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周期?二次育肥?了解养猪专业术语,提升投资水平!

 theola 2023-02-19 发布于山西

什么是猪周期,以及猪周期的变化

什么是猪周期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图片

猪肉价格高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到很低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过往历史中,猪周期大概3-4年进行一次轮转。不过,这个规律在近些年出现了一些变化。过往养殖以散户为主,而近些年养殖行业的集中度正在飞速提升。据企业公告,截至2022年末,前20头部猪企共计持有能繁母猪约914万头,已经占到了全国总量的20.8%,较疫情前数据翻番。由于产业规模巨大,无论是增加产能还是削减产能,过程都比散户更为复杂。

另一方面,企业对于猪周期的研判也比散户更为专业。通过使用期货工具套保,降低养殖饲料成本等种种方式,使得猪周期的转换时间更为漫长,也增加了预测难度。

二次育肥:本轮猪价下跌的“罪魁祸首”

从2022年10月后,生猪价格大幅暴跌,跌幅近30%。在猪价为何下跌的研报中,有一个词经常窜入大家的眼帘,二次育肥,这个词是啥意思呢?

什么是二次育肥

二次育肥是近几年新生的一个代名词,它的意思是养殖户购买正常的出栏猪对其进行再次育肥(将其养到300斤左右的重量,正常是200斤左右)。一般经过二次育肥的猪其出肉率较高,这样养殖户就可以赚到出肉率提高后的差价,但是二次育肥有一定的风险,并且比较考验养殖户的饲养技术。

由于2022年6、7月猪价开始趋势性上涨,养殖户们纷纷提高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遂将原来正常出栏的猪进行二次育肥。本该出栏的猪没有出栏,造成8-10月时的供应变得更为紧缺,也使当时猪价开始了狂飙式上涨。随着二次育肥的猪逐渐上市和上量,生猪供应压力缓解,供需格局转变,猪价遂经历了一波惊险的“倒V”式过山车。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正常情况下8-12月每个月的出栏供应是8,8,8,8,8。然后8-10月的出栏猪被二次育肥,于是8-10月的供应量变为7,6,6。9、10月份的供应是不是就很紧张了?8-10月挪走的1和2经过二次育肥变成了1.2和2.4甚至是2.5,合起来一共是6,这多出来的6分布到原来的11和12月,11-12月的供应变成8+3=11,比原来正常的8多了37.5%,供需失衡了。

能繁母猪存栏探讨

什么是能繁母猪存栏

某一时间点上,能繁母猪的实有数。其中能繁母猪是体重达到成年猪体重的70%以上;能定期正常发情,配种,受孕,生产;身体健康,没有影响繁殖疾病的母猪。

由于养殖周期规律,能繁母猪存栏量往往决定未来10个月的生猪供应量,也即能繁母猪存栏量同10个月后的生猪价格负相关,另外能繁母猪补栏和去产能情况受猪价走势、未来价格预期等因素影响。因此,能繁母猪存栏的变化和转折趋势,是判断10个月后生猪价格走势的重要指标。

如何判断能繁母猪的存栏是多还是少?2022年3月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报告中提出:围绕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养殖场(户)保有量等核心指标,分级落实产能调控责任,稳定环保、贷款、保险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确保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该指标可作为一个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