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也是一只“幸福鸟” ——重读《〈坐井观天〉的教学与教师的出“井”》之思考

 艺之芳华 2023-02-20 发布于湖南

以前湘教版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9课就是《幸福鸟》,而且每次上公开课都有很多老师选择它。自己虽然没教过,但多次听课,也对这篇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讲述一个叫旺嘉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幸福鸟,使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西藏民间故事。其实,幸福鸟就是被赋予能帮助他人过上幸福生活的一种鸟。 

昨日公众号发表的《“青蛙”需要“小鸟”》一文有幸被王荣平老师分享,她还给予赠言:“每个人都是青蛙,也都可以是小鸟。寻找自己的'小鸟’团队,借力打力。”昨天我认为自己仅仅只是一只“青蛙”,今天在王老师的点拨下,我再次读《〈坐井观天〉的教学与教师的出“井”》章节,发现自己也是只“幸福鸟”。

一、坚持每日和自己对话

学习对自己的生活保持审视,用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

——陈大伟、赵雪琴

坚持每日阅读,坚持更新公众号,只为坦诚的面对自己,认识自己,记录自己。陈大伟教授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我们成长的导师。我们需要和我们接触的一切和事物的洞察力和活力来帮助我更新自己的生命。比如我们的团体共读,比如新网师的学习,我们自己主动按及时参与,是因为我们觉得在这样的关系和氛围中,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最终能实现自己个人的成长。从书中知道了“六顶帽子”思维,就会刻意去练习。

二、改善对潜能生学生的态度

不要对成绩差、水平低的学生抱有偏见。在伊桑的案例中,伊桑的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所以蒂瓦日老师对伊桑就更加缺乏耐心,也就更不容易去倾听和理解他的看法,这就失去了一次激励伊桑的宝贵机会,也失去了教师自我发展和进步的可能。

——陈大伟、赵雪琴

一年级上期的第二月了,小溪桐还是坐不住两分钟,要么吃手指;要么把腿盘在椅子上,把头伸进桌子里面去探索;或者蹲在椅子上前后观望;属于不会握笔、不知如何写字的零基础孩子。每次课后和她交流,她总是轻声地说:“好的,李老师,我知道了。”她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每次一提问,或者一找人朗读、带读,她都端端正正的举起右手。然而,站起来后有一半的时候是什么也说不出,又是轻声地说:“不好意思,李老师,我忘记了。”每次看她举手总会迟疑,她这次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吗?然而看到她那真诚的目光、端正的举手姿势,总会给她锻炼的机会。

慢慢地自己特意关注每个学生上课的坐姿、握笔姿势、课桌整洁方面,尤其是潜能生的持续跟进,我发现一个学期下来,整个教室干净了,学生上课状态也好了很多。

三、努力和女儿一起成长

要及时弥补冲动带来的关系损害。由美国电影《心灵捕手》中,数学家蓝波教授和心理咨询师西恩教授的案例看出,如果改善彼此的关系,就要学会成为第一个开口道歉的人,同时还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的冲动。

——陈大伟、赵雪琴

“妈妈,姐姐打我。”“妈妈,姐姐拿我的球。”妹妹总是喜欢一边哭一边告状。“是她先动手。”“是我先拿到的。”是不是有了妹妹后,姐姐发现自己没有撒娇的地方了呢?四年前,委屈的时候,姐姐也是喜欢往我怀里钻,喜欢撒娇的。这几年和姐姐拥抱的机会比较少,哭的时候也很少耐心地抱她,哄她。

妹妹出生后,大家就把姐姐当成小大人,总想着姐姐可以帮忙看着妹妹,逗妹妹开心,甚至当妹妹哭的时候把玩具让给她先玩。自己也知道不能因为有了妹妹就忽略姐姐,但是确实很难做到。玩具、零食、衣服这些物质方面好像做的很公平,甚至是姐姐的还多一些,但是在其他方面好像不太一样。妹妹哭的时候,我总是会第一时间去抱着她,哄她;姐姐哭的时候,我好像是批评她不坚强;妹妹不够一百天打卡,也会找理由给她买书;姐姐却必须阅读打卡一百天才能自己选书;妹妹可以不用自己洗牛奶杯;姐姐需要自己洗牛奶杯……

原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还是把姐姐区别对待,少了妈妈对女儿的宠爱,更多的高要求姐姐为妹妹做好榜样。去年学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开始,会主刻意关注自己的育儿行为,自己也会因为自己的情绪失控主动向大女儿道歉,解释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会真诚的看着她眼睛:“妈妈冲你发脾气,是因为我没控制好情绪,不知道如何引导你。但是我一直都是很爱很爱你的。”然后给她一个深深的拥抱。很神奇的一件事,大女儿慢慢地也会主动给我道歉,也会和我说为什么她会和小妹妹有冲突。原来,母女之间也是需要坦诚相待。原来,当妈妈也是需要不断学习。原来,和女儿一起成长才最好的相处模式。

四、与好友互相分享感悟

要加强自身修养,需要寻找一帮志同道合的伙伴,相互砥砺,共同成长。

——陈大伟、赵雪琴

“每日记录——

今日主题:同在,共行(一)

有幸遇上舍得付出又极有包容心的可爱之人!五六个人围成圆圈,不远不近,没有尴尬,反之很温馨。活动还没开始,我就悄悄开始收获。开始收获的是:原来见面只是微笑招呼,而此刻开始找到共同一个点及面,且绝对坦诚。

1.“舍得把芝麻夸成西瓜”大家一致认为芝麻不可能变西瓜。但是我们可以试着让这芝麻粒长到极致更饱满,变成更营养有影响力的芝麻也就成功了!孩子们对你的喜欢,绝对不会因为经常性的批评和指责而增加。但是多多的鼓励和表扬会让孩子喜欢你,喜欢上你课的可能性更大!可以尝试着在表扬中指出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多练练自己既能风趣幽默又不失威严的能力!

2.不要试着直接去唤醒装睡的人,因为装睡的人你唤不醒。(郭老师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已经忍不住拍大腿了,太贴切了)但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又告诉自己不能放弃这些个装睡的人。怎么办?找找装睡的原因(学校,家庭等);找支点,让装睡的人去彼此唤醒!一个人打球,可能无趣,一群人传球接球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和获得别人的喝彩。改变现状的动力也就可能被唤醒。

3.救人先自救,无法改变他人,先调整自己心态。不因孩子的不当行为而自己心里先乱阵脚,喜怒无常。不妨淡远一点儿,事情可能没想象中的严重,或许更简单。

我的世界很小,小到每天的事情有时觉得是无尽的重复。甚至偶尔怀疑某个场景好像早已经历过。世界又很大,许多的未知、难题等着自己去解锁、揭示谜底。

晚安!忙碌又充实的一天!”

我从未想过自己尝试性的组织学校小团体共读,能让钟慧霞老师产生这么大的感想,心中确实充满幸福感。

“我很幸运,能在41岁遇见李艺芳老师,遇见新网师,遇见《重读陶行知》等书,遇见那么多名师、大咖。只要想学习,任何时候都不算迟。我将沿着榜样们的足迹,合理规划后半辈子,争取能做到一辈子对社会无悔,一辈子对家庭负责,一辈子对自己满意。”郭亚玲老师在她昨日公众号中如是写到。

自己从2021年秋季加入新网师学习,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一部分老师也开始加入新网师学习。目前本校已有2位,外校有6位。他们都是因为我才去了解新网师,确实感受了分享的幸福。

附:昨日与自己的对话单:

1.为什么我会再次梳理这一章节?

因为王荣平老师及学友的鼓励,我喜欢被肯定。平日和学友在一起,多数围绕育儿品质的提高、读写的精进、工作的得失等交流和讨论,发言次数虽不多,但收获不少。

2.这样从不同的写作角度去反思学习有什么收获?

关注的关键词句不同,把自己当做能帮助他人过上幸福生活的鸟,那思考的应该是自己如何帮助他人即也帮助自己成长。多了一份自信在里面。自己是不是可以尝试“成语故事或历史故事中的教学主张”呢?

3.以“自己为幸福鸟”为切入点,我还忽略了哪些问题?

自己认为是对方的幸福鸟,他(她)也是这么想的吗?自己认为是幸福鸟,还能做的哪些事?

4.除了转换不同角度去写读书感悟,我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来内化这篇文章?

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六顶帽子”。与自己更坦诚、深入对话;尝试从不同角度打开写作思维,写出不一样的文章;和同事、学友、家人之间的交流,多从理解他人方面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