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务院“国函〔1994〕 4 号”文件公布隆中为国家重点风景区的依据

 古城布衣 2023-02-18 发布于河南

1994 年1月10日,国务院发出“国函〔1994】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发布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文称确定隆中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国务院发布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之前,1993年5 月 20 日,国家建设部“建城(1993)336 号”文件《关于提请国务院审定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对提请审定的风景名胜区作了简要介绍。建设部文件的第 17 页介绍隆中的文字是:

隆中风景名胜区

位于湖北省襄樊市境内,总面积 209 平方公里。由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5个景区组成。隆中风景名胜区自然环境优美,群山叠翠,溪泉常流。古隆中是诸葛亮躬耕苦读、广交名士之地。刘备“三顾茅庐”和脍炙人口的《隆中对》都发生在这里。

历代相继在隆中修建纪念性建筑和景点 62 处,其中多处三国遗址。现保留武侯祠、三顾堂、草庐亭、抱膝亭、卧龙深处、躬耕亭、小虹桥、六角井、梁父岩、古柏亭、野云庵、老龙洞、半月溪、风和伴月亭、承恩寺、白马洞等名胜古迹。

文件明确指出:“吉隆中是诸葛亮躬耕苦读:广交名士之地。”

在建设部上报国务院之前,1992 年建设部在审查隆中自然人文景观条件的过程中,对隆中诸葛亮故居是历史的真实。还是后世附会之地,需要作出权或性判断。于是,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提出咨询。历史研觉所提据专家论证会意见,于 1992 年 7 月5 日写出了书面答复。

全文如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举行诸葛亮躬耕地问题专家论证会的结论意见

近年来,国内有的报刊发表了一些关于諸葛亮躬耕地是在襄阳还是南阳的讨论意见。并由此影响了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某些决策。这一情况,引起了史学界的关注。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于 1989 年 12月6日联合邀请北京地区各历史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史学专家共 27 人,举行了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论证会。会上,大家一致认为:

一、历代史籍文献记載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在襄阳隆中是始終一致的;

二、东汉末年,南阳宛(今南阳市区)一带战乱频仍,中原士人避难荆州(襄阳)。刘备三顾茅庐时,宛属曹操的地盘。荆州是刘表治所。诸葛亮的叔父同刘表是故交。因此,他和他的叔父只能住在荆州(襄阳),而决不可能住在宛县(今南阳市区);

三、诸葛亮在襄阳结交了众多的名士师友,他的亲戚全都住在襄阳。诸葛亮的亲友中,没有一人住在南阳宛县;

四、元代以前,今南阳市区没有任何有关诸葛亮隐居的文献记载和文物古迹。元代以后,今南阳卧龙冈才出现了武侯祠纪念性建筑;

五、诸葛亮躬耕地望问题,在古今中外史学界,是一个没有任何疑义的问题。所有有关三国史的论著,均认定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在襄阳城西20里之隆中。在国务院1986年12月8日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单的文件中,亦明确指出襄阳为“隆中诸葛亮故居”,而南阳则为“武侯祠”,对这两处名胜地的内涵作了科学的表述。

鉴于以上理由,论证会一致认定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而决不可能在今南阳市区卧龙冈。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章)

1992年7月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