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火烧赤壁一段容易被忽略的三处细节

 四地闲夫 2023-02-18 发布于山东

细节一:黄盖“群英会”上被周瑜打板子时说的话。

这段话非常有讲究:“莫说三个月,便支三十个月粮草,也不济事!若是这个月破的,便破;若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有过相关经验的人才会了解,那些表面上情绪激昂,希望速胜的,往往是心思不沉稳、善于冷静分析的胆小之辈。这种人,为了掩盖自己的胆小懦弱,往往会故意高声大叫,并且故意贬低敌人。然后用能否速成来评判领导者是否正确,为自己的投降辩解。如果没有速胜,到时候投降的时候,可以把错误推给领导者的懦弱无能。

在曹操大军压境,表面实力明显强于孙刘联军的情况下,什么样的才能打动曹操呢?当然是胆小了。毕竟黄盖是东吴老臣,孙权出了名的尊老,要说让他被侮辱,对领导者孙权不满,鬼都不信。只有胆小鬼,而又倚老卖老,仗着自己资格老,给年轻的统帅周瑜下绊子,这才是老将们投降的最好理由。

三国:火烧赤壁一段容易被忽略的三处细节忠勇双全的黄盖

黄盖的话非常好的展示了其投降的理由,与后面的投降书相呼应。且看投降书的开头:“用江东六郡之卒,当中国百万之师,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吴将吏,无有智愚,皆知其不可。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

一个是江东不敌曹军百万之众,一个是周瑜自负而又擅作威褔。后面的明显是虚话,前面的才是关键。

而曹操最渴望什么样的人来投降呢?答案是聪明的胆小鬼。如果光是胆小,而没有什么智商,那在东吴影响力不足,投降意义不大。而黄盖在这个细节上展示了足够的智商。不光投降,还有完美的投降理由。这些话正好表现了这样一种特点。这一下便弄得曹操心痒难挠了。东吴急切难下,但一个有影响力的老将投降,那么后面代表的意义就大了。这很容易令曹操失去冷静的判断。

细节二:黄盖投降的可信度其实并不高。

虽然曹操兵力占据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只是表面上的。曹操本部的兵再多再精锐,也敌不过一个不习水战。因此表面上是三万对二十万,实际上周瑜要面对的,主要只是荆州水军。而荆州是谁?楚国。孙权呢?吴国和越国。从战国时的大战便可知,自古楚兵不敌吴越之众。当初伍子胥伐楚,只用了三万兵,便打破了楚国的都城。虽然士兵较少,但孙权的东吴对荆州的刘表是一直处于攻势的。在之前不久,还打破了江夏,活捉了黄祖。

三国:火烧赤壁一段容易被忽略的三处细节三国周郎赤壁

在大战之前,周瑜非常清晰地指出了曹军的诸多不足,并且许多论点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中已逐步得到了验证。三江口一战,蔡瑁张允被斩,乃至草船借箭等一连串的胜利,明显验证了周瑜的见解。尤其是草船借箭,简直是欺负水军菜鸟的典范。在这种形势下,终日头疼的明显是曹军一方。

而在这种情况下,黄盖作为一个东吴老臣要投降,这可信度高吗?尤其黄盖是武将,熟知军事,自然对胜负之数有一定认知。换了你是曹操,你敢信吗?如果再冷静分析一下,三江口之战,东吴士兵的士气和将领内部是否团结,是可以从战场上看出来的。曹操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多半能看出东吴很团结。那么黄盖投降可信度进一步打了一个折扣。那么怎么样才能让曹操相信呢?

细节三:阚泽的激将法。

“仁者乐山,智者好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出于吴国,而汉朝的七国之乱时,藩王一方为首的便是吴王刘濞。与今日的长三角不同,三国时的吴越之地,可是武力强大而擅长谋略的地方。而孙权更是孙武后人,其父孙坚与兄长孙策都是三国时的一时英杰。难怪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孙吴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火烧赤壁一段容易被忽略的三处细节没有阚泽,后果如何殊难预料

黄盖的诈降计之所以能成功,起码要有六成归在优秀的送信人阚泽身上。前面已经说了,虽然群英会上挨了打,但黄盖的投降其实可信度不高,曹操作为一个优秀的统帅,自然不会信。可是当曹操下令把阚泽推出去斩首的时候,阚泽怎么做的呢?仰天大笑:“亏汝不惶恐,敢自夸熟读兵书!还不及早收兵回去!倘若交战,必被周瑜擒矣!无学之辈!可惜吾屈死汝手!”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曹操你个胆小鬼。我当初就料到你不会信了。你的智商太低,一下就被我看破了,那你还想打赢周瑜?

这段话虽然只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但是与当初诸葛亮刺激孙权的言语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个激将法,你信还是不信?你要是把我阚泽杀了,就证明你智商低,而且胆子小。这样的话要是在曹营流传开来还了得?尤其是刚刚打了败仗,然后你被吓得连东吴大将的投降都不敢接了。可以说,这段话把曹操逼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境地,究竟信好还是不信好呢?

三国:火烧赤壁一段容易被忽略的三处细节郭嘉犹在的话,这个诈降计是瞒不过他的慧眼的

此时此刻,曹操多希望有一个郭嘉那样的高智商人才啊!脑袋瓜一转,就能想出如何对待黄盖这个疑点重重的降将的办法来。可是,他也只能仰天长叹,然后不得不信了。

后面的战斗,描述得极其细致,在黄盖的船来到之前,还有许多人非常怀疑。尤其程昱看出黄盖的船有问题,可以说曹操对黄盖的诈降是有很大怀疑的。但是一个“不识水战”便把曹军诸多优势和细心的努力扫荡一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