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患上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孩子,为什么无法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长沙7喜 2023-02-18 发布于广东
图片

 01.

一个抑郁症的孩子告诉我,说他感觉爸妈不爱自己。

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说:“我小时候跌倒了,爸妈只会在一边说,自己站起来。从来没像别的孩子的爸妈一样,过来扶我起来。”

而孩子的母亲却很委屈,讲自己真的很爱自己的孩子。从孩子出生之后,便开始学习各种育儿知识。她看书上讲,小孩子跌倒之后,尽量不要扶,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的意识。

书上讲的似乎没错,但是孩子确实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亲的爱,而孩子当下的抑郁症也确实与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有很大的关系。

图片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出在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缺乏共情!

当孩子跌倒的时候,孩子其实最需要的确实并不是来自父母的搀扶,而是来自父母的关注与支持。当孩子跌倒以后,爸妈可以不去扶孩子,但一定要看到孩子的痛,然后给予力量与支持。

比如,父母可以说:“唉呀,摔倒了,肯定会很疼吧?别怕,一会儿就好了。不过,我知道你特别坚强,你能够自己站起来!”

这样去做的话,孩子既可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也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而这时候,最忌讳的是,家长不但不帮忙,还在一旁埋怨孩子,比如:“让你跑慢点,看你摔了吧!”这会加剧孩子的痛苦。 

 02.

所以,其实并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缺乏一种爱的表达能力,我们管这种叫共情能力。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

共情是心理咨询中,一个咨询师最为重要的能力。而共情也是心理咨询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疗愈因素。当咨询师和访客产生共情的时候,会给访客带来被接纳与被信任的安全感。

众所周知,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恰恰是缘于缺乏被接纳与被信任的安全感。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知道自己被爱着,也需要在情感上有个寄托。当人们感受不到爱的时候,就会孤独、抑郁与焦虑。

图片

但是,共情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交流时,即使是说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机,以不同的表情、语气讲出来的时候,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更何况许多人本身对自己就有许多的不接纳,要如何去接纳别人?

尤其是许多家长对孩子有很多的期待,当孩子出一点问题之后,内心充满了焦虑与担忧,就顾不上去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从而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

前几天,孩子又很郁闷地告诉我,昨天和爸妈生气了。问其原因,他告诉我:“我昨天晚上玩游戏的时候,被人欺负了。我非常愤怒,就在那里骂了几句脏话。然后,我妈妈对我说:'狗咬你一口,你也咬狗一口么?’气得我晚饭都没有吃。”

我不禁又笑了,看来这对父母确实需要好好上一堂如何与孩子共情的课。 

 03.

那么,当孩子被欺负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

记住,当孩子被人欺负正在生气或口出脏话的时候,一定不要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做才是对的。那样只会让孩子更感觉到自己没用,会加重孩子的愤怒。

在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先倾听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他的愤怒表示同情。

图片

当孩子把愤怒释放出来之后,理智自然开始恢复,在这个时候,我们便可以给孩子以指导,孩子在这个时候是能听进去的。

这会假如家长再说:“狗咬你一口,你也咬狗一口啊!”之类的话时,孩子自然是能够接受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