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农历的制定规则

 cgpcgp456 2023-02-20 发布于江西
为什么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但日期反而在公历中是固定的? 为什么农历会有闰月?为什么农历闰月不像公历闰日那样,固定在某个月? 为什么有些年的腊月只有二十九天,没有大年三十? 什么时候我的公历生日和农历生日会重合? 中国古人知道十二星座吗?

虽然公历普遍推行,但大家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农历,难免会产生如上的疑惑。其实,只要了解农历的制定规则,这些问题都会不言自明。

我并非专业人士,只是之前偶然对农历的制定感兴趣,就查了点资料。以下用非专业也好理解的语言来解释一下;可能不是绝对严谨,但对非专业人士来说够用了。如有错误,请指正。


0. 农历不是“阴历”。民间常常会把公历和农历称为“阳历”“阴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阳历”指的是按照太阳运动制定的一类历法,大致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格里高利历(即现行的公历)只是阳历的一种。在阳历中,虽然有“月”的概念,但“月”只是大致反映月相周期的长度,而不反映月相的实际周期相应地,“阴历”指的是按照月亮运动制定的一类历法,把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定为一个月。伊斯兰历就是一种阴历。由于阴历不考虑太阳运动,因此伊斯兰历的新年在公历年中是逐年推移的,可以出现在公历的任何一个月份。

而中国现行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同时考虑太阳和月亮运动制定的历法。它是靠天文观测制定的,可以同时反映太阳和月亮的实际运动情况。

1.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运动确定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合称“二分”“二至”:二分指的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时刻(此时全球绝大多数地区昼夜长,所以叫),二至指的是太阳直射点落在北/南回归线的时刻(此时北半球昼/夜达到长,所以叫)。由于分和至的概念是根据太阳运动定义的,所以传统上使用阳历/公历的地区的语言里也有分和至的概念,例如英语的equinox和solstice。

二分二至是将太阳运动位置(不是时间)的周期四等分。而在农历中更进一步,将太阳运动位置的周期二十四等分,就是二十四节气了。由于二十四节气和公历都是根据太阳运动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自然也就是固定的了。但由于公历的365天和太阳运动的周期365.2422天有差距,逐年累积,所以一个节气在每个公历年中的具体日期会有一两天的误差。(从地球上来看,每经过365.2422天,太阳运动回到和开始时相同的位置;所以这个周期叫“回归年”,在历法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顺便一提,公历设置闰日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和365天与365.2422天的差距。)

确定节气,这是制定农历的第一步。

2. 农历月是根据月相周期确定的。新月出现的时刻称为“朔”,满月出现的时刻称为“望”。将每个朔所在的日子定为农历月的初一。由于农历月是根据两次朔(或望)出现的间隔制定的,因此也叫“朔望月”。由于太阳和月亮的运动是不均等的,两次朔之间的间隔平均约为29.5天,因此,一个农历月可能是29天或30天。

确定朔望月,这是制定农历的第二步。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只是确定了每个朔望月的开始结束日子,并没有确定每个月的名称。

3. 每个月的名称是由节气决定的。将冬至所在的月定义为十一月/冬月。如果两个十一月之间(不含)有11个月,那么这11个月依次称为十二月/腊月、正月、二月、……、十月。

确定每个月的名称,这是制定农历的第三步。通常,两个十一月之间(不含)刚好有11个月;但有时候会多出一个月,此时就需要设置闰月了。

4. 设置闰月是由节气决定的。当两个十一月之间(不含)有12个月时,需要设置闰月。设置闰月的规则是:依然按照腊月、正月、……的顺序依次排下来,直到遇到第一个没有中气(稍后解释)的月份;如果这个月份的前一个月是“X月”,那么这个月就叫“闰X月”。之后的月份再从X+1开始排下去。闰月的设置以十九年为周期,十九年七闰。因此,一个人的“19整数倍岁”的公历生日和农历生日会重合(文章最后有详细解释;这只是一般情况,有些人生日在19整数倍岁那天也会有一天的差距,比如我自己就是)。

所谓中气,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序号为偶数的那些节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这十二个节气。(这里有个彩蛋:十二中气和十二星座有着密切关系。详见文章最后。)

置闰,这是制定农历的第四步。

5. 最后一步就是定年了。很简单,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两个正月初一之间的时间称为一年。一个农历年的长度约为354天(农历平年)或384天(农历闰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中有以冬至为一岁的开始,两个冬至日之间的时间称为一岁的说法。换言之,传统的“年”和“岁”不完全是一个东西。“岁”其实就是以冬至为准的一个回归年,一“岁”的长度约为365天。


总结一下。

在公历中,根据太阳运动的周期,定出一年的长度为365天。每个月的长度只是大致跟月相周期的长度差不多,并不反映实际的月相变化;大小月的设置完全是人为规定。闰年的设置则是为了调和公历年365天和回归年365.2422天的差距,大致四年一闰,闰日固定在2月(也是人为规定)。

而在农历中,首先确定的是二十四节气和朔望月,它们是根据天文观测得到的,分别精确地反映太阳运动和月相周期。然后根据冬至所在的月定出十一月,并根据两个十一月之间是否多出一个月来设置闰月(具体闰几月取决于何时是第一个无中气之月)。年的起止则是最后确定的。

农历采取如此复杂的规则,是有其底层逻辑的: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历”为的就是确定农时。用这种方法,可以确保二十四节气跟太阳运动对应,以指导农业生产。而将冬至所在月规定为十一月、设置闰月、把定年放到最后,则是为了调和12个朔望月(约29.5*12=354天)和回归年365.2422天的差距,以确保二十四节气在农历年中也在有限的范围内浮动,而不像纯阴历的伊斯兰历那样,逐年偏移。

由此看来,农历的制定比公历要复杂、精巧得多;农历并不是老旧、落后的东西。


最后解释一下,闰月是如何调和12个朔望月和回归年的差距的。一个朔望月约为29.5天,因此,没有闰月的一个农历年(12个朔望月)约为12*29.5=354天。而一个回归年为365.2422天。为了保证农历年和回归年在更广的时间尺度上不存在偏移,就在两个冬至之间多出一个月的那些农历年中设置闰月。其结果大致就是“十九年七闰”。有闰月的农历年约为354+30=384天;“十九年七闰”,那么19个农历年约为12*354+7*384=6936天。而19个回归年则是19*365.2422=6939.6天。这样,19个农历年和19个回归年就重合了(注意,农历闰月的设置是由天文观测得到的,实际上并没有这3.6天的误差;前面说的“十九年七闰”以及354、384的天数,只是为了方便计算)。而在公历中,为了调和365天跟365.2422天的差距引入了闰日,这样,19个公历年和19个回归年也就重合了。所以,每隔十九年,农历日期和公历日期就会回到同一天。

(按照月数来算更简便。“十九年七闰”,那么19个农历年中有12*19+7=235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为29.530588天,19个农历年合19*29.530588=6939.69天,跟19个回归年的6939.60天相差无几。)


最后的最后的彩蛋,是十二中气和十二星座(黄道十二宫)的关系。所谓的黄道十二宫,其实就是把一个回归年中太阳的轨迹等分成十二段,并把每一段对应到一个星座。而每个星座开始的日子,正好也是中气所在的日子(定义如此,不是巧合:如正文第1. 条所说,二分二至是使用阳历/公历的地区也有的概念)。大家可以看日历验证一下,公历月中的第二个节气,就是今年下一个星座开始的日子。

虽然中国古代有着独立于西方的星座体系(二十八星宿),但早自隋代,黄道十二宫就随着佛教文化传入了中国。知名的例子是,苏东坡曾经写过:

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大概就是说:韩愈韩退之是摩羯座,我苏轼也是摩羯座,所以我俩都命不好,犯小人……是不是有星座运势那味儿了?苏轼生于北宋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历1037年1月8日),确实是摩羯座!虽然中国古代不用公历,但二十四节气是先秦时期就开始使用的。所以古人只要查一下生日在什么节气之间,就可以很容易地知道自己是什么星座了!


参考资料

  1. 《农历的编算和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3661-2017。
  2. 维基百科中跟天文、历法有关的诸条目;“苏轼”条目。
  3. 苏轼《东坡志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