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访秦皇岛之山海关老龙头

 曾经的银行老王 2019-09-01

老龙头景区是山海关重要的两大景区之一。

人们去秦皇岛旅游首先想到的是北戴河、南戴河和黄金海岸。

但是秦皇岛更有文化底蕴的是山海关。而一般在山海关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天下第一关。除了山海关之外,老龙头同样值得人们去凭吊和观览。

老龙头坐落于河北省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是明长城的东部入海处,向东接水上长城九门口。为什么叫老龙头呢?如果说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横亘在华夏大地上,那么东端在山海关城南公里4处之插入海,入海石城既是明长城东部起点,更犹如中华巨龙的高昂龙头,因此称为老龙头。

在略有些凉意的秋风中,我们来到了老龙头景区。早晨的老龙头在海风中还是冷冷的感觉,所以虽然这里的天气预报温度与山海关相同,但是却比山海关要感觉到更冷。

老龙头景区由宁海城、入海石城、澄海楼、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组成。是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新兴的明王朝为了防御女真族和蒙古族的入侵,命大将军徐达携常遇春和胡大海镇守山海关,并奉命修筑长城,老龙头长城也应运而生。但真正出现入海石城还是在200年以后, 1579年民族英雄戚继光又修建了入海石城。从此,这座海中高墙,北接靖虏一号敌台,构成封锁海面的制高点,南漫万顷波涛,组成了雄奇险峻的海上城堡。

我们来到了老龙头的第一个景点,宁海城。宁海城内校场、龙武营、将台等军事建筑展示了明代要塞风貌。目前的宁海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明代军营,城内有兵营区——龙武营,武官府邸——守备署、把总署,祭祀先驱将领的显功祠,以及请神护佑的龙王庙和关帝庙。

从宁海城向前走,就到了澄海楼。澄海楼是老龙头的制高点,是观海的胜地。澄海楼最上方的牌匾上有胸襟万里,显示着面朝大海的宽广的胸怀,据说为明代大学士孙承宗所题。另外一块匾额“元气混茫”和一副楹联“日光用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都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其东西墙壁镶有清代皇帝及文人咏澄海楼诗作的卧碑,楼内陈列着老龙头出土文物和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题诗。

左侧有明代的火炮,下面是“御碑亭”。背对澄海楼、面朝大海,可以感受到俯瞰大海的气势和雄伟;

在澄海楼的下方有一块“天开海岳”碑,字体浑厚古朴,遒劲苍郁。这块古碑很古老,有专家鉴定说是唐碑,传说这是唐代名将薛仁贵当年东征高丽时所立,所以当地群众口口相传叫“薛礼碑”。这四个字将老龙头一带海阔天高,山岩耸峙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有人说,老龙头美景的最好概括就是“天开海岳”这四个字。“开”可以做“开创” 讲,也可作“开拓”讲。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老龙头美景在天地间展开,是大自然赐予的天造地设的海山美景。

老龙头最靓丽的地方就是入海石城。据说是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相传,当时戚继光是为防止蒙古骑兵趁退潮或冬季枯水季节从海边潜入,动员土兵修建这座海上石城的。这座海上石城的基础非常牢固。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工艺使得海上石城竟然历经海水几百年的冲刷而不毁,有说是在海底反扣了许多铁锅。是不是反扣铁锅我们不知道,但是巨大的石头却是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让人凭观。

从“入海石城”面朝大海,只觉得石城吞吐海浪,激起飞涛如雪;极目远眺,海天一色,巨浪奔涌,气吞海岳,使人心襟大开,豪情满怀。由于是深秋,迎面的海风吹的人瑟瑟发抖,简单地照几张相、看了看大海,只能匆匆地离开了入海石城。

在老龙头景区,还有海神庙供奉的是四海之神中的北海之神,而北海之神的管辖范围竟然是日本海;海神宫的后面是天后宫,供奉的是妈祖。供奉海神和天后,是为了祈祷渔民出海平安、四海升平的良好愿望。

而徐达点将台则说明这里曾经是一个战场,是一个烽火硝烟的地方。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 ,老龙头首当其冲,城池被毁,这里成了侵略者的军营。“九一八”事变和榆关抗战后,山海关沦落侵华日军之手,日本营盘还成为关押抗日志士和残害群众的魔窟。直到 1948年11月27日,山海关解放,老龙头才又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山海关和老龙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落后就要挨打”,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发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后,山海关人民重修了入海石城、澄海楼、靖卤一号敌台、南海口关、宁海城等建筑,使老龙头重现了当年雄姿。

当然,作为一个崇尚“龙”的民族和以“龙头”全名的地方,以“龙”自居的皇帝也会特别亲睐老龙头,仅清朝开国后,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都多次亲临老龙头,特别是乾隆皇帝4次来此登楼观海,留下了大量诗文墨宝。因此,老龙头旁边的“行宫”也告诉了我们清王朝的辉煌。

作者:麒鉴,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