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新与旧

 一中大语文 2023-02-19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知识、新科技、新生活、新思想……人们倾向于认为“新总是比旧好”,对这一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给出了一个“新总比旧好”还是“新未必有旧好”的两难选择。写作之前,先要思考清楚:关于“新”这个概念,我们应该如何去剖析?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新总比旧好”这个思维?原因很简单,因为物质本质是一种“叠加态”,物质本身会因为叠加而变得更加完善,也会因为智慧的叠加而被更好的赋能,所以说,新的事物一定会比旧的事物好。就比如苹果手机的更新换代,新的一代的手机,从性能上来说一定是远胜于前一代的手机,所以从物质层面来说,新事物对于旧事物来说是一种叠加,而从性能上来说,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新的事物一定是能够战胜旧的事物。这个就是这道题目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层次的反思。对此,还可以有进一步的认知——新的事物一定比旧的好么?其实,我们对于事物的判断,有两种依据,从“事实判断”来说,新的事物在功能上和客观的定量上会对于旧的事物形成优势。但是从“价值判断”上来说,就不是如此了。价值判断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定量,所以我们对于价值的反思就是我们不能够纯粹通过事物的客观价值来对于事物做定性,而应该去更加宏观的对于价值产生反思——新的事物,在价值判断上,未必绝对领先于旧的事物,也正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过去人的价值观,未必不如现代人。过去人对于自然和审美的态度,也未必不如现代人。我们可以提倡在客观量化概念中,新事物带来的更加充裕,更加丰富的物质条件。但是对于新的事物一定好于旧的事物,我们需要保留一点保守的态度。

理清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之间的关系之后,就可以进行分层论述了。首先,可以从表层逻辑方面进行论证:确实在我们很多的经验中,“新”是一种比“旧”好的客观物体。而新比旧好的原因就是物质本身是发展的,物质的发展意味着人的智慧随着物质的发展而不断的堆积。而智慧堆积会给物质带来更多的赋能,所以从性能上来说,能够给物质带来更多的增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的事物会比旧的事物更好,而新事物的频繁出现,也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物质储备。其次,从深层逻辑上来说,若我们单一化地将物质的客观属性,作为事物价值的唯一价值,这个行为本身是非理性的。而非理性的根源是因为事实判断能够证明新事物的优越性,但是客观的功能上的累加只是事物具有价值的某一个变量,我们会认为还会有很多别的变量,同样能够对于事物的价值产生改变。而那些其他事物是什么呢?比如,一些源自于“旧”的审美、思想、文化,未必会被现在彻底超越。

因此,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对于物质具有超越于事实的价值判断。一方面,我们需要对于物质进行肯定,肯定效率上的兑现对于我们物质生活的提升,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效率对于物质的衡量是具有边界的。效率的提升不一定能够彻底填补我们内心中的空虚和苍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对于物质进行否定,超越和批判的价值,我们需要反思过去事物本身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增量。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边界,了解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增量,对于事物来说,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一种更加全面客观的认知,而不是被简单的“新”的效率所影响我们的判断。所以我们并不是否定于新,否定于效率对于我们生活的赋能,但是同时,效率的赋能不是对于物质的唯一解读,我们不能因为效率的优化而彻底否定旧有的过去的事物。这样一种相对全面的认知,才能够让我们不被物质绑架,才能让我们获得更好的改变。

【参考立意】

1.衣不如新,人未必如故。

2.传统或许更甚于新潮。

3.“新”与“旧”都需要被全面认知。

【佳作展示】

思考“新”与“旧”

念古文,悟以往精华,温故而知新;歌《芒种》,新旧相融,古筝与大提琴的旋律深入人心:赞中医,几株药草精华,救世界于疫情爆发之际。旧能历千百年而不衰必有其理,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新之所以会出现必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有其合理也有其不完善,新当鉴旧,摒其不善。

在旧中取精去粕。《论语》是儒家留存千年的经典之作,其中既有“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精华,至今不衰,又有“敬鬼神而远之”的神鬼之说早已否定。在庄子的学说中,亦有处人经世的大理,又有“不可知论”的历史局限。新冠疫情因中医药而得到控制,中医药天下扬名,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又何尝没有错误记录与无效药方?辩证传经典,经典永不衰,盲目守旧理,旧灭潮流弃。

在新中要以古为鉴,面向未来。一味的守旧当然是不可取的,而一味的求新而不顾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是更不可取的。莫言从旧的经典与民间传说中获得灵感与素材,屠呦呦从中医药典中悟得启发,瓦特改良蒸汽机,引领了一个时代,旧取新成新而发展。安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而中国每年申请永动机的专利数居世界第﹣﹣,这种让我想到《格列佛游记》里可笑的实验,从黄瓜里提取阳光,将排泄物还原成食物……引人发笑的背后是一味求新,新不成而成谬。

只有旧取新,新鉴旧才能更好地发展。既知温故而知新又可演化成记忆规律曲线推动现今少年记忆能力提升,既知中医药的修复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又可古为今用萃取精华配以西药,推动信管的解决。

辩证否定知扬弃,于新中看到历史的影子,于旧中看到发展的契机。不守旧,不追新,在学好旧一一前人经验的同时谋求创新和发展,是我们在新时代浪潮下应该做的。

【点评】

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