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篇扒清楚:岳飞和赵构到底怎么回事

 一葉一如来 2023-02-19 发布于广东
图片

01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1142年1月),面对皇帝使者,“万寿观使”岳飞在大狱中或许会明白他这一生是如何一步步得罪皇帝赵构,亦或许他至死仍不明白。

岳飞第一次见到赵构还是在相州,那时候赵构正当年轻,甚至还略有几分青涩。虽然还不是皇上,但也已经被进封为康王,顾盼之间,初露威势。

这时候的赵构已然展现出他天性聪颖的一面,非但博学强记,读书每日可记千言,同时挽弓可达一石五斗,能文能武,很是了得。

比赵构大四岁的岳飞站列行伍之中,显得很是沉默寡言。他的气力更大,不到二十就能拉动三百斤的强弓、八石的劲弩,还曾向当时的箭术名家周侗学习射箭,甚至能左右开弓。

因此,一身本领且初出茅庐的平民青年岳飞,得以在此进见同样年轻的康王赵构。很快,岳飞就被授命去招讨游寇,便只得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而这两位青年人于大庭广众之中匆匆一晤时,地位尚且悬殊极大,大概谁也想不到今后两人的命运将紧紧绑定在一块,由生疏、亲密、猜疑、碰撞、乃至最后的激烈冲突。

02


年轻气盛且武艺高强的岳飞最爱野战,非常喜欢单枪匹马地冲杀敌军。

有次结冰的河上搞演习,敌军突至,岳飞“独驰迎敌”,独自策马向前迎敌,正遇金军有一猛将手舞大刀扑面而来,岳飞将其斩于马下,敌人顿时大败而逃。

这一两军相遇,只双方大将相交,余者纷纷溃逃般宛如演义小说的故事,岳飞做到了。因此岳飞迁为秉义郎,归属于东京留守宗泽。

跟随宗泽之后,岳飞一路转战,皆有战功,便直接引起大领导宗泽的注意。大领导宗泽见岳飞是可造之材,便指点道:“小伙子你的勇、智、才能和武艺,即便是以前的良将也比不上,但你喜好野战,到底不是万全之计。”然后,将相关作战阵图传给岳飞。

原本一向沉默寡言的岳飞则表示道:“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是说等摆好阵势再开战,这是用兵的一般法则;我们打仗的人,应该要把它运用得巧妙得当,全在于潜心思考,灵活多变。大领导宗泽听后,深感此话有理。

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一个小细节。就是在得到领导肯定和奖励之后,一般正常人应该怎么表现呢?想必大概率都是“不敢不敢、没有没有、全是领导教诲”等谦逊兼拍马屁的话语。但刚直的岳飞呢?他能接着再给大领导上一课。

这得亏是遇到宗泽这样开明的领导,可以传为一时美谈。但不讲官场上最基本的人情世故和运行逻辑,有什么、想到什么就直接说什么,岳飞最基本的性格特点之一,也已初露端倪。

03


等到建炎元年(1127年),康王赵构即皇帝位。这时候南宋政权初建,可以说极为仓皇狼狈,赵构本人就一度从南京应天府,一直逃到了扬州。

正值这般动荡惶恐之际,热血的岳飞便以低贱之位越级上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便是:“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说到底就是想让赵构御驾亲征。同时,岳飞甚至还想“恢复故疆,迎还二圣”。

可实际上,哪怕是到了建炎三年(1129年),赵构的心都一直是玻璃心,非常缺乏安全感,随时都处于崩溃状态。

比如在此期间的赵构,曾不断派使臣向金朝摇尾乞怜,哀诉自已不断南逃的遭遇:“所行益穷,所投日狭”,“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望金朝能“见哀而赦己”,千万不要再南向进军。因为确实没有硬刚的实力,便只有逃命的心思。

而作为下层军官的岳飞,其实很难体会赵构的境遇的心态,两者根本就不是同一个视角。所以当岳飞提出颇为理想、而忽略现实的豪气之举时,当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对于目前这个小小刺头,都不用赵构本人开口,手下大臣黄潜善、汪伯彦等随便出手就搞定了,他们以“以小臣而越职言事”,就剥夺了岳飞官位,顺带革除其军职、军籍,直接将其赶出军队。满腔热血的青年岳飞,就这样落得“孤孑一身,狼狈羁旅”。

04


当岳飞决定再度从军后,先后又跟随过张所、王彦、老领导宗泽、杜充等人。

在面对又一大领导河北讨招使张所的赏识时,岳飞个性仍然不改。当张所问“你能打多少人”时,岳飞又是一套组合拳:“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栾枝曳柴以败荆,莫敖采樵以致绞,皆谋定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勇敢不足以依恃,打战还是贵在先定好谋略。幸好张所和宗泽一样,都是开明之人,以国士待岳飞,也传为美谈。

但之后我们便能看到说是不依恃勇猛的岳飞,接连展现他过于勇猛的一面。“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看这“黑风大王”的名字像都是杀了一个《西游记》中的妖怪。

更有甚者,还是建炎三年(1129年),王善等合众号称五十万攻南薰门,而岳飞所部仅仅八百,众人都觉得打不过。而岳飞的反应是怎样?一句“吾为诸君破之。”便一个人当先“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结果怎么样呢?“贼乱,大败之。”

以八百破五十万,前几年的电影《八佰》都不敢这么拍。可见岳飞的个人勇武及其军事才能,确实都是上上之选,甚至当世无敌。

之后同样可以多次看到“独飞力战”、“有张威武者不从,飞单骑入其营,斩之”、“飞请自为先锋”、“飞重铠跃马,潜出贼右,突其阵,所部从之”、“跃马驰突,飞麾兵即马上擒之”等等岳飞身先士卒、勇猛精进的场面。

也就是建炎三年(1129年)这一年,岳飞当时的领导杜充降金。岳飞只好自己一路单带并很快做出成绩,岳飞一方面治军严明,时人皆称:此岳爷爷军。沦陷区的军民们也都争来降附。

另外一方面,岳飞爱民如亲。以至于当时宜兴的百姓还说:“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像后来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就写诗记录说:“剧盗曾从曾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如此“逆流而上”的岳飞,便很快脱颖而出,正式引起高宗赵构的注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岳飞才开始有资格慢慢进入赵构的重要人才培养名单。

05


时间很快来到绍兴元年(1131年),已进入赵构视野的岳飞,开始被赵构亲自重用。对于特别能打,又颇有性格的岳飞,赵构一度也是相当宽容的,从善如流的。

当赵构派岳飞对各种流寇“多命招安”,从而补充兵力时,岳飞则认为“内寇不除,何以攘外”。也就是说对于流寇强盗,剿灭就行,不用招安。后来蒋介石的“攘外必须安内”,大概就是出自这里。面对岳飞的不同意见,赵构也是从善如流,给予岳飞足够的信任和尊重。

可等到绍兴三年(1133)岳飞拿下虔州时,高宗赵构密令岳飞屠城,要很恐怖地屠掉城中所有百姓。我们注意,这是密令,秘密地命令。

赵构之所以密令岳飞屠城,是因为当初隆佑太后曾在此受到惊吓,险些遭遇不测。赵构出于对隆佑太后、即元祐太后的孝心,一直憎恨虔州百姓。尽管元祐太后此时已经去世两年,可当岳飞拿下虔州的那一刻,赵构还是按捺不住强烈的报复心理。再加上过去岳飞对于流寇都是持“剿灭”,而不是“招安”态度,这种事交给岳飞,在赵构看来倒也合适。

可就在高宗赵构也想要来一次“剿灭”、“屠城”的时候,岳飞却又唱反调了,上书表示这次应该安抚百姓,最多诛杀首恶也就罢了。但赵构“不许”。这是第一回合。

于是岳飞开始反复请求,高宗还是不许。这是第二个回合。尽管赵构表现得很硬,但岳飞的表现也很轴。

就这样,一个在中央始终不许,一个在地方始终不干,鞭长莫及的赵构这才无可奈何,《宋史》记载的结局是“帝乃曲赦”,赵构妥协了。

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高宗赵构的心愿没达成暂且不说。被岳飞这么折腾,竟然还令这件原本属于暗中、属于密令的事情一度被搞到满城皆知的地步,赵构内心的窝火可想而知。

而得知此事的城中百姓们,也将事情搞得很大,家家户户不供赵构,而供奉岳飞的画像,敬若神明。这种事情真要论起来,还真有所谓的“功高盖主”之嫌,很容易就会引起猜嫌。

可岳飞本人似乎完全没有相关防患意识。大概在岳飞看来,只要自己做的是对的,就不必顾忌上面领导的脸色和心思。至于会不会得罪领导,那不是他考虑的事。

此时大领导赵构也确实还犯不上跟岳飞较劲。大概在赵构的眼里,岳飞轴是轴了点,但确实能办事,也很有利用价值。比如眼下就还有更多的战事需要岳飞。

就在岳飞平定虔州之后,很快就接着证明了这一点。当余寇高聚、张成进犯袁州,岳飞自己都不用动手,派遣部将王贵就轻松平定。

下,岳飞终于能够来到“行在”的临安觐见高宗赵构。这一次,没有矛盾,一派君臣和睦,简直如鱼得水。

高宗赵构亲自御书“精忠岳飞”的锦旗一面,作为岳飞军中张挂的大纛。如此荣耀,在当时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这也让“岳家军”的名号又大火了一把。

同时赵构还就岳飞当初在喝醉后痛殴兵马钤辖赵秉渊一事,语重心长地面谕岳飞戒酒。岳飞这次表现也不错,不像过去同宗泽、张所那般大发议论,而是当即就表示自己做错了,从此绝饮。

对于此次会晤,君臣双方一度都很满意。

06


等到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迎来又一次升职,已然做到了兼荆南、鄂岳州制置使,可以说已是颇有权势。

但想要收服襄阳六郡的岳飞,便又请求“加兵湖湘”,还想要朝廷继续增兵,以歼灭周边所有的盗寇。

可高宗赵构这时候的心思已逐渐偏向“以战求和”,对于主战在外的武将始终不太放心,便将岳飞的话咨询有过“南宋中兴贤相之首”称号的赵鼎

对于岳飞来讲,赵构得亏是向赵鼎咨询。就在绍兴三年(1133年),赵鼎除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时,当时的统帅李回和岳飞不和,赵鼎却对岳飞推心置腹,并督促漕臣曾纡搜集钱粮为岳飞军中五月之费,让岳飞非常信服。

这一次赵鼎也再一次做了岳飞的金牌辅助,就对高宗说:“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同时赵构也认识到了前方襄汉的重要性,已关系到了自己这个小朝廷的安危存亡。

于是高宗赵构这才正式任命岳飞为荆湖北路前沿统帅,同时一方面尽量放权,比如让荆湖北路安抚司、和荆南镇抚使司的兵马暂时都归岳飞“节制使唤”。

但赵构另一方面,又尽力约束岳飞。比如朝廷就专门规定了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而且只以收复六郡为限,如果敌人“逃遁出界”那就罢了,咱们“不须远追”。

除此之外,赵构还亲自下手诏警告岳飞,要是你不听我的,追得太猛,打得太远,那么则“虽立奇功,必加尔罚”。这一句“虽立奇功,必加尔罚”,我们不难看出赵构复杂的内心。

面对即将到来的襄阳战役,辅助赵鼎相当给力。他是先后请上《乞赐岳飞亲笔》和 《乞遣中使训谕诸帅应援岳飞》札子,请求朝廷给岳飞提供强大支持,帮助他全力抗金。之后,赵鼎更是请高宗亲笔诏监司帅守饷岳飞军,有辅助如此,岳飞当然也不负赵鼎的信任以及当初渡江中流时发出的豪言:“飞不擒贼,不涉此江。”一时间声威大震,得以一举攻陷襄阳。

这时候别说敌人震惊,就连高宗赵构自己都没想到,对大臣连连表示:“朕虽然一贯知道岳飞治军很有纪律,但没想到岳飞打仗破敌也这么有一套。”

这把大臣胡松年都听懵了,表示:“惟其有纪律,所以能破贼。”而在赵构眼里,治军和打仗大概是两个完全不兼容的概念。

接下来面对平定了襄阳的岳飞,朝廷倒也很够意思。将随州、郢州、唐州、邓州、信阳军并合为襄阳府路隶属于岳飞,又让岳飞移驻鄂州,同时授予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 这说明岳飞已然成为有宋一代最年轻的建节者,同时封爵为武昌县开国子。而这一长串的头衔,已远胜当初“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可劲自报家门的长度了。

关于头衔长度越长这一现象,明摆着是岳飞的权利越来越大,暗藏的则是高宗赵构将越来越不放心。

而岳飞自己在建节之后,大概也确实不加克制。导致什么“三十二岁建节,自古少有”、“坐尝自言己与太祖以三十岁除节度使”等等“反动言论”不胫而走。

07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岳飞的战功还将越来越大。

接下来岳飞降黄佐、杨钦,破纵横一时的杨幺水军,彻底消除内患,终于实现了岳飞以前提出的南宋版的“攘外必先安内”的理想。

这期间也获得了一系列好评,敌寇惊叹岳飞“何神也!”朝廷里的右相张浚也同样惊叹:“岳侯神算也。”

也就是岳飞灭掉杨幺之后,“凡精壮之士,一律收编入伍”,又精选投降中的强干士卒通通补充到原本的岳家军,这让之前的三万多人的岳家军瞬间猛增至十万人的空前规模。

而岳家军此刻至少已有十二统制军,分别是背嵬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以及刚刚收编的水军。

其中背嵬军是绝对主力,其名学自韩世忠的同名统制军;而游奕是巡回的意思;踏白是武装侦察的意思;至于其它军名也都是增长士气的军号。

同时岳家军也从原先十将的编制扩充至三十将,每将的平均兵力大概是三千多人。最巅峰的时候甚至有八十四将,如此规模不可谓不庞大,战力不可谓不巨大。直到绍兴九年(1139年),才逐渐下降到了每将统军一千二百人。

关于岳家军的强大战力,其实早在建炎三年(1129年),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时便初露锋芒。岳家军就跟随岳飞于清水亭等地方大战且打败金兵,一举收复建康 ,又一路追击金军第一猛将金兀术,且四战四胜。

所以这个时候更进一步,达到空前规模岳家军,显然是朝廷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也是高宗赵构颇为倚重的一股强大军事力量。

可也正是这时候,事业刚刚攀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时,岳飞却主动推出辞职,至于原因是“以目疾辞军事”。

这让刚刚才觉得形势一片大好,国家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的高宗赵构一度懵逼。岳飞这时候的辞职,惊喜说不上,倒甚至有些惊恐。而今虽然内心不免忌惮岳飞,但同时更是倚重岳飞的时候,哪能让他提前退休?赵构当然不许。

赵构便一方面带有批评的口吻点醒“措置上流事务,责任繁重”,一方面又积极劝勉“卿当厉忠愤之素心,雪国家之积耻,勉副朕志,助成大勋”,最后当然少不了又给予一波实实在在的升官,比如加岳飞捡校少保、进封公、除荆湖南北、襄阳路招讨使。面对这一波,三十二岁的岳飞收下了,这一刻他已是武昌郡开国公了。

这时候的岳飞的一举一动,确实也很难做。继续坚持辞职吧,倒也能说是表现自己“功成身退”,没有野心。但同时又像是在“作秀”,以此讨来更高的荣誉及地位。

但从实际上讲,岳飞以“目疾”为辞的缘由并不算离谱。因为岳飞已连续六年在夏日剿匪、在冬日力抗金国和伪齐,以至于一度“两目赤昏,饭食不进”、“四肢堕废”,个人健康上确实出了一定问题。

但有病了可以休养和医治,也没到说辞职就辞职,马上就撂挑子直接不干了的程度,面对这般“雷厉风行”的岳飞,很大程度上还是让高宗赵构感到不爽、不舒坦。

08


但不爽归不爽,这个时候的岳飞,高宗赵构该宠得还是要宠。大概是怕岳飞耍性子或者发脾气,次年也就是绍兴六年(1136)的时候,一次岳飞面见赵构又提要求说:“襄阳自从收复以来,没有设置监司机构,因此无法按察管理所属州县。”

赵构很是痛快地答应岳飞的意见,不但赶紧任命李若虚为京西南路提举兼任转运使、提点刑狱,又同时更下令湖北、襄阳府路自知州、通判以下官员,视其贤能与否,允许岳飞罢免或提升。

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岳飞在湖北和襄阳一带,都能自治了。

举个例子,像知名词人贺铸曾任泗州通判,苏轼曾任密州知州。想想当初贺通判的“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和苏知州“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出猎时凛凛威风的气势吧,就知道权势不轻。

可要是此刻在岳飞的管辖地域内,像贺铸这样“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的通判,或像苏轼这样可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知州,都是说罢免就罢免,说提拔就提拔。不管高宗赵构内心的想法到底是怎样,此次下放的权限之大,可以说也是对岳飞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倚重。

可就在朝廷收复襄阳后,纠结到底是继续收复中原还是向金人求和之际,张浚就命岳飞屯兵襄阳,以窥中原,同时还对岳飞强调:“这是你一贯的志向。”

可以说,这次朝廷对中原用兵的决心也不算小,张浚早早就江上会诸位大帅并且开始各项安排,同时对岳飞和韩世忠也都非常看好。

但没多久岳母逝世,以孝闻名的岳飞瞬间奔溃了,战也没心思打了,守备也没心思做了。一面奏报朝廷,一面就又一次自行解职了,直接离开军队,和儿子岳云“扶榇还庐山”。

等到丧葬完毕,岳飞就留在东林寺中为母守孝,且按当时礼法,岳飞必须“丁忧”三年。是故,岳飞接连上表“乞终丧”,坚持要守孝三年。

其实也还有另外一种特殊情况,叫做“起复”。即官员遭父母丧,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比如北宋时期:“(富弼)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帝虚位五起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

便是说富弼由于母亲丧事离职,皇帝下诏为此免除春宴。按着旧例,宰相遇到丧事都起任官复原位。仁宗空着职位五次起用他。富弼认为这是战争时期适应特殊情况而设的仪礼,不能在太平之世施行,始终不听从任命。

这就反向说明了“起复”这种事情,在战争时期和特殊情况是允许的,甚至是常规的,不得不为的。

面对岳飞不等朝廷通知,先直接撂下担子,随后不顾眼下形式,只顾个人坚持礼法的行为,满朝上下均一致反对。因为倘若求和不成,战还是要打的,岳飞你一个人撂挑子,让大家如之奈何?

但这些人的反对显然都无效。最后还得是高宗赵构耐着性子,亲自表态,先是命宦官邓琮到东林寺请岳飞起复,岳飞则是“欲以衰服谢恩”,邓琮带着皇帝使命来的,哪里肯允,但岳飞毕竟是岳飞,曾经连皇帝赵构的密令都能不答应,何况邓琮只是皇帝身边的宦官呢,邓琮好赖话大概都说尽了,但岳飞硬是“三诏不起”,估计邓琮想哭的心都有。

面对这样的岳飞,邓琮是没脾气,但高宗赵构则大发脾气。赵构接着派遣的则是一众岳家军的将官,其用词极为峻切。如“至今尚未祗受起复恩命,显是属官等并不体国敦请”、“如依前迁延,致再有辞免,其属官等并当远窜”等等。

赵构表达的意思很简单,要是岳飞还是要坚持受孝三年,你们这一众被岳飞提拔上来的岳家军军官也都“并当远窜”。一句话,岳飞不回来,你们大家通通一起滚蛋。

可想而知,一众将官的压力多么大。各种推心置腹、苦口婆心的话语不要钱一样回荡在庐山,庐山大概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一度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但即便如此,岳飞就像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的那粒铜豌豆,谁的话都不好使,于是大家只能彼此干瞪眼。

可即便如此,赵构还是耐着性子,又一次发出第三道“起复诏”,并且特地说明“帝书赐岳飞”。期间还有主战派李纲也单独给岳飞写信说:“宣抚少保以天性过人,孝思罔极,衔哀抱恤”,先是给予理解和肯定,接着再恳切希望他不要“以私恩而废公义”,从而“幡然而起,总戎就道,建不世之勋,助成中兴之业”。

如此“三顾庐山”之下,岳飞终于下了决心,放弃礼法,将母亲姚氏“刻木为像,行温凊定省之礼如生时”,这才重返鄂州,继续带兵镇守襄汉。

眼见这样倔强又一根筋的岳飞回到岗位,高宗赵构终于得以缓了一口气,但内心显然已是十分之累。

09


再次出山的岳飞果然不负众望,宛如猛虎下山。先是攻克虢州,缴获粮食十五万石,收降敌众数万。随后进兵至长水县,几战几胜,影响非常不错,中原纷纷响应。同时还派人焚烧了敌军屯在蔡州的粮草。

而后伪齐刘豫派遣儿子刘麟、侄子刘猊分路侵犯淮西地区,一时间刘光世准备放弃庐州,张俊打算放弃盱眙,同时上奏要求朝廷召岳飞率军东下,想让岳飞部队抵挡刘豫军锋芒,从而使自己军队得以退守自保,这二人都是欲坐享其成而不愿损耗自身,只想做渔翁。

作为前期岳飞的又一金牌辅助,曾经夸过“岳侯神算”的张浚极力表示反对,说:“岳飞军队一动,那么襄汉地区又靠什么控制?”

但同时高宗赵构的心理也是担心张俊、刘光世二人相对废物,根本扛不住,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排岳家军前去,旋即命令岳飞东下。

前文我们说过,当初岳飞自破曹成、平定杨么以来,前后数年,全是于盛夏酷暑季节行师用兵,以至于岳飞患了“眼疾”,还一度以此缘由直接提出辞职。而此时,岳飞眼疾的病情比之前还严重,但这次岳飞一接到诏令,毫不犹豫地当天便率军启程出发,结果还没有赶到淮西,伪齐刘麟军便已被击败。

岳飞这一宛如投桃报李般的行为,也确实令赵构高兴了一番,甚至对赵鼎说:“刘麟败北不足喜,诸将知尊朝廷为可喜。”

这也很清楚的表露了赵构本人的价值观,即国内武将潜存的威胁更胜外敌金人和伪齐的威胁。打不打败、击不击退敌人,收不收复中原其实也就那样,但武将听不听话是至关重要的。

10


就这样到了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又一次入朝见高宗赵构时,赵构问话道:“卿得良马否?”

向来沉默寡言的岳飞,大概又觉得到了讲道理的时候,不过这次巧妙得多,讲了一个马的故事:

说臣有两匹马,其中一匹能吃能喝,但不是精料不吃,不是洁水不饮。披甲奔驰之际,开始并不快,百里后才开始奋起加速,还越跑越有劲。卸甲之后,气不喘,汗不流,宛如无事。这是能吃喝但却不暴食滥饮、力量充足却不逞一时之速,这是马中良才,却不幸相继死亡。

如今所乘马匹,每日吃的不过几升,且吃不择食、饮不挑水,缰绳尚未握好,便已踊跃急奔,跑了不过一百里,便力竭而喘汗交加,如同倒毙。这是吃喝不多且容易得到满足,喜好逞能卖弄且力量容易枯竭,这是马中庸才。

赵构一听就明白了,岳飞这是在点自己。但对于向来都是直来直去的岳飞来讲,这已经足够婉转,所以赵构还是很高兴,并给予高度肯定:“卿进议论极进。”

我们看,这非但是“进”,还是“极进”。可想而知,过去岳飞常规性的议论,曾让赵构有多难以接受。现在的岳飞,在官场上终于有了一定进步。赵构也就拜岳飞太尉及湖北、京西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另外,岳飞的进步还不仅仅是这一点。早在南宋初年,曾一度流行的“还二圣”的政治口号,二圣即是指被俘的高宗赵构的爸爸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这个口号最初其实就出自宋高宗自己的即位诏中,就有“同徯两宫之复”之语。

之前跟着喊“迎二圣”口号的岳飞,也有了大转变。比如就在另一次上书的《乞出师札子》里,岳飞就只说“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

对于早就过时的政治口号,他也不提了。主要还是陈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不论是“二圣”还是“渊圣(宋钦宗)”都不说了,并且只将钦宗包括在所谓的“天眷”之中。这都是岳飞的进步。赵构看在眼里也很高兴,亲自批奏表扬岳飞“事理明甚,有臣如此,顾复何忧”。

另外,高宗赵构也给岳飞实际好处。比如下令说:“中兴之事,朕一任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随后就真下令将王德、郦琼的部队隶属岳飞指挥,还下诏令晓谕王德等人说:“听飞号令,如朕亲行。”

可以说这段时间内,岳飞荣誉头衔、官职、兵权都是更上一层楼,用现在的话说,仿佛已是达到了此前未及的人生巅峰。但巅峰往往也是险峰,就好像“或跃在渊”的龙飞到极致,只得“亢龙有悔”了。

11


因为赵构一度很爽快地表示过“进止之机,朕不中制”、“中兴之事,一以委卿”等等一系列令岳飞既宽心又振奋的话语后,岳飞也是一直积极地做直捣中原的准备。

而此时主和的枢密使秦桧终于粉墨登场,在秦桧的“点醒”之下,赵构意识到不对劲,便想反悔,从而不将之前王德、郦琼的兵马再分给岳飞。

于是派右相兼都督的张浚见岳飞。等到张浚和岳飞二人论兵时,张浚一口气连说了王德、吕祉、张俊、杨沂中等等一系列人都可领这队兵马,而岳飞都认为不可。

比如在张浚说道张宣抚张俊时,岳飞就表示这是我过去的老领导,但这个人“暴而寡谋”。说到杨沂中时,岳飞就说此人“岂能御此军哉”!

似岳飞这般性格,这般直言不讳的言论,也确让岳飞在有意无意间得罪了许多人。比如岳飞这里提到的老领导张俊,以及杨沂中,后面就都将背刺岳飞。

面对岳飞这般言论,也让张浚很不高兴,当即发了点脾气:“浚固知非太尉不可也!”这时候岳飞的官职已是太尉。

岳飞脾气更大,当即义正词严表示:“都督您既然郑重其事地征求我的意见,我不敢不全部说出我的愚见,哪里是想得到这支兵马的指挥权呢?”

说完之后,岳飞当天就上奏请求解除兵权,且又是不等皇帝首肯,自顾自地就步行回庐山,在母亲墓旁搭建一座小屋,就要服满之前未完丧期。

岳飞这一行为,直接令原本算是统一战线的张浚恼羞成怒,是彻底得罪了张浚。

于是张浚一方面上奏赵构说“岳飞积虑,专在并兵,奏牍求去,意在要军”。一方面又奏明朝廷让张宗元任宣抚判官,用来监督岳飞的军队。

对于岳飞这种又一次说不干就不干的行为,高宗赵构当然也是恼怒至极,但他却比张浚脑子好使,也足够克制。当即派人请岳飞出山。

这一段,《宋史》里说得很简洁:“帝累诏趣飞还职,飞力辞,诏幕属造庐以死请,凡六日,飞趋朝待罪。”

实际上,赵构是又一次连哄带骗,连吓唬带讨好地自己下诏。

然后又令岳飞的将士去庐山请其出山,不仅是请,还是“死请”,请不到就集体自杀庐山。这样整整磨了六天,岳飞这才终于答应再度出山。

当然,决定出山的岳飞还得先到“行在”建康府,向高宗赵构请罪。岳飞表示应当对自己“明正典刑,以示天下,臣待罪”。

赵构的回答,也相当微妙:“卿前日奏陈轻率,朕实不怒卿。若怒卿,则必有行遣。太祖所谓犯吾法者,惟有剑耳!所以复令卿典军,任卿以恢复之事者,可以知朕无怒卿之意也。”

一方面是再三表示我不生气,但另一方面却又有意无意地提到“犯吾法者,惟有剑耳”。可以说是绵里藏针,是在宽慰里夹着警告。而赵构内心长久积郁的恼恨与不爽,由此可见。

12


等到绍兴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在高宗赵构和张浚的错误决定下,南宋军队原隶属刘光世所部的统制官郦琼、王世忠等最终发动叛乱,带领全军四万余人,裹胁着百姓十余万投降金人傀儡伪齐刘豫,这便是著名的“淮西兵变”。

对此,赵构本人痛哭良久,悔恨不已 。另外一方面右相张浚也同样追悔莫及,引咎辞相。

同时,这是南宋时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甚至也可以说是岳飞的转折点。因为这一事件直接使得主战派的右相张浚离开政坛,而议和派秦桧却反而得以觊觎空出的相位,并一步步真当上了宰相。

当朝廷在对金人到底“是战是和”的重要国策摇摆不定,甚至是掀起激烈的冲突之时,也就使得一向颇为任性的岳飞终于从备受信任到倍受猜忌。

这么一来,由王德、郦琼的兵马归属问题,所引发的“淮西兵变”,使得这一事件里最为关键的高宗赵构、右相张浚、太尉岳飞三人是三败俱伤。而让秦桧坐收渔利。

同时“淮西兵变”这一重要事件,也让赵构前所未有地认识到这些在外军队的武将及属下都是极不可靠的。虽然这些军队名义上是国家的军队,但实际上,其性质多半还是私家军队,如“刘家军”、“韩家军”、“张家军”等等。

哪怕向来是以“精忠”著称且战斗力超强的“岳家军”,因为其私人程度甚至更高,相应的危险程度也就越高。所以赵构对岳飞及其军队的防范之心,当然也就更盛。

同样在这一年,已受猜嫌的岳飞非但不谨小慎微、明哲保身,反而又做了一件更加敏感大胆的事情。

当岳飞听说金国欲在汴京立钦宗之子,就上疏高宗赵构请立太子以安定人心。
“立太子”这般涉及到皇权交替极端敏感的话题,向来都是随大流为好,能做到缄默不言则是最好。更何况南宋朝廷,尤其是高宗赵构本人对这一事件态度更是微妙。

因为赵构的亲生儿子早夭,他本人后来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当时的太子则是当初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伯琮,后改名为赵瑗。但赵构本人却并不甘心自己不能生子,还奢望着自己能够再生一个孩子,所以对于确立赵瑗为太子这一事,他并不热衷,甚至是能拖则拖。

当时同行的薛弼就很明白其中的敏感性,便劝岳飞,作为在外领兵的大将,应该明哲保身,应该避嫌不参与这种立储的大事。但岳飞是义正词严地回答他:“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

“不当顾虑形迹”,可见岳飞在政治上确实是幼稚、懵懂、颟顸到了一定程度。而且就在岳飞得见皇太子赵瑗时,也曾一度踩雷,《宋史》就记录了这一段:“飞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

不能想象,这种话势必将传到高宗赵构的耳里。可这让赵构又怎么想呢?立储这样的大事,我都没定呢,你岳飞倒是先拍板了?

再者,你岳飞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遇见太子就是社稷得人了,那现在的我赵构算啥?我赵构就不能中兴基业了?就让社稷就蒙尘了?岳飞的相关言辞和态度,无一不再显示出岳飞在政治上的低能。哪怕在军事上,他是超能的。

后来赵构与岳飞相见,关于立储事件,赵构的回答便是冷冷的:“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与也。”

赵构毕竟是赵构,眼下岳飞还有足够的利用价值,赵构便能又强忍情绪,就让薛弼去劝解岳飞:“飞意似不悦,卿自以意开谕之。”

尽管如此,赵构对新上任的左相赵鼎提到此事时,也是止不住的恼怒。赵鼎这般老江湖,当然知道利害,便也表示:“飞不循分守,乃至于此。”

可以说此时的外部环境,和岳飞的内在性格都已令岳飞的处境越来越不利。这一点岳飞自己或许始终没能意识到,亦或许他意识到了,但他“也不当顾虑形迹”,他并不在乎。

13


自绍兴八年(1138年)主和的秦桧为相后,高宗赵构也愈发偏向主和。

或者从根本上来讲,赵构一系列重用岳飞、韩世忠等武将的行为,本就是为了让主和的秦桧等能够有资格向金国议和,且最终议和成功,得以偏安一隅,从而保证自己个人的安全和利益。

对于赵构这一点于大敌当前时不得不用武将来以战求和的心思,秦桧是非常心领神会的,就连武将当中的老油条张俊,老江湖韩世忠也都逐渐明白,于是张俊该见风使舵的就见风使舵,韩世忠是该隐退不做的就隐退不做,所以这几位在当时也都算是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唯独意识不到赵构心思且舍命要北伐的唯独岳飞一人。在岳飞的认知里,大概是皇帝既然用我打仗,那我就非得收服中原不可。是故经常可见其他诸军撤退,而岳飞选择孤军深入。

也就是说同样是出兵打仗,赵构本人是为了以战议和,而岳飞则是要一战到底。对于最为顽固的主战派岳飞来讲,就没有议和的可能性,这是绝无半点回旋余地的事情。

这么一来,岳飞同赵构之间既滋生了最根本的分歧。同时呢,岳飞也丢失了自己最后的转换空间或退一步的余地。

对于岳飞的固执,或者说考虑到武将们的态度,赵构也曾做过一定努力,试图让武将们也接受议和。为此赵构特别赐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三人新的封号和官爵,同时面对最为固执的岳飞则提为开府议同三司,而固执的岳飞连上四折,表示拒不接受。

如此一来,在赵构的眼中,国内的武将的威胁终于胜过比金人的威胁。而首当其冲的第一威胁,就是最为“精忠”的岳飞。这说起来特别荒谬的一件事情,就这样一步步演变成了现实。

14


绍兴十年(1140年),始终高呼酣战的岳飞终于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北伐。

相对来讲,这也是岳飞历次北伐形势最好的时候,好到什么程度呢?非但是北方的抗金义军和岳家军连成一片,“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就连大批的金军将领也都或明或暗的纷纷投降。

这一度令岳飞高兴到发出豪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这也是成语“直捣黄龙”的出处。之所以将“喝酒”说是豪言,也是因为当初岳飞好饮,而赵构曾鼓励说:“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岳飞于是戒酒。

而如今的岳飞是真看到了希望,看到多年以来的理想似乎就近在咫尺,已然唾手可得。

如果真有岳飞端起酒杯痛饮的那一刻,岳飞大概会想起当初老领导宗泽狂呼过的“过河,过河”声。

可也就是现在战争形势最好的时候,连金国的战争狂人金兀术都直欲弃汴京而去的时候,同时也变成了岳飞个人命运最差的时候。

此时,就连金国的一位书生都能看出自古以来就没有权臣在朝廷内把持朝政,而大将还能在外建立功勋的事例。如今的岳飞自保尚且不能,更何况还想成就功业呢?于是金兀术便不再渡河。

果然,即将直捣黄龙的岳飞,引来的不是鼓励,不是嘉勉。而是一道又一道用词极为严峻的退兵诏令,和一日连下的十二道金字牌。

于是岳飞愤然落泪,下令班师,仰天长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这时候的岳飞终于明白朝廷就不愿意他抗击成功,但他也并不敢归罪于赵构,只能指向秦桧。

于此同时是百姓们拦住岳飞的坐骑同样痛哭。这大概是另一版本的“遗民泪尽胡尘里”。这是极端的希望转瞬变成极端失望的眼泪,是悲伤到极点的眼泪。

现在我们不难发现岳飞的一生有太多太多优点。他至孝至顺,母有痼疾,药饵必亲。他治军严谨,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正直清廉,推崇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他是汉时的霍去病:“敌未灭,何以家为?”是蜀时的诸葛亮:“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岳飞就是岳飞,“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然忠愤激烈,不挫于人”。

然而,我们同时还能发现的是,当这样一个满是优点的英雄,处于一个本身扭曲、崩坏、黑暗的环境体系之中,一切的正确的将不再正确,一切的优点都扭曲成了不合时宜的缺点,当对的变成错的,白的变成黑的,满腔热血注定就只能徒自空流,浑身肝胆得到的就只能是千疮百孔的创伤。

当然,通过前文,我们也可以说发现岳飞也有很多的过错、很多的失误。比如“不讲政治”、“特立独行”、“过于刚烈”、“过于任性”等等。但这些只是让我们能够明白或理解高宗赵构为什么要对岳飞动手?能够了解赵构的心路历程。但并不代表赵构等人杀岳飞行为就是对的,岳飞就是该死的,以及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容忍的。

实际上,这是因为整个大环境的扭曲以及人性的扭曲,从而导致的价值观扭曲。也正因为是处于扭曲错误的世界里,方才显得原本正确的岳飞是错的。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哪有那么多的对错之分?其实不是的,孝顺、善良、忠义、清廉、光明等品质永远都是对的。

在这样不公道、不正义的特殊环境里,赵构者自私自利,秦桧者落井下石,张俊者见风使舵,令人看不到光明和光亮。那些失落在胡尘里的遗民能去指望赵构、指望秦桧、指望张俊么?就连身为皇帝赵构的爸爸宋微宗、哥哥宋钦宗也都指望不上赵构。

更何况这些苍生黔首们似牛马、如猪狗,他们是匆匆的暂时漏网的鱼,是茫茫的无枝可栖的鸟,它们除了不是好端端的完整的人,其他什么都是。

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万俟卨等通过秦桧上报奏状,提出将岳飞处斩刑,宋高宗赵构当日亲自批复:“岳飞特赐死。”  

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而金国诸将闻讯岳飞已死,酌酒相贺。

至此,高宗赵构终于用岳飞之死签定了他心心念念的《绍兴和议》,从而获得满满的安全感。

同年,南宋以称臣赔款,南宋向金称臣,金册宋高宗赵构为皇帝。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南宋均须遣使称贺,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其中最为讽刺的一幕是,此时割让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一寸寸土地,都是曾经岳飞和无数将士们一场又一场战斗中用血淋淋的鲜血和鲜活的生命换来的。

此刻,军民泪尽奇冤里,王师无望年复年。

参考资料:

1、 脱:《宋史》、《金史》

2、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3、岳 珂:《鄂国金佗粹编

4、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5、李新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6、王曾瑜:《尽忠报国:岳飞新传》

7、程  圩:《试论南宋初武将权力地位的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