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南大的红色底蕴与青年担当

 热带咖啡 2023-02-19 发布于河北

2017年5月,南京大学115周年校庆,适逢共青团成立95周年,不妨回顾一下这所百年名校,在115年的风雨征程中,所蕴含的红色底蕴,所展现的青年担当,在历史潮流中,一代代人的搏浪淘沙。

在今南京,有一处遗址梅庵,伫立在南京大学前身原中央大学校址内,它承载了教育史上的一段记忆。自东吴以来,江宁(今南京)即为江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末两江总督设于南京,李瑞清来宁之日,正值戊戌变法失败,但废书院、兴学堂、罢私塾、办师范之改革浪潮,正冲击着旧式封建制度。先生出任两江师范监督,抱负非凡,全力以赴,始终不渝。在封建社会的尾声,两江师范(今南京大学)屹立于东南,在民族危难之时,她成为引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学术重镇。后来南高师校长江谦在校园西北角六朝松旁,建茅屋三间,取名“梅庵”,纪念李瑞清先生,并悬柳诒徵手书李瑞清所定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自此这八字成为南大人走在时代潮流中,最有力的思想。

梅庵的另一特殊之处,还在于它遍布了早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足迹。在1920年代,恽代英等人在梅庵组织召开了少年中国学会第二次年会,次年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梅庵成立。1923年8月20日至8月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30余人,代表全国16个省30多个地方团组织的2000多名团员。一代代青年南大人在红色力量的辉耀下,矢志不渝地为革命、为和平、为人民奋斗。

南大精神可以用一“诚”字概括,一“诚”之字包含了这所百年名校于匡扶正义、救国救民道路上的沧桑征程。老校长江谦曾说“诚乃有信心,有信力。有信心,乃知非教育不足以救国,有信力乃知非实行教育不足以救国”。后郭秉文先生在青年时期,心明“教育造成人才为国家之栋梁,措国家于磐石之安”之理论,为兴中华教育,三十而立之时,毅然弃职,远涉重洋,赴美留学,潜心教育研究,广延名师,以至“东南所延之师,皆一时之选”,柳诒徵、吴宓、赛珍珠、竺可桢、陶行知、李叔同、茅以升、马寅初等五十余位。

在封建思想禁锢社会的末期,名校的历史担当逐渐显现。在这片思想和行动的沃土上,首开“女禁”,男女同校一时间盛行开来,“令粗犷之男生,渐次文质彬彬;令文弱之女生,渐呈阳刚之气,颇有意义”。正所谓“东南学府,为国之光。男女同校,唯此首创。外御强敌,内抑豺狼。天下有道,黉舍乃昌”。

“九一八”事变传出后,全国上下无不震惊,无不要求政府出兵抗日。中央大学等南京学校开始罢课。9月24日,南京成立“首都各界抗日救国会”,中大经济系教授叶元龙担任主席。9月25日中大成立抗日救国会,向政府提出八点请求,并于第二天冒雨示威游行。中央大学此时成为学生运动的中心和领导者,全国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在中央大学成立,“明了自身对国家的责任,以为全国学生的倡导”。

无独有偶,1947年5月20日,中央大学本部学生示威游行,全国响应,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掀开了被毛泽东誉为反蒋斗争的“第二战线”。汹涌的学潮,使南大学生成为学生运动的先锋和领导者,这些有力的行动,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反映了时代的心声,促进了时代的进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先生,希望中大能够建立民族的有机文化,以凝聚、引领民族精神,振兴民族和国家。时代赋予南大人以时代的担当,以民族文化,以期“我们抗战,是武力对武力,教育对教育,大学对大学”。国难当头,全国最高学府义不容辞,为抗张救国的需要,重点发展了与工程技术、国防建设相关的学科和项目。1948年,在普林斯顿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央大学居亚洲第一,并进入世界大学前50名。

南京大学历来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革命时期,南京大学师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南京大学的抗战青年们信仰坚定,视死如归,许多青年校友们抱着对理想信念的崇高追求,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忠诚,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吴肃,先后创建社情团南京地委会,参加广州起义,在 “平江惨案”中惨遭杀害;

石璞,在1930年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首都南京城里,身为金陵大学学生的他毅然决定暑期留校从事秘密工作。因叛徒告密,这位年仅17岁的青年共产党员,血溅雨花台,壮烈就义;

胡南,在邓颖超的领导下做着妇女工作,国共谈判破裂后,她再回重庆从事地下工作。1948年胡南不幸被捕。次年惨遭杀害。

在风雨如晦的革命岁月,他们信仰坚定,视死如归,引领无数后来者前赴后继,用生命写下壮丽诗篇,烛照着后人前行的道路。南京大学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南京大学的时代风骨和科学人文气质,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记忆,成为时代强有力的生命!

除了青年烈士的战斗和牺牲,在知识道路上奋斗的南大人,秉持着南大精神,为国家民族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南京大学初创发展时期的青年人,有着对祖国的情怀和寄托。吴有训晚年曾对子女说过:

“我常不忘出国是国家的公费,实际上,是取之于退回的庚子赔款,是人民的血汗。而我的奉献与社会和人民所给予我的,很不相称,是一个不等式,所以我常常想,我应该为人民做些什么,以便添上筹码,使心里的天平得到应有的平衡。“

而中大西迁过程中,一次“牛羊西迁”,让我们看到南京大学在时代面前的担当与坚守——校工不忍舍弃学校优良的禽畜,用木船,过长江,经河南,入湖北,走宜昌,犹如沙漠中的骆驼队一样缓缓前行,竟一只不少运抵重庆沙坪坝。在校门口,看着衣衫褴褛的员工,看着一只不少的鸡鸭牛羊,时任校长罗家伦感慨万千,热泪盈眶,竟孩子般地抱起这些禽畜亲吻起来,“仿佛如战后骨肉重逢一样,真是有悲喜交集的情绪”。

这样的“诚朴雄伟”之精神,这样的使命之精神,对南京大学影响极为深远,师生在其熏陶下多气质诚朴而气势雄伟,朴实而有光辉,并多一心向学,慕真务实,追求真理。

新中国成立后,和平时代到来,南大人的“红色”基因,历久弥新,以全新的形式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曾联松在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中、在热切爱国的激情中,设计出五星红旗。

两弹一星,是中国工业技术的结晶,先进的国防和腾空而起的东方红的背后,有着黄纬禄、赵九章、钱骥、程开甲、朱光亚、任新民等南大校友的奋斗。改革开放的前锋中,有胡福明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思想解放打开思路。

南京大学,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也将“诚朴雄伟”的风骨代代相传。百年大计,立德树人,以为国育才为己任,以追求真理为信仰,这所大学所凝结的“钟山之崇高,玄武之深静,大江之雄毅,雨花之斑斓”的风范与品格,涤荡了莘莘学子的青春梦想。

在这伟大的时代,需要我们有力的思想,有力的行动,有力的生命。引用罗家伦校长的一句话,谨以此文献给当代“有肩膀,有脊骨,有心胸,有眼光而有热忱的中华儿女,尤其是青年”。先人们的火炬,熊熊燃烧,现在就在我们手中传递。我们的时代,我们的责任,在此地,在这里,在这片中华大地上。

雨花台,洒泪台;

雨花台,追远台;

雨花台,阳刚台;

雨花台,仁义台;

雨花台,圆梦台。

5月4日晚,2017年度的《雨花台》省内高校巡演将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恩玲剧场正式启动,在“五四”青年节上演一场特殊而生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课。《雨花台》将于5月4日19:00、5月5日14:00在恩玲剧场进行两场演出,欢迎广大师生届时前来观看。

南大青年

文:滕铠嘉

图:源自网络

美编:王洁蓉

责编:王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