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韩东,离不开“文学史”纬度

 置身于宁静 2023-02-19 发布于浙江

韩东是新时期以来不多见的横跨多时期、多领域、多文类写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多面手。目前,韩东的文艺创作涉及诗歌、小说、散文、电影、话剧等领域。他经常在这五种艺术形式间来回调换,互审互视,自成一体,且成就卓然。

首先,作为当代杰出诗人的代表,韩东不仅是“新时期文学”的引领者、创建者,也是自1990年代以来三十多年间新诗写作群体中最具持续力、最具诗学品质、写作最接近母语本体的代表诗人之一,其四十年不间断的诗歌创作历程,以及围绕汉语与诗歌之间的本体关系所做的一系列理论探索与实践,都值得学界予以全面、系统的研究。

其次,作为当代优秀小说家的代表,韩东在短篇、中篇、长篇创作领域中的接续发力,不仅以其知青小说和情爱小说的持续创作拓展了当代小说的经验领域,并在质量和数量上确证了其在当代小说界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还以其对小说智性品质的经营、关系诗学的建构、新式叙述语式的实践,以及对小说本体的理论探索(韩东称之为“虚构小说”),大大提高当代汉语小说的品位与档次。

再次,作为当代电影界的新锐导演、演员、编剧,他以“做作品”的理念所执导、饰演和编剧的电影作品,不仅为当代电影注入了诗人气质和异质要素,从而对丰富当代中国电影样态,刷新观众观影体验,也为“作家电影”在中国电影界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艺术经验。

最后,韩东在散文和剧本写作方面也大有可观。他将日常性、论辩性、哲理性引入散文,特别注重对理与智层面的开掘、表达,从而大大提高了散文写作的内在品格;他对学术体、文论体、随笔体、对话体、日记体、箴言体的多体实践,亦丰富了当代散文写作的文体形态;他对反抒情、冷幽默、代偿性、劝诫性等修辞向度的实践,也显示了其在当代散文创作中的别样风景。

近年来,韩东陆续将自己的小说改编成电影、舞台剧,他又尝试话剧创作,其在小说、电影、话剧界的跨体实践或曰实验,作为一个典范个案,也值得细加研究。总之,韩东出入于各种艺术领域,以自创的文艺理论为指导,以诗为经,以小说为纬,以散文为视界,以电影和剧本写作为补充,建构起了一个立体的、丰富而驳杂的、万花筒般的艺术世界。

《韩东论》 张元珂 著 作家出版社 2019年7月版

文学的外部研究固然不可缺少,也相当重要,弃之,就有失去对现实与历史的发言的能力,就有失语之危险,任何一个有理想的文学研究者当时刻警惕这种危险,但我们从事的是文学研究,而非历史、哲学、社会学或其他什么学,故必须考虑文学的特质及其演进规律,必须有一个谁主谁次上的位次考虑。以外部为主,内部为附,必然将文学研究导向非文学研究范畴,发展到极端,就会沦为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其他什么学的附庸。只有以内部研究为主,外部为附,方能避免迷失掉文学研究的主体性。

作品是从事文学研究最为核心的要素。因为只有作品才是对作家和历史的最好的也是最终的见证物,其他都是临时的易变的参照物或曰“中间物”。既然作品既是作家主体精神与相应的艺术形式互融互聚后的最终物化产品,也是人、事、物及其关系经由作家审美机制的严格筛选与精神熔铸后的历史遗留物,所以,文学史写作或文学批评也当以此为中心,即以作品为中心,对其内部美学要素予以及时、精准、系统阐释,既而参考作者、读者、世界三要素,以内外互证、彼此映照方式展开对作家论或文学史的写作。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作品一经生成,便脱离作者,进入阅读场,经受各种力量的筛选、考验,并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有益或无益的阐释。

但作品实在是一个异常复杂、繁丰、立体的语义世界,故对作品的解读成了文学研究中最难以达及周全的环节。当然,凡是优秀的作品,必然承载了丰富的信息。作品的生命力依赖各时代各层次读者特别是专业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与阐释。《韩东论》将以对作品(文本)的解读为中心,以外部研究为辅助,不仅对韩东这样一位“新时期文学”孕育的作家做全面、系统研究,还对与韩东密切关联的“新时期文学”“1990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的标志性事件、特征及得失做学理性总结。

范型即认知研究对象的思维、途径和方法。学术研究本无定规和套路,采用何种范型,只要适合自己的品格、能力、视野即可。有人喜欢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那种点评式,有人喜欢注重逻辑分析的论文体,有人喜欢对话体、书信体,有人喜欢随笔体、评传体……都无所不可,但其清源、去蔽、求真的特质又不得不提醒研究者要虔诚地当然也必须辩证地看待学界前辈们的学术研究范型。递进式和并列式,作为两种典型范型,通行于当今学术界。前者采用挖井式思维,抛弃宽度,追求深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后者秉承圆形思维,从各个点直达圆心,以宽度和广度,呈现圆心内部及周边的风景。此两种范型各有利弊。

本书课题研究范型介于两者之间,即在大处写小和小处写大之间尽力保持一个合理的度,既不能因大而显得很空和不及物,也不能因小而显得很琐碎,乃致一叶障目、坐井观天。也即,整体思维及框架结构须臾离不开“文学史”纬度,问题提出与现象梳理着眼于大处和前沿性,特别是对与韩东相关联的文学思潮、现象都有所涉及与展开;问题分析与结论推演落实到小处,落实到具体的作品,特别是具体的句子。

(本文节选自《韩东论》前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编辑 程思玮

(作者:张元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