回,她光脚走在雕栏玉砌的东方宫殿,缠身的华美珠宝仿佛都化作了神秘符号,萦绕在莫罗的心头,以至于他竟为她画下了150多幅作品

古斯塔夫·莫罗/莎乐美在希律王面前跳舞/1876/洛杉矶Hammer博物馆藏

在莫罗梦境般的描绘下,她身着异域服饰,美艳动人,如手中所持白莲般圣洁,却又在神秘力量的下咒中沉沦堕落。她的存在,便能唤起人本能的迷恋与危险感,又将人置于二者之间的拉扯,最终溃败在她的魔力之中。
幻影/1876/奥赛博物馆藏

不朽的歇斯底里的女神,

至高无上的美的诅咒。”

——作家Joris-Karl Huysmans

描绘莫罗画中的莎乐美, 1884

1893年,王尔德在他的独幕剧《莎乐美》中,为莎乐美打造出了一个专属于她的,充满了悲剧色彩的故事。王尔德笔下,魅惑又冷酷的女主角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施洗约翰,却因迟迟无法得到爱的回应,对其痛下杀手。莎乐美那使出全身解数、魅惑众生的舞蹈,也成了她为得到爱人一吻,不惜让人取走其头颅的疯狂举动。

王尔德这部戏剧的英文译本于1894年出版,里面有奥布里·比尔兹利为其创作的插图/“希律的眼睛”这幅插图寓意是莎乐美好色的继父希律王狡猾的眼睛

比尔兹利的插画中不仅融入了时下流行富有线条感的时尚元素,还融入了东方主义色彩,如这幅插画中的孔雀裙

你的嘴唇上有苦涩的味道,

是血的味道吗?

或许是爱情的味道,

他们说爱情有苦涩的味道……”

——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1893

王尔德的莎乐美从一枚受控于他人的棋子,真正蜕变成为了这个血腥阴谋的策划者。她是一朵“恶之花”,美艳、性感又危险,她有自己的思想和欲望。为了追求心中至高无上的爱情,她陷入无尽的偏执,自甘堕落、自我毁灭。

最终,莎乐美动情地为爱人烙下一吻/奥布里·比尔兹利
这样充满魅力,善于攻心,又敢爱敢恨的女人,很快就化身时下风靡的“蛇蝎美人”的象征,成就了世纪之交文艺界的狂欢,以至于让新艺术运动的大师们也陷入了这一场持久的迷恋之中。
捷克国宝级画家穆夏笔下的莎乐美穿着拜占庭传统服饰,身姿婀娜,乌发柔亮;她轻轻拨动着琴弦,似乎将要开始唱起吟游诗人写下的史诗。

穆夏的版画《莎乐美》,穆夏的莎乐美在致命和性感的边缘止步,更多了一丝热情和活泼,她迷离的眼神和轻咬的嘴唇,将人性深处的欲望直白而热烈地表露。在大英博物馆、MOMA等都有收藏/1897

而在用华丽的笔触描绘情爱和欲望的维也纳大师克里姆特眼中,莎乐美和斩下敌军元帅首级的女英雄朱迪斯相吻合,在他1909年的作品《朱迪斯二世》中,那头颅被她提在手上,置于身侧,暗示着无论是朱迪斯还是莎乐美,终是在两性上占据了主导,成为了这段讳莫如深的故事的领路人。
克里姆特/朱迪斯二世,女主角身体前倾似准备起舞,两条长飘带垂于身侧,她装饰有几何图案的长裙亦充满了拜占庭元素,即将滑落的场面更是暗示了莎乐美极具诱惑的七面纱舞/1909/佩萨罗宫藏

随着以莎乐美为代表的「蛇蝎美人femme fatale」在文艺界占据了一席之地,时尚流行文化亦将此当成大热元素。这个通过利用她的美丽和诡计来实现隐藏目的狠角色,光是她神秘的来历就让观者的肾上腺素为之飙升。对异域造型和珠宝装饰的想象更是让杂志海报的插画家们绞尽脑汁。

王尔德为莎乐美注入独立人格和意识,自此以后,她便成为了时下“新女性”的代表。艺术家们将她描绘了一遍又一遍,直至默片时代来临,莎乐美身上那种对于自我命运的掌控和主动同咆哮热情的20年代不谋而合,潜伏数千年的公主,最终化身成为街上梳着波波头穿着高腰线长裙的冷艳女郎,呈现在大屏幕上。

Theda Bara是默片时代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在1918年的剧情片《莎乐美》中出演

1923年的电影《莎乐美》的海报

至此,莎乐美已经不再是一个古老故事中的人物,而是一个鲜活在当下的形象。她代表了艺术与文学对美的极致追求,也成为了独立女性思想的载体,至今都倒映着那个时代的浪漫与热忱。

从古老的圣经故事中一个被人利用的棋子,到直面恐惧毫不留情的“刽子手”,再到拥有致命吸引力的“蛇蝎美人”,莎乐美不断变换的形象,不仅见证了时代和艺术流派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个始终被与欲望挂钩的女性角色在艺术上地位的改变。

1953年知名女演员丽塔·海华丝在电影《莎乐美》中饰演莎乐美

她从被动到主动,又从附属到独立,最终,在那层层叠叠的“面纱”被揭开后,她终是做回了她自己。


小编 | CCis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和海上钢琴师同年出生的他,才是真正的「钢琴王者」


《泰坦尼克号》全球重映,我却看到了比他们更美的爱情

千里江山的那一抹青,千金不换

请多点“在看”才能不错过小鹿的推送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