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课堂:《小雅·黍苗》/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2009期)

 ljian21 2023-02-19 发布于陕西


天语说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借古贤德之事,讽刺幽王“不能膏润天下,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焉”。 宋代朱熹《詩集傳》:“興也。宣王封申伯於謝,命召穆公往營城邑,故將徒役南行,而行者作此詩。言芃芃黍苗,則唯陰雨能膏之。悠悠南行,則唯召伯能勞之也。” 朱熹《诗序辨说》则反驳说:“此宣王时美召穆公之诗,非刺幽王也。”《史记·周本纪》)在其执政的四十七年中,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史称中兴。作为一代中兴贤君,周宣王重用了一批贤能之人,如仲山甫、尹吉甫、方叔等,《黍苗》诗中所赞美的召穆公召虎也是当时一位文武双全的贤才。诗中所述召伯营谢邑的事发生在宣王鼎盛时期。

赏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关于此诗,众说纷云。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借古贤德之事,讽刺幽王“不能膏润天下,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焉”。

宋代朱熹《詩集傳》:“興也。宣王封申伯於謝,命召穆公往營城邑,故將徒役南行,而行者作此詩。言芃芃黍苗,則唯陰雨能膏之。悠悠南行,則唯召伯能勞之也。”
朱熹《诗序辨说》则反驳说:“此宣王时美召穆公之诗,非刺幽王也。”
  《史记·周本纪》)在其执政的四十七年中,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史称中兴。
作为一代中兴贤君,周宣王重用了一批贤能之人,如仲山甫、尹吉甫、方叔等,《黍苗》诗中所赞美的召穆公召虎也是当时一位文武双全的贤才。诗中所述召伯营谢邑的事发生在宣王鼎盛时期。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周宣王时期,周宣王继位后,作為一代中興賢君,周宣王重用了一批賢能之人,如仲山甫、尹吉甫、方叔等,召穆公。
召穆公也是當時一位文武雙全的賢才。今天的这首诗写的就是召穆公。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3年),周宣王命令召穆公率师伐淮夷。面对长江汉水,波涛滚滚,出征的将士意气风发。周宣王向召虎颁布命令:“开辟四方,扩我大周疆土!”不为安逸,不为游乐,要对淮夷进行征伐。前路已经出动兵车,树起彩旗迎风如画。不为安逸,不为舒适,镇抚淮夷奔赴疆场。长江汉水,浩浩荡荡,召虎率军征伐,不扰民、不过急,以王朝政教为准,经营边疆料理天下。淮夷被平定,许多国家向西周臣服,领地直至南海之滨。
周宣王命召虎:“进行巡视疆土,进行宣扬政教!”文臣、武将皆受其命。召虎成为保卫国家的重臣。
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4年),方叔伐楚,最终,方叔大破楚国,迫使楚国臣服。
召虎在方叔伐楚获胜的基础之上,领兵从江汉地区出发,兵锋东向,麾指江淮,斩杀诸多敌人,大破淮夷军众。分军搜讨,西起息、蔡之地,东到大海之滨,北起徐国之地,南至长江岸边,遂廓定江淮地区。所过之地,淮夷尽皆被征服,其降者不可胜数。
周宣王命召虎:“进行巡视疆土,快速治理整修谢邑!”
召公听到后立刻说:“臣定当建好谢邑,不负大王所托。”
第二天,召公领命带领军队浩浩荡荡向谢邑进发,部队一路向南,一路上,召公看到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黍苗,一片片田地生命力是多么旺盛,召公激动地说:“这是老天爷给我们的恩泽啊,春雨是多么珍贵,老天爷却下了十几天,滋润着大地,看看这些黍苗长得多么好啊,今年又是一个丰年。”一路上召公的心情特别好,他告诉大家,只要早早修好谢邑,我们就可以早点回家。所有的人听到这个消息,群情激奋,大家加紧了脚步。经过几个月的行程,终于到了谢邑。
召公立刻有序地安排人手,将高田洼地修理得非常平坦,修建井泉水并且将涌流出来的水进行过滤,看着流淌出来澄清的泉水,召公高兴地笑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召伯治谢已经完成,他不由得心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谢邑的城池修建得又高又结实,这座城池在南方的边境,只要边境稳固,我大周朝便可长治久安。这时,召公身边一位着素衣的男子激动兴奋难以言表,不由得低低地吟唱:“生长很茂盛的黍苗啊,连天的阴雨润泽它。漫长的路途向南行,召伯要慰劳这些人。你扛着重物来我推拉车,你驾车来我牵着牛走。出行的任务已经完成,召伯宣布令回家去······”在一旁的采诗官听到这首振奋人心的歌声,赶紧用笔将这首歌记录下来,于是就了今天的 《小雅·黍苗

原文:

小雅·黍苗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
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
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
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
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注释

①芃芃〔péng péng〕:茂盛的样子
②膏:润泽。悠悠:缓慢行走的样子。
③召〔shào〕伯:召穆公召虎。  劳:犒劳。 

④任:荷担,肩负。辇〔niǎn〕:推拉马车。
⑤车:驾车。牛:牵牛以助车子行走。
⑥集:完成,成功。盖:大概、大约。 归:回家。
⑦徒:徒行,步行。御:御车,驾车。
⑧师:军队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为一师。师旅:指军队。

9)肃肃:严正的样子。谢功:指治理谢邑的功绩。

10):经营,治理。
11)烈烈:威武的样子。

(12)原:高平之地。隰(xí):低湿之地。

译文

生长很茂盛的黍苗啊,
连天的阴雨润泽它。
漫长的路途向南行,
召伯要慰劳这些人。

你扛着重物来我推拉车,
你驾车来我牵着牛走。
出行的任务已经完成,
召伯宣布令回家去。

我驾着车来你步行,
你身在师中我在旅。
出行的任务已经完成,
召伯宣布命令返回。

快速治理整修谢邑,
这是召伯苦心来经营。
远征军队师旅在施工,
召伯安排得当的功劳。

高田洼地已经修平坦,
井泉水涌流已澄清。
召伯治谢功已大成,
周王心中可得安宁。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召穆公率领众将士完成建造经营治理谢邑的诗歌。全篇依循修治时间顺序叙写,言简意赅,传达出的意识却是治国的微言大义:领导者召伯(即召穆公)的威望、品德比高压、鞭打更有效,上下齐心,巨大工程圆满完成。
首章诗人用“芃芃黍苗,阴雨膏之。”起兴,雨润万物,给干涸的土地以营养,黍苗得以生长得很茂盛。正如同召伯带着部队去建造治理谢城(今河南唐县)一样,给谢城的百姓带来安定与繁荣。同时交待了南行的时间:春夏之交。正因为如此,在召公的带领下。谢邑的营建才会那样迅捷而有序。“悠悠南行,召伯劳之。”漫长的路途向南行,召伯要慰劳这些人。然而南行的路途遥远,召公体贴士兵们,在路上对大家很是照顾并时常犒劳大家。从侧面反映召公文治武功卓著品德高尚。
二章诗人写在大家齐心协力下,很快到达目的地,人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营建工作开始紧张并且有序进行。“我任我辇,我车我牛”你扛着重物来我推拉车,你驾车来我牵着牛走。写出兵卒在营建谢邑中规模宏大,营建工作的辛苦紧张有序。“我行既集,盖云归哉。”出行的任务已经完成,召伯宣布令回家去。从此句可想像出召公说大家只要早点完成建造工作,就可以早点回家,大家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兴奋之情,也可从侧面衬托出建造工作时间的长,工程的浩大。
三章同二章一样,都在写建筑谢城的辛劳有序和时间的长,及士兵们的经过艰苦卓绝的辛劳,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驾着车来你步行,你身在师中我在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出行的任务已经完成,召伯宣布命令返回。尽管思乡之情非常急切,但大家在有序辛劳的同时,语气之中却没有丝毫怨怒,反而是欢快和谐的,因为召公说了,早点完工就可以早点回家。
四章:诗人继续赞美召公建造谢邑这样庞大工程的功劳。肃肃谢功,召伯营之。”快速治理整修谢邑,这是召伯苦心来经营。这么快又有序的把一座城邑建好,主要还是召公指挥得当,安排有序的功劳。“烈烈征师,召伯成之。”远征军队师旅在施工,召伯安排得当的功劳。
五章:诗人写召伯建造经营治理谢邑任务的完成对于周王朝的重大意义。原隰既平,泉流既清。”高田洼地已经修平坦,井泉水涌流已澄清。诗人写召公考虑周全,他平整土地、疏通河道,使昔日贫瘠的不毛之地成了繁衍生息文明开化之城。谢邑不仅是周王国之屏障,也是粮仓。“召伯有成,王心则宁。召伯修建经营治理谢邑功已大成,周王心中可得安宁。谢邑作为周王朝挟控南方诸国的重镇已建成,周宣王心中当然安宁舒坦多了。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首章以雨润黍苗起兴,交代了众人南行千里去谢邑行役,及召伯对大家予以慰劳之事。二、三、四、五章结构上层层递进,节奏语气上充满了赞美与歌颂。颂扬召伯将规模甚众情绪热烈的劳动大军有序地组织起来营建谢城的卓越的组织才能,这也正是雅诗的雅正特点。
《诗经》成书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对于《诗经》中各首诗的解释,历来学者皆以己之理解而揣测诗义,由于各人见解不同,各朝各代学者风气不同,对其的理解也有各方面的差异。余阅读《诗经》之时,以其内容历史阐释,或有所不足,希望使后人读《诗经》时,能够在理解上有所帮助。仅此而已。

天语小诗:

为《小雅·黍苗而作
是谁拨动了
最美丽的琴弦
在镐京的街头
将你怀念
千年的诗篇
久别的眷恋
赞美的声音
沿着历史的长河
传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