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一直在我们耳边回响。 ![]() 试着想想中国确实有很多山都是举世闻名的,像河南的嵩山,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湖南的衡山,山西的恒山…… 比起这些大家都熟知的名山,还有一座位于江西境内的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山峰也会常常被人谈起,那就是江西的铜钹山。 01 封山不仅仅是为了育林关于铜钹山确实历史悠久。据说在唐朝时,官府就下令封了铜钹山。 ![]() 开始人们以为官府是为了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封住山峰,能够使铜钹山当前的树林更好地茂盛生长。 后来才知道原因,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了很多起义军,这些起义军不满朝廷的管辖,经常以铜钹山作为根据地,然后以此来跟朝廷对抗。 山峰很多,为什么要利用铜钹山呢? 主要因为铜钹山地势险要,树高林密,起义军和官府对抗之时,铜钹山的幽深险峻,更可以隐蔽和偷袭。 因此当起义军在铜钹山为隐藏之地时,官府的官兵大都遭受了不小的攻击。 根据所处的环境,官府再三思考,最终决定,封山来抵御起义军。而且在山上还贴有:“进入者,斩”的严格军令。 ![]() 从此起义军的气势明显下降,曾经那些靠打家劫舍的土匪也减少许多,因为他们之前巧妙利用铜钹山为据点。 封山之后,失去了屏障保护的土匪们也纷纷缴械投降,唐朝的封山对当时社会的太平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可是,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封山这个决策对于一向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老百姓就受苦了。 曾经倚靠在铜钹山旁边的老百姓,他们之前总是上山砍柴、打猎来解决温饱问题。自铜钹山被官府封山之后,现在却只能另寻其他的谋生方式了。 ![]() 明朝时期,社会依然有一些不法分子,朝廷方面谨防那些逆臣贼子以下犯上作乱在那里躲藏,所以官府高层依然尊重旧制,铜钹山依然处于封禁状态。 02 清朝解封清朝末期,国家仍旧动荡不安,官府上山搜查,没有搜到起义军。反倒看到很多黎民百姓都已经在山上悄悄地耕种生活,强行赶他们走也不行。 最后官府经过慎重考虑,便将百姓已经完成一部分开垦工作的铜钹山解封,自此这座铜钹山前前后后已经封禁了1000年之久。 ![]() 封山活动,确实从历史上有效地压制了起义军的步伐,同时它也限制了人们对大自然的亲切拥抱。 所幸清朝时期之后的人们是幸运的,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走进铜钹山,亲近铜钹山。 解封之后,那些官府领导看到铜钹山明显焕发了生机,丝毫没有因为被封禁而枯萎凋零,它一直以天然的方式在舒适成长。 经过千年封禁的铜钹山的山色越发清秀,树木数量也在剧增,尤其在广阔的铜钹山上出现了大量的红豆杉树木,那些树木数不胜数。 ![]() 和其他树木相比,它们就像一排排巨人一样聚在一起,十分魁梧。它们身上缀满晶莹剔透的红豆,仿佛一群挂着铃铛的小孩聚在一起说笑话。 望着这些红豆杉,仿佛是看到了快乐。这些美丽的场景让官员们眼前一亮,这就是铜钹山经过千年封禁,休养生息之后带给人们的礼物吗? 03 旅游景区如今的铜钹山,已经被人们进一步开发,成了一个4A级景区。来往的人数不胜数,都被那里的绿水青山所陶醉。 ![]() 望着那里的湖水,不由得要感叹一下,大自然的神奇。 有人说那里是“千年养生区,最佳养生地”。何出此言呢? 因为现在社会的发展变化较大,城市喧嚣,人们每天要面临的压力也随之而来,每到节假日之时。 就会想着哪些历史悠久之地可以去赏玩,而被封存一千年的铜钹山就会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 人们可以携家人朋友在清澈的湖面上泛舟,一边聊家常一边欣赏清澈见底的湖面,还可以望望岸边林立的树木。 ![]() 面对着眼前的许多美景,不由得让人想起古人的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有时候平静的湖面还会被一些顽皮的小孩丢进一颗颗石子,湖面就会泛起圈圈波纹,有趣极了,因此这里也成了小朋友的乐园。 小朋友不仅可以欣赏湖面泛起的波纹,还可以在海滩边寻找贝壳。铜钹山的贝类物种非常丰富,特别适合善于探索的小朋友和大人去发现。 当然这里最让人欣慰的还是清新疗愈的空气。闻够了城市汽车尾气的人们把这里当成天然的氧吧。 这里有数不清的树木每天都在默默地进行光合作用,为铜钹山的游客吐纳新鲜的氧气。 ![]() 林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让游客们挂着忧愁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疲惫的身体转瞬神清气爽。 在这里人人都可以将世俗的烦心事都阻挡在外,是大家都渴望的世外桃源。 结语游历铜钹山,我们就像回顾了一下历史,它不是一个普通的景区,而是一个充满故事和历史画面的人间仙境。 没见过它的人,一定先了解它的故事,这样之后有机会去游览之时,我们便可以漫山寻找古人的足迹。 ![]() 不管他们是上山搜山的官兵还是山上悄悄耕种的农民,他们都是在因为生活而努力。 除了回顾历史,同时铜钹山也让我们对生态平衡的保护产生更深的思考。 铜钹山因为千年封禁,生产出更多无法言说的奇景与奇境,这是大自然的馈赠还是人们对自然适度保护的结果呢?或许没有固定答案。 现在社会逐渐趋于利益化,而自然环境很多被破坏,有因就有果,如果不想我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一一消失,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反思。 生态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极必反,做到适度多么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