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爱的泪珠”泰姬陵 Meet the "Tears of Love" Taj Mahal Leon君 印度修仙记 | 1.16-2.1, 2019
◆ ◆ ◆ 阿格拉距离首都新德里(New Delhi)约两百公里,是我此番印度之行造访的第三座城市,它在印度很出名,相当于国内西安这种级别的旅游城市。但实不相瞒,在决定来印度之前,我也是只知泰姬陵,不识阿格拉的。 在做攻略的时候,我看到有人把德里比作北京,把阿格拉比作西安。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分别见证了各自国家历史上建立的最辉煌的王朝——一边是雄踞东方的唐帝国(公元618~906年),另一边是独霸南亚的莫卧儿帝国(公元1526~1857年)。 ▲全盛时期莫卧儿帝国疆域面积4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印度领土的1.5倍) 16世纪初叶,莫卧儿帝国(Mughal Empire)建都阿格拉,那举世闻名的泰姬陵便是王朝第五任皇帝沙贾汗(Shah Jahan)为纪念他已故的、最宠爱的皇后在都城东郊建造的巨型陵墓。 事实上,沙贾汗算不得有为之君,甚至晚年落得被儿子软禁的下场,但他之所以能一直被后世铭记,无疑是仰仗了这座充满浪漫气质和伊斯兰风情的绝美建筑。 不得不承认,沙贾汗的审美是超越历史和民族的,他主持修建的泰姬陵足以代表莫卧儿时期建筑成就的最高峰,也浓缩了北印度文化艺术的精华。 它每年都会吸引超过300万的游客慕名而至;在介绍世界人文奇观的书籍的封面上,也许除了埃及金字塔以外,泰姬陵出现的频率比任何一座古代建筑都要高。 对我来说,泰姬陵也必然是整个印度行程中至关重要的目的地,并且值得花上一整天的时间仔细地欣赏和拍摄这座惊艳世人的白色圣殿。 为此,在进入泰姬陵之前,我还专程去当地服装店买了一套所谓的印度传统服饰,包括亚麻上衣、灯笼裤和克什米尔围巾。 其实,感觉店主推荐的这套搭配也不太传统,八成是专卖给游客的……whatever,至少穿上它行走在泰姬陵,可以不那么违和地融入到伊斯兰建筑的整体风格之中。 阿格拉市区面积不大,从西边的火车站乘坐突突车到泰姬陵景区大约30分钟的时间。陵园沿河而建,坐北朝南,占地17万平米,整体呈一个较为规则的矩形。
除了北边临河外,它的东、南、西三边都设有入口。其中,西门主要为旅游团开放;东门主要为散客开放,最早进入时间是早上6点半;南门开放时间较迟,8点半开放。 另外,由于每周五祈祷日只对穆斯林开放(周内其他时间不限),所以到此游览切记避开这一天。 与参观故宫、布达拉宫这类著名景点一样,游览泰姬陵也是要购买门票的,票价还不菲,全票1300卢比(按当时汇率约合128元人民币),目测是全印度对外国人出售的最贵门票(本国人只收30卢比,不愧是三哥操作)。 ![]() 我们从东门检票进园,穿过绿草茵茵的前庭(Jilaukhana),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红砂岩门楼,正面装饰着精美细密的伊斯兰式花纹。 ![]() ![]() 与德里贾玛清真寺一样,建筑采用红白相间的配色,带有浓郁的莫卧儿风韵。这里是陵园南廊的大门(Darwaza-i Rauza),也是参观泰姬陵的正门。 ![]() 漆黑的视野里,正前方的门洞明亮得像一扇窗,窗内先是白茫茫一片,越走越近时,忽然就闪现出蓝天映衬下的白色宫殿,像一幅尖券拱形边框的油画。 ![]() 跟随涌动的人流走出门楼,豁然出现一片开阔的莫卧儿式花园(Charbagh),位于泰姬陵寝宫的正前方,中央建有一条笔直的蓝色水道,里面装置着等距排列的喷头,两侧植有象征哀悼的柏树。 ![]() ![]() 和水道十字相交的原本还有一条水道,但现在被石板覆盖住了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甬道,二者交叉恰好把整个花园划分成4个方形组成的“田字格”。 这还没完,在4个大的“田字格”里还铺有4个十字相交的小径,共计16块方形草坪。 ![]() 之所以出现这么多“4”,是因为在伊斯兰文化中,数字“4”有着神圣与平和的意涵。 ![]() ▲泰姬陵园区全景示意图(图源:visiterletajmahal) 水道正中间的交点上有一方凸起于地面的白色大理石水池,水道围绕水池一整圈勾勒出回字形的装饰池。 由于中心水池开阔的水面可以倒映出泰姬陵寝宫的全景,所以有很多游人聚集在水池四周拍照打卡。 ![]() 沿着水道旁边的红石板路走到尽头,终于到达泰姬陵寝宫的脚下,我惊呼它比我脑海中想象的样子要大得多。 通体雪白的陵寝建在7米高的大理石台基之上,四角耸立着伊斯兰教标志性的宣礼塔(Minaret),同样用大理石砌成。 ![]() 位于中央的寝宫主殿高达74米,宫墙边长60米,占地面积约等于8.5个篮球场大小。整幢建筑分为两个部分:上部为饱满的半球形穹顶,下部为八角形陵壁。 寝宫四面各有一座高耸的内嵌式拱门,门头饰有精致细腻的花卉图案,门框则用黑色大理石嵌刻着古兰经的经文。 ![]() 在那一刻,我完全能够理解泰姬陵为何能成为印度的国家象征,它虽然建成于17世纪中叶,但放在今天来看,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的完美结构的建筑典范。 以寝宫为中心,向两边眺望,会看到东西面各建有两座式样相同的清真寺建筑,西面是礼拜殿(Mosque),东面是集会厅(Mihman Khana),均以红砂岩为主体,顶部是经典的白色穹顶。 从空间审美的角度来看,建造这两座清真寺的目的,显然是为了进一步展现泰姬陵建筑群的整体性平衡,从而达到近乎完美无缺的对称之美。 这种对于中正、方圆、对称有着狂热追求的建筑设计,我只能直呼强迫症患者见之狂喜。 面对泰姬陵扑面而来的、宏阔且典雅的美感,想必所有的心烦意乱都会被治愈,没有人不被它异乎寻常的工整和洁白所折服。 即使我每个角度都拍上一张照片,也无法还原当时身临其境所感触到的强烈震撼。 刚才还人头攒动的泰姬陵花园,一下子就自动清场了。真没想到印度的旱季也会下这么大的雨,同伴打趣道,也许是泰姬在天之灵看到我们不远万里从东土过来朝圣而感动哭了吧。 ![]() 说到哭泣,我忽然想起印度诗人泰戈尔曾为泰姬陵写下的诗篇: 生命和青春,财富和荣耀, 都会随光阴流逝, 只有这一颗泪珠——泰姬陵, 在岁月长河的流淌里,光彩夺目, 永远,永远。” ![]() 诚如大诗人所言,泰姬陵这颗永恒的“爱的泪珠”之所以会享誉全球,不仅仅因为它是数百年来无与伦比的人造奇观,更重要的是藏在它身后那段难以磨灭的凄美爱情故事。 ![]() 据史料记载,泰姬原名阿姬曼·芭奴(Arjumand Banu),有着波斯血统的她不仅才貌出众,还有勇有谋,是沙贾汗治理国家的贤内助。 ▲孟买威尔士王子博物馆展出的莫卧儿皇室生活陈列 只可惜好景不长,泰姬在跟随沙贾汗南征时,因难产而死,年仅39岁。 这让沙贾汗悲痛欲绝,他决心为亡妻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丽的陵墓,哪怕倾尽举国之力。 于是,痴情皇帝沙贾汗将余生都倾注在修建泰姬陵这件事情上,每天动用2万名劳役,累计消耗数十万吨大理石,前前后后花费22年(公元1631~1653年),终于在自己有生之年修好了这座惊世骇俗的伊斯兰建筑杰作。 但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这世上真的有如此情深意重的君王,有跨越时空的牵绊,有死生契阔的爱情。 怀着对建造者(包括参与设计、施工的每一位普通人)的敬意,脱下鞋子,步入主殿内。 寝宫主殿的八角形大厅便是泰姬和沙贾汗的墓室了,它的中央设有一圈雕花镂空的大理石屏风,可以透过缝隙瞥见石屏后的两尊华丽的棺椁。 为了保持殿内的肃静与秩序,鱼贯而入的游客们必须结成一条长队,一个挨一个地快速通过,顺时针转一圈就出去了,基本上没有多余的停留端详的时间,跟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差不多。 像我们这样不赶时间,慢慢地走走看看,拍拍照片,即使花掉三四个小时也觉得转瞬即逝。 ![]() 但旅程到此还没有结束,泰姬陵值得我们再花点时间为她留连。 傍晚时分,突突车师傅拉我们去往泰姬陵北面隔河相望的月亮公园(Mehtab Bagh),在那里可以观赏白色寝宫和红色清真寺的水中倒影。 关于这座月亮公园的身世我看到一种说法是,它原本属于亚穆纳河北岸的一片滩涂荒地,随着过来拍摄泰姬陵倒影的游客越来越多,当地政府就开始圈地收门票了,300卢比一个人。 ![]() 票价倒是勉强可以接受,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天阴雨连连,我们担心雨雾会严重影响观看和拍摄的效果,于是就在门口踌躇了一会儿,直到碰到一个从公园刚刚出来的摄影师大叔打听了一下里面的视线情况,才最终决定买票进去。 不过讲道理,公园本身的体验感并不好,草丛和林木由于打理不善而显得纷乱,通往河岸的土路因为下雨而变得泥泞湿滑,还有一群渡鸦在路旁恣意地上下翻飞。 ![]() 等我们终于耐着性子走到亚穆纳河畔的时候,老远就看到了泰姬陵隔着一层雨雾屹立在对岸,那一刹那所有的不悦又都释怀了。 缘于泰姬陵是极致对称的建筑结构,所以它的背影和正面看上去一样美丽。 尽管此时细雨婆娑打碎了河面的平静,我们看不到水中倒影,但岸上寝宫洁白雍容的轮廓依旧楚楚动人。 ![]() ![]() 相传沙贾汗当初计划修建泰姬陵时,原本设想的是建造两座陵墓,其中一座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由白色大理石筑造的泰姬陵,也叫“白色泰姬陵”。 而另一座是想用黑色大理石为自己修建与泰姬陵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即传言中的“黑色泰姬陵”,选址就在今天的月亮公园。 在沙贾汗的愿望里,他的黑色陵墓与泰姬的白色陵墓隔着亚穆纳河成双而立,中间再建一座石桥相连,寓意两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千秋万世形影相随。 但天不遂人愿,第二座泰姬陵还没来得及破土动工,沙贾汗的皇位就被儿子篡夺了,这个宏大的建设计划便只得遥遥无期地搁置下去,成为谜一样的历史传说。
在泰戈尔的诗句里,泰姬是沙贾汗的永远遗憾,泰姬陵是他们凄美爱情里凝结的纯白泪珠。而对于我们这些异域来客而言,或许泰姬陵正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遗憾而变得独特而伟大。 To Be Continued 上期回顾:〔卷八〕斋普尔篇:粉红色的回忆 (下) ----------------------------------- 下期预告:〔卷十〕克久拉霍篇:宗教与性的缠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