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视仪式感的古代,人们的聘礼都包括什么,为何布帛只限五卷?

 茂林之家 2023-02-18 发布于湖南

在中国古代一场婚礼的进行要经过多个步骤,其中男方向女方下聘礼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先秦时期,虽然已经出现了婚书这种具有契约性质的文件。

但是聘礼依然是男女方结成婚约的关键标志,只要女方接受了聘礼,那么婚约就已经缔结,因此古人对于聘礼十分重视。

在宗法制严苛的周代,不同阶级的聘礼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由于当时物质条件并不丰富。

因此聘礼的价值一般并不是很高,不过其中却蕴含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畅想,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

在我国先秦时代的典籍中,对于平民阶级生活方式的记载有所缺失,因此我们对当时古人婚前赠送聘礼的内容知之甚少,不过从《诗经》等文学作品中,我们还是可以窥见当时流行的馈赠礼物。

挂满枝头的桃子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其中木桃就是桃子,而琼瑶则是美玉。

古人在向爱慕对象示好的时候,经常用桃作为礼物,这主要是因为古人将桃子看做多子多福的象征,桃木又有驱邪的作用,因此便用桃子来表达心意。

而收到桃子的女性用美玉作为回报,这在今天看来双方的付出似乎并不对等,但当时这种情侣互赠的礼物主要是为了表示内心的情感。

美玉代表着美好的品格,这是女子向心仪男子表示自身品格的高尚。

美玉

除了桃子之外,花椒也是先秦时期十分流行的定情信物,和桃子类似,人们选用花椒做聘礼也是希望在婚后自己能够像花椒那样“果实累累”。

繁衍出大量的后代,汉代时皇后所住的宫殿就被称为“椒房”,这也是希望其能够为皇帝多多诞下子嗣。

果实累累的花椒

除此之外,赠送女生鲜花和香草也是先秦时期的潮流,一方面这些美丽的植物可以改善女生的心情,另一方面有专家认为花卉是女阴的象征,这其实也是远古生殖崇拜的一种延续。

西方学者甚至认为赠送给爱人花草的举动起源于古老的巫术,赠送者希望以花草为媒介让对方和自己走到一起。

持花的女性形象

从以上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先秦时期平民之间赠送的聘礼大多是生活中常见的花草植物。

这些东西虽然没有太高的经济价值,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寓意,表达了双方对婚后生活的诉求。

在一众诉求中,繁育子孙是最为常见的,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农耕是最重要的生产方式,而在生产技术不发达的时期,劳动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

为了保障生活和家族发展,生儿育女就是婚姻中最关键的环节,因此聘礼中的常见物品多蕴含此类寓意。

先秦时期宗法制度十分严格,不同阶级人群之间所用的礼仪完全不同,相较于平民百姓在聘礼上的随意,士大夫阶级和统治阶级对于聘礼的内容有着十分详尽的要求。

周代婚服

在《仪礼·士昏礼》中对士大夫阶级的聘礼内容是这样记述的“玄纁束帛,俪皮,如纳吉礼,请期用雁”。

这说明当时的聘礼共包括三种东西,分别是布帛,鹿皮以及大雁,其中大雁在古代婚礼六个步骤中频繁出现,并不是聘礼所特有的,我们将在后文详细展开叙述。

布帛

布帛作为古代货币一样的存在,其是有着一定的经济价值的,这也可以体现出赠礼者对于这一仪式的重视,对于聘礼中送出的布帛,其数量和装饰方式都是有着明确规定的。

在先秦时期聘礼中送出的布帛一共有五卷,其中每卷布帛都要从两端向中间卷,然后再扎起来,这样就会有十个圆形的截面,这便是所谓“五两十端”。

五行相生相克图

这种数量的使用是来源于当时的哲学思想,五两对应着组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而五行中每一种有“二日”,分别代表着两个天干。

这十日又按照相生相克的顺序组成了五对夫妻,因此便是五两十端了,后来还有人认为十端还代表着日月与八星宿,这代表着婚姻是顺应天时的。

天干地支

除了数量之外,这五卷布帛的包装方式也很有讲究,其中三卷要用玄色布扎好,另外两卷则是纁色布条固定。

其中玄色代表天空的颜色,而纁色则是大地的颜色,玄三纁二的数量对应着乾三坤二的卦象,这也是为了证明夫妻二人的结合是顺应天意的。

可爱的小鹿

除了这五卷玄纁束帛之外,周代的士大夫婚礼前还要准备两张鹿皮作为聘礼,这一习俗起源于殷商时期。

当时狩猎还是一种重要的食物采集手段,送女方兽皮可以证明男方身强体健,有狩猎能力,而且鹿皮还是珍贵的衣物材料,是古人御寒时的必备佳品。

古人狩猎

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鹿一般也被认为是瑞兽,代表着长生与多子,和平民百姓一样,先秦时期的士大夫们也希望新婚夫妇在成亲后可以多多生育后代。

因此便通过赠送鹿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比如在《诗经·麟之趾》中,鹿就经常被当做能够为家族带来子嗣的象征: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先秦时期诸侯和天子这些国家的统治阶级,他们在结婚前赠送的聘礼和士大夫类似,最重要的便是玄纁束帛。

不过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送上精美的玉制礼器,根据身份的不同礼器的种类也有些许不同,这也是先秦时期严格宗法制的一种体现。

礼器玉圭

虽然先秦时期士大夫和统治阶级的生活水平要高于普通百姓,但是他们送出的聘礼也是以文化内涵为核心,表达了双方家族对于新人的美好祝愿,并没有铺张攀比现象出现。

在前面我们提到过,士大夫阶级送出的聘礼中还包括大雁,其实在当时的婚礼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中,除了纳征之礼外,都少不了大雁的身影。

在湿地嬉戏的大雁

古人之所以如此喜欢大雁这一意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首先大雁和鹿皮一样都是古人狩猎时的战利品。

男方用大雁来做聘礼也可以表现出其出色的狩猎能力,可以证明其拥有照顾女方的能力。

另一方面大雁作为候鸟,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迁徙,古人认为它们是掌握了天时的神奇鸟类,因此以大雁为礼也表示婚礼不违背天时,和玄纁束帛的含义相似。

古人与野兽

大雁作为候鸟,在迁徙的时候一直保持着十分整齐的队形,而且每年的迁徙都是追随着太阳的脚步。

古人认为太阳代表着婚姻中的男性,月亮则代表女性,大雁追随太阳的举动便是妻子顺从丈夫的象征,而在宗法制框架下,这是婚姻幸福的必备条件。

南飞的大雁

与此同时它们整齐划一的队形则表明大雁有着严格的组织,不同的大雁会根据自己的年龄和体型待在队伍的规定位置。

从不发生僭越的行为,这种品质正是先秦时期宗法制所需求的,因此古人会用赠送大雁的方式让新人在婚后保持得体的行为。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古人认为大雁是一种对于感情忠贞不二的鸟类,据说大雁一生只有一个伴侣。

此后它们便形影不离,即使有一只大雁不幸死亡,另外一只也不会再寻找伴侣了,因此在聘礼中加入大雁也是希望新人在婚后能够对彼此忠诚,相互扶持,白头到老。

古代夫妻

大雁的以上四个特点便是其赢得古人青睐,频繁出现在婚礼各环节的原因了,至于纳征之礼中大雁为何没有出场。

主要是因为纳征礼是为了让女婿得到岳父的承认,而大雁的特点主要是针对夫妻而言,出现在这个场合就会令双方尴尬了。

近代贵重的聘礼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先秦时期,古人对于婚礼前后的礼数是十分讲究的,聘礼作为婚礼中的重要一环也有许多规矩。

平民百姓虽然不需要严格遵守礼制,但是他们依然会精心准备聘礼表达自己对于对方的好感以及对于未来婚姻生活的期望。

而对于士大夫阶级而言,他们就要严格按照礼制来准备聘礼了,这虽然也可以表现出双方家庭对于婚礼的重视。

现代婚礼殿堂

但是严格的制度却让新人无法自由表达情感,较之普通百姓的婚礼显得更加沉闷无趣。

后来在礼乐制度崩溃后,聘礼作为婚礼一环依然存在,但是对于聘礼的内容就没有太多规定了。

人们便开始选取彼此心爱的物品作为聘礼,借此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这让聘礼文化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郑玄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说文解字》,许慎著,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

《诗经》,孔子撰,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