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堪比心脏慢性毒药,你不了解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常笑健康 2023-02-19 发布于江苏
▼本文作者▼

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胸痛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确未发现明显的血管狭窄,但是这些患者仍间断有胸痛症状,研究认为这些患者可能存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

那么CMVD的定义是什么呢?

CMVD 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CMVD曾经还有多种称呼,例如X 综合征(syndrome X),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微血管功能异常(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那么冠状动脉微循环是怎样构成的呢?

A:大循环;B:大循环和微循环

冠状动脉包括三个节段:

(1)心外膜下冠状动脉:近段部分是心外膜的大血管,血管内径在0.5 mm~5mm,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显示,主要功能是担负血流传导。

(2)前小动脉:位于中间部分,血管内径约为0.1mm~0.5mm,主要功能是当心外膜冠状动脉灌注压或血流量发生改变时,通过血管舒缩稳定冠状小动脉的压力,其中近端前小动脉对于压力的变化敏感而远端前小动脉对于流量的变化敏感。

(3)小动脉:位于远段部分的微小动脉,血管内径< 0.1mm,是心肌血流代谢调节的主要部分,主要功能是根据心肌代谢的需求调节血管张力和血流量。前小动脉和小动脉在冠状动脉造影上不显影,两者构成了冠状动脉微循环。

而冠状动脉微血管异常可分为结果异常和功能异常,具体分为下面两类。

(1)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异常表现为室壁间小动脉由于平滑肌细胞肥厚和胶原沉积所致的中膜肥厚,常伴有内膜增厚,从而导致小动脉管腔面积的轻度缩小。常见于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病。

(2)冠状动脉微血管的功能异常又可以分为以下多个类型:

①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舒张异常:主要机制是一氧化氮(NO)的产生和释放异常。常见于糖尿病、肥胖、吸烟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携带者。

②内皮细胞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异常:主要机制是血管活性物质通过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受体和细胞内信号通路而产生的血管舒张异常。

③微血管缩窄: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可导致微血管弥漫性缩窄和心肌缺血而对心外膜冠状动脉无影响。

④微血管栓塞:冠状动脉微循环的血管内栓塞可由斑块碎片、微栓子或嗜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聚集物所产生。

⑤血管外机制:可见于左心室舒张压明显升高的疾病,如左心室肥厚、左心室纤维化等,以及可直接降低冠状动脉舒张压的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前小动脉缩窄、低血压等。


综合其发生的临床基础和致病因素,将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分为4个类型:

无心肌疾病和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VD,见于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微血管心绞痛等;
存在心肌疾病的CMVD,常见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等;
存在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CMVD,常见于稳定型冠心病、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
医源性CMVD,见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的冠脉无复流。

这类患者有明显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但是冠脉造影结果未见明显狭窄,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合并CMVD的患者被关注。

作者介绍

徐慧

徐州市中心医院

心内科 主治医师

简介: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扬州大学 心血管内科,在三甲医院工作数年,熟练掌握各种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瓣膜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