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方周易》四十三 夬 彖曰 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zhaogengbai 2023-02-18 发布于辽宁

声明:此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四十三 夬

彖曰 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译】彖 夬是经观察分辨后作决断。由君主来决定臣民的行动。有才能的人他的言论是经观察分辨后作出的决断能够得到响应。“将兵器存放在朝廷中。”是安抚思想凌驾于军事队伍强盛之上了。“显示的标志说明封地将有危险时。”是说其中的危险标志原来传播很远了。“然后通知自己封地上的民众,不要继续耕种了立即前来参军。”说明以前尊崇的方法竟然行不通了。“这样做的好处会一直存在到长远的将来。”君主要长久如此始终这样做。

此彖辞篇幅较长下面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夬,决也。刚也。健决而

【译文】夬是经观察分辨后作决断。由君主来决定臣民的行动。有才能的人他的言论是经观察分辨后作出的决断能够得到响应。

注释:经观察分辨后作决断。《说文解字》分决也。〖注〗徐锴曰:“コ,物也。丨,所以決之。”(物:观察;分:分辨;决:决断,决定。)

君主。古代哲学家用阴阳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势力,认为阳性刚,阴性柔。因以“刚”指:“君臣”之君。君为阳,臣为阴。《易·鼎》:“玉铉在上,刚柔节也。”高亨注:“君上为刚,臣民为柔。”

决断,决定。《荀子·仲尼》:“是天下之大决也。”。

臣民。《汉语大词典》释“刚”古代哲学家用阴阳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势力,认为阳性剛,阴性柔。因以“剛”指:……“君臣”之君。君为阳,臣为阴。《易·鼎》:“玉鉉在上,剛柔節也。”高亨注:“君上为刚,臣民为柔。

敏捷;高明;有才能。《战国策·秦策》:“楚客来使者多健,与寡人争辞,寡人数穷焉。”

他;他的。《韩非子·二柄》:“为人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

”学说;观点;言论。《战国策·秦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通“能”能够,能。《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响应。《荀子·非十二子》:“子思唱之,孟轲和之。”

【原文】“扬于王庭”,柔也。

【译文】将兵器存放在朝廷中。”是安抚思想凌驾于军事队伍强盛之上了。

注释:安抚。《国语·齐语》:“宽惠柔民,弗若也。”

凌驾。《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是后或力政,强乘弱,兴师不请天子。”

系“伍”的古字。队伍;行列。《吕氏春秋·必己》:“孟贲过于河,先其五。”

强盛,壮健。《广韵》:“刚,强也。”

【原文】“孚号有厉”,其也。

【译文】显示的标志说明封地将有危险时。”是说其中的危险标志原来传播很远了。

注释:代词。这(种),那,其中的。《汉书·苏武传》:“虞常等七十馀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危险。《韩非子·有度》:“法不信,则君行危矣。”

副词。表肯定。就是、原来是。《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大;远。《尚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 

【原文】“告自邑,不利即戎”,所也。

【译文】然后通知自己封地上的民众,不要继续耕种了立即前来参军。”说明以前尊崇的方法竟然行不通了。

注释:谓语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左传·襄公十四年》:“赐我南都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尊崇。《史记·五帝纪》:“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表示两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却、反而、竟然。《汉书·吴王刘濞传》:“不改过自新,乃益骄恣。”

阻塞不通。《楚辞·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原文】“利有攸往”,刚长也。

【译文】这样做的好处会一直存在到长远的将来。”君主要长久如此始终这样做。

注释:久,久远。《老子·七章》:“天长地久。”

这,这样,如此。《孟子·梁惠王上》:“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我心。”

始终,总。表始终全过程。《战国策·魏策》:“愿终守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