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万年】之一百五拾七: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哪有汉王刘邦坐拥长安?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206年,汉王元年,四月,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分别踏上了去自己封国的道路。刘邦虽然内心有一百个不愿意,但也只能来到了南郑(今天陕西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开始了自己的汉王生涯。

汉王刘邦的最初家底包括巴郡、蜀郡和汉中三郡,400多年后,汉朝末期,即三国时期,刘邦的第N代子孙、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刘备,耗费了毕生心血和精力建立的蜀国,正好是由这三个郡。汉家的历史如此惊人的巧合,冥冥之中上苍自有安排。

在当时,巴蜀之地和汉中平原并不是人人向往的天府之国,而是闭塞偏远的不发达地区。尽管汉王刘邦把这里作为养精蓄锐、以图天下的根据地,但那些没有远大理想的部下却难耐寂寞和贫穷,不时有人悄悄地溜走。项羽当时如此封王的目的之一,就是用秦岭和大巴山困住刘邦。

在这些“溜号”的人当中,就有丞相萧何和大将军韩信,只不过,这两人的逃跑却另有隐情,他们的行为,演绎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历史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是伯乐与千里马的汉代传奇,也是识人用人容人的历史典范。

一天,忽然有人报告汉王:“丞相逃走了。”刘邦心头一震,但又无可耐何,仿佛被人斩掉了一只臂膀一样痛心。到了第三日清晨,“逃走”的萧何自己却回来了。汉王责问道:“丞相为什么也要逃走啊?”萧何说:“臣不敢逃走,臣是去追一个逃走的人!”汉王问所追何人?萧何答:“壮士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是淮阴人,即今天江苏淮安人。项羽的叔父项梁起兵反秦后,路过淮阴,韩信就去投奔他。后来,项梁在与秦将章邯对阵中战死,韩信遂跟随项羽,被任命为郎中。郎中在当时算是领导身边人了,近待左右,参与谋议。

韩信大才,但无平台。他曾数次向楚王项羽进言献策,但均未被采纳,于是他转而投奔到汉王刘邦帐下,以期得到重用。但在汉营之中,韩信并没有多少表现的机会,汉王只让他当了个小官,还不如在楚营中做“郎官”。这个时期的韩信,整体格调是“怀才不遇”。

一次,韩信犯法当斩,将要行刑时,恰逢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于是高声呼救道:“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士?”夏侯婴闻言,心想此人非庸碌之辈,观其貌,只见长得高大魁伟,眉宇之间流露出一股凛然英气,心下不由欢喜,立刻命人释放韩信,并推荐给汉王,被任命为治粟都尉。

治粟都尉,又叫搜粟都尉,掌管军粮生产和征集等事,这不是韩信的心理预期和事业平台。丞相萧何与韩信交谈多次,深知他胸怀大志、富有谋略,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于是多次劝汉王重用韩信,但刘邦总是说:“若拜韩信为大将,不但三军不服,而且诸侯取笑,就是跟随着我一起打天下的周勃、灌婴、樊哙等人,也会说我赏罚不明。”

当韩信看到刘邦在用人不能唯才是举,反而搞论资排辈,深处蜀汉偏狭之地而不能破格重用人才,便认为刘邦也是个没有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的平庸之人,跟着这样的人没有出头之日,失望之余,便找了个机会,和其他人一样逃走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走的消息,来不及报告刘邦,立即骑上快马,乘夜追赶。两天后,终于在一条溪边追上了韩信。萧何再三向韩信保证,一定说服汉王重用于他,给他施展抱负和才能的平台。虽然韩信感动于丞相萧何连夜追赶和挽留,但仍然对刘邦是否重用自己存在疑虑,心中犹豫不决。

这时,听到韩信逃走消息的将军夏侯婴及时追赶了过来。面对有“知遇之恩”的丞相萧何和有“救命之恩”的将军夏侯婴,韩信虽然对刘邦是否会重用自己没有信心,但也不好再说什么,便答应重回汉营,跟着两位回到了南郑。

汉王刘邦听说萧何追的人是韩信,便大惑不解地问道:“军中逃跑的将军有十几个,从没听说过丞相去追过谁。区区一个韩信,何劳丞相亲自去追啊?”如此看来,刘邦如果没有萧何、张良等良臣谋士侧畔辅佐,也是目不识人的大俗一个!成不了什么大事!

萧何回答说:“韩信与他们不同。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实为举世无双。大王若想久居汉中,大可不必重用韩信;若准备东向与项羽争夺天下,则非韩信不足以成事。大王心里怎样打算呢?”刘邦再俗蠢,也知道拥有天下与偏安一方的区别,所以,说道:“我当然想打回东方,怎能永居于这偏远之地呢?”刘邦的可贵和过人之处是:“听人劝,吃饱饭!”做为领导,这就足够了!

萧何道:“大王要争夺天下,须立即重用韩信。若不重用他,韩信终究还是会离开的。”千里马重要,伯乐更重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信这匹“千里马”,遇上萧何这个“伯乐”,才成就了汉王朝的400多年基业。

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哪有汉王刘邦坐拥长安?这不是说没有韩信就没有汉王朝,韩信一个人还没有如此重要;而是说,没有拜韩信为将的意识、胸怀、眼界、魄力,肯定不会有汉王朝的建立!汉王朝的建立,不是刘邦如何能干,而是其行事顺天道、应民意、慰人心。

丞相萧何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汉王刘邦只好说:“好吧!看在丞相的面子上,就拜韩信为将军吧。”萧何说:“若拜韩信为将军,还是留不住他。”汉王道:“那就拜他为大将军吧!”萧何高兴地说道:“还是大王英明。”“汉王刘邦”能很快变成“汉高祖刘邦”,从此可窥一斑。不识人不要紧,可以借萧何的“慧眼”识人;会用人更关键,可以给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

汉王即刻要派人宣召韩信,欲拜他为大将军。萧何道:“大王素来不太注意礼节,如今拜大将军,如同呼唤小儿,如此不郑重其事,恐怕还是难以留住韩信。大王若决定拜他为大将军,须择吉日是,设立坛场,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才可。”刘邦认为有理,点头应允。

随后,刘邦按萧何所言,命人造起拜将台(在今天汉中市南门外),选择了吉祥之日,隆重地拜韩信为大将军。从此时起,汉王刘邦虽然人在汉中,但已经具备了跨入长安,拥有天下的“人和”条件。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