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虚拟教研室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

 湖经松哥 2023-02-18 发布于湖北

全文约2100字,阅读需7分钟

01

关于为什么建

虚拟教研室是个新生事物,我们探索虚拟教研室建设,主要想实现三方面突破。

一是在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方面有所突破。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呈现出质量多样化、学习终身化、培养个性化和治理现代化等特征;在新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下,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学习形态正在加速重构,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实现从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性切口和创新性路径。近期怀部长高度重视并亲自推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虚拟教研室是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板块,是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教师教研形态的关键探索。

二是在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组织教学、开展教研、培养人才的基本单元和基本载体。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教研室为主体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为日常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基层教学组织呈现定位不明确、教研活动形式单一、教师参与度不高、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制约因素之一。开展虚拟教研室建设有利于破解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发展的瓶颈问题,打破时空限制,为教师高频次、高质量、创新性开展教研活动提供平台,重新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增强底部支撑。

三是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上有所突破。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需要有常态化的质量监测和信息反馈。依托虚拟教研室开展的备课、说课、研讨等活动,可以让教师得到同行多方面、深层次、即时性的反馈;同时也可以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形成教师教学发展画像,帮助教师了解自身优势和短板,为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变革提供参考,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02
关于建什么

前期,我们开发了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近期也为首批439个虚拟教研室试点开通了独立的教研空间,提供了实时交流、协同编辑等基础功能,可以说“毛坯房”已经建好了,现在需要各教研室“入住”进行“精装修”,丰富资源、开展活动,重点有三项任务。

一是探索教研新形态。我们鼓励广大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跨校、跨地域的教研交流,探索高效、多样、便捷的教研模式,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形态。

二是构建教学发展共同体。依托虚拟教研室,教师不再是“单兵作战”,可以通过协同备课、培训交流等方式汇聚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逐步形成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营造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三是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库。通过虚拟教研室的各类活动,可以不断沉淀和积累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知识图谱、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实验实训项目、数据集等等,推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03
关于怎么建

虚拟教研室建设,需要应用为王、持续迭代、久久为功。

一是要分类探索。目前我们把虚拟教研室做了分类,从建设内容上分为课程教学、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改革三类,从建设范围上分为校内、区域性、全国性三类,从学科上覆盖了理工农医文等主要学科领域,希望各类教研室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分类探索,共同构建多学科、多类型、多层次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体系。

二是要分步推进。今年开始先启动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基于试点的应用反馈,逐步完善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条件成熟后计划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适时推出一批示范性虚拟教研室,通过3~5年的努力,能够实现虚拟教研室的网络化、体系化建设。

三是要加强协同。虚拟教研室建设涉及教师、学校、专家组、技术支持部门、参与单位等方方面面,希望大家能够有效联动、协同推进。广大教师是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虚拟教研室活动,有贡献、有收获。学校是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管理单位,要切实担负起质量监测和安全防控等工作,为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支持条件。专家组要加强研究,为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指导和咨询。信息平台建设单位要不断优化技术支持,让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成为老师们的线上“教研之家”,逐步实现能用、好用、管用。也希望企业、出版社等参与单位能够深度融入虚拟教研室建设,在资源共建、人员交流、成果推广等方面贡献力量。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逐步让虚拟教研室成为广大教师的交流社区、精神家园,助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筑牢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