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刘邦、萧何、韩信联手导演的一场戏(一)

 莫为天下先 2023-02-18 发布于湖南

【导读】韩信担任了负责军需粮草的治粟都尉,尽管与他心中的目标距离非常遥远,但幸运的是成了主管财政后勤的丞相萧何的下属。萧何是个识才的人,在多次交谈之后感觉韩信不同于常人。韩信与萧何的谈话,预示着他出人头地的一天到了。

【原文】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译文】萧何道:如果您决计向东发展,那么能任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若不能使用他,他终究还是要逃跑的。汉王说:那我就看在你的面子上任他作将军吧。

萧何说:即便是做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来的。汉王道:那就任他为大将军吧。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想召见韩信授给他官职。

萧何说:大王您向来傲慢无礼,现在要任命大将军了,却如同呼喝小孩儿一样,这便是韩信所以要离开的原因啊。您如果要授给他官职,就请选择吉日,进行斋戒,设置拜将的坛台和广场,准备举行授职的完备仪式,这才行啊。汉王应允了萧何的请求。

【解析】萧何追韩信,讲的是从韩信的被发现到被重用的故事。而将韩信破格提拔为大将军,则是刘邦、萧何、韩信联手演的一场戏。

一、刘邦为什么重用韩信

首先是有人举荐。前有夏侯婴将判处斩刑的韩信释放,并与语,大说之,言于王。后有萧何与韩信多次交谈,感觉不同于常人,已数言王

夏侯婴是个猛将,从沛县起兵开始就作战勇猛,尤其拿手的是指挥兵车。因为夏侯婴的功绩,不断地被刘邦封赏。

——
爵位从拥立刘邦为沛公时的七大夫,到五大夫、执帛、执珪、滕公。刘邦受封汉王后,又赐予夏侯婴列侯的爵位,号为昭平侯。同时以太仆之职,跟随刘邦进军蜀郡、汉中。

现在韩信犯了法,夏侯婴把十三个犯法的人都给斩了。唯独因为欢喜韩信的言谈和外表,对他不但不处斩,反而替他面前求情。像夏侯婴这样一直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武将,都能够出面给帮忙,这个韩信应该是有过人之处的。

可是说实在的,刘邦并没认为韩信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授给韩信治粟都尉的官职,无非也是为了顾全夏侯婴的面子。刘邦不希望被自己的亲信误会,如果这次夏侯婴开了口却落了空,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夏侯婴或许会因为没给韩信讨到这份人情而失望,认为刘邦现有权势了就瞧不起以前的兄弟,根本不把过去的感情当回事。有了隔阂就会产生不信任,不信任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过去的兄弟可不止夏侯婴一个,而是牵涉到萧何、樊哙、曹参、周勃、灌婴等丰沛砀
老将。如果一个夏侯婴对他不信任,说不定就会影响到整个丰沛砀集团对他的信任度。

原本是出于向夏侯婴示好的想法,让韩信去负责军需粮草,没想到他居然被丞相萧何看中了。萧何这个善于谋划的老手,可以说是刘邦的定盘星。刘邦没有再做任何犹豫,迅速地接受了萧何的荐举。

其次是军心不稳

刘邦接受萧何对韩信的荐举,还有另外一个迫不得已的因素——

『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

刘邦从褒中入汉中时听从了张良的建议,烧毁了长达近五百里的褒斜栈道。目的是向项羽表明他此后就会一直待在汉中做汉王、再也不会东出与项羽争锋的态度。在麻痹项羽的同时,也防止了项羽和三秦王尾随追击偷袭。

现在目的是到达了,但栈道被烧毁、彻底阻隔了汉中和关中的通道这个既成事实,却让将卒们看到了永远都不能回到东边故国的严酷现实。

这些将卒追随刘邦一路拼死拼活,无非是为了升官发财荣华富贵。所以在进入咸阳后,面对那些目不暇接的财宝、美女,华服,他们心里的念头只有一个字——抢!

这个人人都有的欲望很正常,可偏偏就有人多事,说他们这么抢东西不正常。然后,他们的老大刘邦,也被罐了迷魂汤。

刘邦居然也背弃了贪财好色的本性,相信了推翻秦朝暴政仅仅是开始,夺取天下才是他更大的目标。

既然刘邦信了,那他们也就跟信了。因为以后还可以捞更多的钱、做更大的官、抢更多的美女。

但是这些美好的东西,到头来都是镜花水月。刘邦不仅没能夺取天下,反而被项羽赶到了巴蜀这个偏远的地方。要是刘邦暂时屈从,也就跟着忍一下算了。

哪承想刘邦不是暂时屈从,而是用烧毁栈道的野蛮行为,彻底断绝了他们返回故乡的念想。这个时候他们嘴上说的、心中想的,已经不是如何跟随刘邦东征西讨,更多的是思量如何快速回家。

于是,在前往汉中的途中以及到达南郑之后,那些迫切东归故乡的将领和士兵,都伺机逃跑了。

军心如此不稳、局势如此棘手,而张良此刻却不在汉中。刘邦便只得退而求其次,根据萧何的举荐起用韩信了。

二、萧何为什么推荐韩信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萧何推荐韩信不是为了否定张良,而是实实在在的审时度势。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辗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

自从张良离开韩王成重新辅佐刘邦,刘邦便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一路上势如破竹。在攻取南阳郡的宛城之后,又从武关迂回进入了咸阳。

项羽因为比刘邦迟后一个月,才从函谷关进入关中,于是就引发了以鸿门宴为中心的一系列事件。在这期间,刘邦能够用他的隐忍,成功地抵御项羽的霸道,背后依仗的都是张良的智慧。

『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

这是在项羽将刘邦分封到巴蜀之后,张良通过贿赂项伯为刘邦请得了整个汉中的地盘,又一次为刘邦立了大功。

所以,萧何不会否决张良火烧栈道的计谋。他举荐韩信,只不过是为了消除这个计谋产生的副作用。

将卒的大批逃亡,导致了部队的人数不断减少,战斗力不断降低。而没有逃走的也大都想着回家,根本不会像以前一样铁心追随刘邦了。如何才能避免将卒大逃亡,萧何觉得韩信的分析有道理。

韩信认为连续的逃亡事件,于将卒是归心似箭心态,于刘邦则是一次严重的危机。这种情绪如果发酵到一定程度,极有可能出现部队哗变的恶劣后果。

与其坐等自乱阵脚还不如因势利导,趁其他诸侯来不及反应时,利用将卒急切返乡的心情起兵攻打关中。
如此一来,就可以把危险的事情,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机会。

如果真的等到部队彻底瓦解了,那巴蜀的大山就会成为锁死刘邦的囚笼,此后纵然有万般大志也难有作为。既可以消除对自身的威胁,又可以去与项羽争夺天下,这就是韩信的道理所在。

通过与韩信的多次交谈,萧何觉得他能力很强,确实是个大才。刘邦能否冲出蜀地与项羽争锋,进而定鼎天下,最终都会落在韩信身上。

可是,尽管萧何眼光独到、尽管萧何能够说服刘邦,但还是有一个难点绕不过去——

让韩信这个二十来岁的外来者,在军职上与樊哙、曹参、周勃、灌婴等众多丰沛砀老将平起平坐,已然难以被他们接受。倘若让韩信成为直接指挥他们的大将军,则更是难上加难。

这是个极具挑战的难题,毕竟韩信只有二十二岁。况且此前从未听说他指挥过任何战斗,是个毫无指挥经验的沙场小白,单凭这一点就难以服众。

然而,这还只是摆在台面上的阻力,真正的阻力藏在老将们的心里。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自以为,大将军这个职务非他自己莫属。这潭水,有点深!

怎么办

既要达到让韩信当大将军的目的,还要让丰沛砀集团的老将们跟刘邦这个决定合拍,同时更要让他们心平气和地接受。因为这牵涉到在今后的战场上,他们都必须服从韩信的命令。

如果他们对韩信傲慢无礼、不听军令,表面上看起来是让韩信颜面扫地,但实际上却是使刘邦的威望受损。更为关键的是,刘邦争夺天下的大业,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所以要想平衡好这几层关系,还需要一点点策略,于是就设计了萧何追韩信这场戏。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