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僧尼会》与《思凡》的关系

 闲月山堂 2023-02-19 发布于河北

《婺剧简史》里将《僧尼会》列于滩簧剧目中,且属于前滩剧目,是以昆腔剧目为蓝本经由加工而成。在“婺剧的推陈出新”一节中又列有《僧尼会》,是当时金华婺剧团的团长陈平同志根据婺剧滩簧《僧尼会》和昆腔《孽海记》改编。而昆腔剧目中又有《孽海记》,并标注“常演《思凡》一折”,可见《孽海记》包括《思凡》和《下山》两折(第243页)。现浙江婺剧研究院的唱词与陈平同志改编有何不同,因笔者未见其文本,不敢妄言,但与《和尚下山》一折,有较大出入,增加了算命先生命语和一些其他描写,增长了语段,增加了一些表演,使之更符合一出戏的时长。且语言文字也更加通俗易懂、口语化,增加了一些口语词。且尼姑与《思凡》中的形象更为接近。《僧尼会》是从《和尚下山》改编而来,而《和尚下山》的文本最早见于《目连记》或《劝善记》,在李玫所发表的<思凡><僧尼会>的来龙去脉》一文中(中国文化报,20001116003),认为“在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以前,还没有发现与《和尚下山》(《僧尼会》)相近的文本。”因此认为“《思凡》和《僧尼会》同题材但来源不同”,“早先分属两个系统,分别流传”。


总而言之,《僧尼会》和《思凡》关系不大,他源自《和尚下山》。《思凡》是尼姑下山,另有一出《和尚下山》,在目连戏里,和尼姑下山挨着。《僧尼会》可能是由这两出后面衍生出来的,也可能是同时出现,总是出现的前后时间需要考证,但与《尼姑下山》(《思凡》)和《和尚下山》不是同一个。

据说《思凡》和《下山》常常一同上演,又有说《僧尼会》是《思凡》和《下山》合演,可见据说并不可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