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首最美的《折桂令》,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云端书馆 2023-02-16 发布于河北

折桂令是由唐宋词牌演变而来的一个曲牌。

它一名“秋风第一枝”,又名“广寒秋”“蟾宫引”“蟾宫曲”“步蟾宫”“折桂回”“天香引”,

它是元曲中属变化较多的曲牌,它是北曲双调“新水令”联套里第一支上板的过曲,几乎是这个联套里不可或缺的一支过曲。

1、《折桂令·春情》

徐再思 〔元代〕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这是一首闺妇思夫之作。题目为“春情”显然是写男女的爱慕之意,而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读来侧恻动人。

这首曲子的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中;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宕开一笔,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透露出少女心中所思。全曲一气呵成,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天成而曲折尽致,极尽相思之状。

2、《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清代〕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

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该曲出自《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哀江南》。此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此曲突出描绘了战后南京荒凉残败,萧条冷落的景象,表达了因昔盛今衰而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人类社会环境形成了物是人非的情感冲击,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3、《蟾宫曲·梦中作》

郑光祖 〔元代〕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这首小令题为《梦中作》,其实是将梦境与作者对往事的刻骨回忆融合起来,采取了亦幻亦真,以幻写真的方法。

此曲写情俗而不浮,艳而不冶,借用一些典故加以暗示,含蓄不露。此曲以“幽梦”始,以“思量”结,中间逐层递转,或化用典故,或描画景物,或勾勒人物,或内心独白,巧妙自然地构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一种缥缈的梦幻境界,使这首小令增添了一种朦胧美。

4、《折桂令·荆溪即事》

乔吉 〔元代〕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

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

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冬日的一个黄昏,乔吉来到江苏宜兴县境内一条通向太湖的小河荆溪岸边,看到了一片荒凉的景象,一时感从中来,于是发而为曲,写下了这首讽刺性很强的作品。

这首小令所描写的荆溪荒凉景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它是元朝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在民族压迫和官僚地主压榨下被贱称为“南人”的江南人民的穷困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狐狸样瓦”“乌鼠当衙”的黑暗现实的痛恨。

5、《蟾宫曲·九日》

张可久 〔元代〕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九月九,登高游览,看见萧疏的秋景,看见一字排开横在空中的南飞的大雁,不禁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写下这首小令。

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6、《蟾宫曲·送春》

贯云石 〔元代〕

问东君何处天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

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

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

询问春天到哪里去了?落日下杜鹃鸟不住啼鸣,风吹落的桃花瓣随流水而去。远处一抹青山,芳草萋萋,隐约可见天际的残霞。大好春光,随着柳絮要被吹到哪里去?追逐着淡淡的香味粘在谁家门窗上?在这暮春的时节,往日爱弹的琵琶,现在懒得去理它。人倚在秋千架上,静静地看着月光透过窗纱。

这首曲子写暮春景色,表达了浓浓的惋春、惜春、伤春之情。全曲通篇用问答方式进行,词意转折跌宕,题为“送春”,而全篇不着一个“送”字,处处不现“春”字,纯以自然景象与人的活动罗列来加以描绘,别有一番情趣。

7、《折桂令·想人生最苦别离》

刘庭信 〔元代〕

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

娇模样其实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

穷家活逐日绷曳,才过了一百五日上坟的日月,早来到二十四夜祭灶的时节。

笃笃寞寞终岁巴结,孤孤另另彻夜咨嗟。

欢欢喜喜盼的他回来,凄凄凉凉老了人也。

想人生最苦的是离别,鸿雁杳无踪迹鱼儿沉入深处,书信断,音讯绝。娇美的模样好屈辱,大好的时光有谁曾经受用,穷家的日子一天天难以支撑,才过了一百零五天上坟扫墓的日月,又到了二十四日夜晚祭灶的时节。实实在在的终年祈祷,孤孤零零通宵叹息,欢欢喜喜把他盼了回来,凄凄凉凉人已老了头发已斑白。

刘庭信的这组曲 《忆别》共十二首,通过一个女子之口,唱出与爱人离别的心情。整个组曲以“想人生最苦离别”为题旨,先用这一句概括,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描述。这首就其中一首。

8、《折桂令》

周德清〔元代〕

倚蓬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

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

酱瓮儿才罄撒,盐瓶儿又告消乏。

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坐在破烂的窗前,抬头屋顶漏,低头水积洼,家里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需品都凑不全。柴如灵芝般珍贵、油如清晨甘露般难采取,米贵如丹砂,其他的所剩无多。生活七大件短此少彼,倒也真够贫穷。人过的是这样的日子,哪还顾得上去“折柳攀花”、放浪生活呢?

这首小令不仅仅是作者的自述,更是对当时整个社会景况的一种反映。小令明白如话,对“七件儿全无” 进行铺排,洋洋洒洒写来,淋漓尽致。在铺排直叙中又善于不断变化,显得错落有致。结尾变悲叹为愤激,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9、《蟾宫曲·冷清清人在西厢》

汤舜民 〔元代〕

冷清清人在西厢,叫一声张郎,骂一声张郎。

乱纷纷花落东墙,问一会红娘,絮一会红娘。

枕儿余衾儿剩,温一半绣床,闲一半绣床。

月儿斜风儿细,开一扇纱窗,掩一扇纱窗。

荡悠悠梦绕高唐,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

西厢里莺莺姑娘独处无伴,不禁暗暗唤一声张郎又骂一声张郎,说不清心中的情感。看东墙角下落花乱纷纷铺满,她召来红娘问上一会儿,又絮絮叨叨缠着她说个没完。入夜上床,枕头被子都显得那样宽缓,绣床上暖一半冷一半;月亮渐渐西下,风儿微微,纱窗开着一扇闭着一扇。终于梦见了同张生欢会,若即若离,似真似幻。莺莺姑娘一方面柔情牵缠,一方面又觉肝肠寸断。

这是作者运用“借树开花法”的又一杰作,借人所熟知的《西厢记》题材进行发挥。作品缠绵悱恻,情韵悠长,写景、言情、描摹人物形象,俱能入木三分。从形式上看,本曲别具特色。

10、《蟾宫曲·弊裘尘土压征鞍》

白贲 〔元代〕

弊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剑萧萧,一径入烟霞。

动羁怀西风木叶秋水兼葭,千点万点老树昏鸦,三行两行写长空哑哑雁落平沙。

曲岸西边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槎,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

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伤感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这首小令描写了萧瑟苍凉的秋野景色,抒发了羁旅之人伤感凄凉的情绪,意境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极其相似,但境界更为阔大,描绘更为细致,构思和结构也有所不同,可以说各有千秋。

这首小令开头四句隐含旅愁,接着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天薄暮图,篇末才点明“离人又在天涯”,把离愁乡思一气呵出。全篇语言清丽,情景交融,其主要特色首先是捕捉形象的手法高明,其次是善于运用反衬的手法,其三是衬字多,但多而不杂,运用得圆转灵活,体现了郑光祖散曲创作的某些特色。

11、《折桂令 相思》

兰楚芳〔元代〕

可怜人病里残春,花又纷纷,雨又纷纷。

罗帕啼痕,泪又新新,恨又新新。

宝髻松风残楚云,玉肌消香褪湘裙。

人又昏昏,天又昏昏。灯又昏昏,月又昏昏。

元曲多闺愁宫怨之作,而兰楚芳这首小令独以其纯朴平淡之文笔、轻缓沉郁之节奏及其朦胧意象的交叉跳跃而引人注目。

这首小令用语平淡,但叠词叠句的运用和跳跃意象的制造使其独具特色。而且还做到了“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显得既老练成熟,又清新自然。《太和正音谱》中说“兰楚芳之词如秋风桂子”,这个评价是较为贴切的。

12、《蟾宫曲·沙三伴哥来嗏》

卢挚 〔元代〕

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

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

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渰着个琵琶。

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这首曲所写,是田家生活的一个剪影:两位农家少年,一个叫沙三,一个叫伴哥,刚刚从河里捞虾回来,两条腿上还沾满了青泥。他们来到了太公的庄上,在绿阴掩映的杨柳树下,撞开西瓜,大吃一顿。一旁的小二哥无缘分享,馋得口水滴答流淌,背朝天趴在石碾子上,活像一面琵琶扣放。放眼四望,荞麦花雪白白开,豆苗儿碧油油的长。乡村生活没有是非竞争,一切都平静如常,真是一派农家欢乐的景象。

这是一幅古风犹存的世外桃源图。朴野的生活,泥土的气息,原始的风物,实在叫官场人、城市人艳羡不已。“快活煞”体现出作者找到精神家园的难以按捺的惊喜。语言笔调于朴实无华、不着痕迹中流露出淡淡的诗意。“青泥”、“磕破”等措词,都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