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秦皇岛】长城之尾,巨龙之头,依山襟海老龙头

 晓风霁月 2023-02-20 发布于湖北

2020年1月21日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老龙头景区

  

老龙头景区位于山海关城南五公里处的渤海之滨,是明长城东部起点。另有说法是老龙头景区自身形成半岛伸入渤海之中,是长城入海处,也就是长城的尾点。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走过大漠,跨过群山,从燕山山脉婉蜒而下,直冲入海,老龙头因此得名。

  

虽然老龙头和山海关关城只有5公里的距离,但中间隔着山海关新城区,是无法坐电瓶车从关城来到老龙头的;两地之间有一条公交线路,凭套票可以免费乘坐,但收班极早,我们幸运赶上了发往老龙头的末班车,但返回秦皇岛市区只能乘坐别的公交车了。

  

虽然冬天的老龙头景区不适宜游览观光,更无法在沙质细腻的海滩上玩耍,但却让我们欣赏到了几个萌萌哒的雪人,给寒冷萧条的冬天平添了不少乐趣。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作为清代海防前哨,老龙头毁于战火。自1985年开始,山海关区响应邓小平同志的“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历时八年,经过四期工程,终于使老龙头再现昔日雄姿。老龙头呈半岛状伸入海中,墙体沿海岸线自然弯曲延伸,由石块垒砌而成,分为入海石城、海神庙、靖卤台、南海口、澄海楼、宁海城和滨海长城等七部分。

  

宁海城在明代主要是作为屯兵和操练士兵之用。据《临榆县志》记载:“宁海城在南海老龙头北,周一里有奇,高二丈奇,门二居西北二方明巡抚杨嗣昌建,设龙武营于此。”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一役后,英国侵略军根据《辛丑条约》而建兵营于宁海城内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才撤走。

  

  

时光的流逝,战火的摧残,宁海城已残破不堪,至1988年得以恢复。在清理遗址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掩埋在沙土下10米深处的遗址走向,及西门的内瓮城和部分出土文物。根据原城池的建筑用材以毛石垒砌,黄土夯筑的特点判断,可更确切地认为此城为明初所建。出于军事防御上的要求,宁海城只在城西北各开一门,城门上各有箭楼,西门内侧围以瓮城。内瓮城的设置大概是为了防止蒙古部落可能从南海绕过入海石城而转攻西门的考虑。这座半圆形的三合土建筑高5米,长59米,夯土厚15公分。其建筑结构在古代城池中实属罕见。史志中尚无记载,是研究明代防御工程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现在的宁海城当然是根据史书描述仿制的。为了让游人能更好的了解明代城池的修筑方法,山海关文物部门专门将瓮城内侧一面的夯士墙保留下来,用玻璃罩上,防止风化,以利游人观览。

  

  

  

  

龙武营为驻守老龙头的士兵生活的场所,原有守城官兵营房、粮仓、马厩、牢房等,为大明天启二年,山海关督师孙承宗所设立,1900年被毁,1992年重建,重现了士兵的生后情景,如士兵睡觉的大通铺,摆放士兵武器的兵器室等。

  

  

  

  

澄海楼,为老龙头之最高点,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其前身为明代修建的观海亭,明万历三十九年兵部主事王致中在观海亭旧址上建澄海楼。澄海楼初建时为守城箭楼,到清统一,天下一揽,澄海楼渐渐地便成为观海胜地。清康熙九年通判陈天植,乾隆八年(1743年)知县张楷均重修此楼。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山海关,一路烧杀抢掠,老龙头炮台被毁,澄海楼被毁之一炬。1985年修复老龙头时,重建了澄海楼。

  

  

重建后的澄海楼完全按照明式建筑复原。九脊歇山顶,二层楼,建筑面积327.76平方米,高14米。澄海楼下方的平台上海风凛冽,我放弃了下去走一走,亲身感受先祖“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念头。


  

  


老龙头景区虽然绝大部分都是仿制重建的,但模仿到位精确,若干年后,也是古迹了;我并不排斥这样的古色古香的新建筑。不过景区太大,不能一一涉足,只能捡自己感兴趣的游览拍照;文中很多资料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