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的内容

 淘沙金 2023-02-20 发布于湖北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其对象决定的,科学体系就是其对象在人类思想中的展开,具体表现为概念、范畴、判断、规律、原理、理论等等。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提供其对象的整体图景。整体图景有两个方面,一是共时性的整体图景,即现时的静止图景;一是历时性的整体图景,即从诞生到消灭过程。

文章图片1

当然,这对于有限对象来讲是可以做到的,但世界观的对象是无限的宇宙,我们既无法提供一个真正完全的静态的宇宙图景,也无法提供一个真正完全动态的宇宙图景。

但是,根据今天的科学发展水平,提供一个相对完全静态的宇宙图景和动态的宇宙图景,不能说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的所有科学都是不能成立的,都是虚假的。

一个静态的整体图景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它的构成要素,一是多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多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各式各样的,其中那些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联系就是联系的规律。

一个动态的整体图景也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它的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一是这些阶段的连接。各个阶段之间的连接是非常复杂的,各式各样的,其中那些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连接就是连接的规律,亦即发展规律。

文章图片2

宇宙的静态的整体和动态的整体的各个局部实际就是各种科学研究的对象,哲学家的任务不是研究这些局部,他不可能一一研究这些局部,他只能借助于各种科学的研究成果,作整合、综合、总结和概括的工作。

这不是一种机械的简单的工作,而是一种创造性工作,实际上是比局部研究更复杂更困难的工作。有一种观点认为各个局部都有人研究了,都瓜分走了,整体研究就不必要了,这种观点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

在工业生产中,总装的工作比制造零部件的工作更复杂、更困难。这个比喻在哲学工作中有一定道理。这不仅是指把各种科学提供的材料整合为一个整体,而且特别是把各种科学原理加以总结,从中得出规律,包括联系的规律和发展的规律,两千多年来哲学家们一直感到这是一项艰辛困难的工作。

文章图片3

整合一个有限的整体应该说不是太难,因为它的局部是有限的,只要我们肯下工夫,把一个一个局部弄清楚了,总可以把它适当地“总装”起来;整合一个无限的整体,则是很难很难的。

“无限的整体”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东西,没有边际,是不确定的,因而我们今天只能按照我们所知道的加以整合,这个整合实际是不完全的,不断变化的。也正因此,在哲学体系中,如何规定世界观的内容争议颇大,在细节上争议当然就更多了。

世界观的内容无论就共时性还是就历时性的角度加以规定,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遍存在的,如物质与运动、空间与时间、实体与属性、关系者与关系、静止与运动、运动者与运动,等等;一种是特殊存在的,如化合物与化合作用、化合与化分、生物与生命、人与社会、实践与认识(意识),等等,这些东西在其他星球上也可能存在,如水这种化合物已有一定证据,肯定其在其他星球的存在。

文章图片4

又如太阳系中行星上的沙尘岩石也是化合物,但这些东西只是在地球或一些星球上存在,而不是普遍存在。

前者是世界观中的普遍原理,后者是世界观中的特殊原理,在一些部门哲学中成为普遍原理,如生物与生命在生命哲学中,人与社会、实践与认识(意识)在历史观中,把部门哲学中的特殊原理当成普遍原理,是当今哲学中的一些混乱现象的思想根源。

前面我们已反复论述过哲学原理以及一切科学原理在其科学体系中展开的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并指出这个原则的根据就是逻辑(范畴、原理的思维顺序)与历史(客观的历史和认识的历史)的一致。哲学体系的展开也就是这个原则的具体体现。

文章图片5

首先是哲学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顺序问题。根据前面的分析,就目前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包括六个组成部分,即世界观、历史观、人学、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

那么,它们的顺序如何安排呢?世界观无疑应该摆在首位,因为它是最高层次的学科,其内容是最抽象的,即最普遍的;也可以说是最根本的,即一切学科的前提。

历史观与人学应该属于第二个层次,问题是:历史观在前还是人学在前?这取决于它们的对象在时间上或逻辑上的先后。但人和社会在时间上是同时出现的,在逻辑上是互相依存的。

科学告诉我们,社会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而人又是作为社会的分子从类人猿演化为人的,没有单纯生物的人,人总是社会的人,所以,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文章图片6

因此,从逻辑上说,人是社会的前提,社会也是人的前提。然而,社会毕竟是整体,人毕竟是个体,社会与人的关系正如生物体与细胞的关系,二者相比较,社会是主要方面,人是次要方面。

社会与人的变化发展总是从社会开始的,虽然人的变化发展也会引起社会的变化发展。因此,把历史观摆在人学前面是更加合理的。

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应该属于第三个层次,它们讨论的问题都是人的活动,都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是历史观和人学的进一步

深化。

西方传统哲学对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种十分流行的区分方法,即把它区分为知意情(认知领域、意志领域和情感领域),这三个领域的活动成果就是真善美(真理、道德价值观和审美价值观)。

文章图片7

牛顿

这一区分方法在我国今天也十分流行,人们在口头上和各种文字上都经常提到真善美,被认为是建设文明生活的一般目标,尽管何谓真善美,人们的观点是十分分歧的。

哲学史上只有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以知意情作为他的哲学体系的主要骨干,建立起他的哲学体系,即他的三大批判:《纯理性批判》研究知,《实践理性批判》研究意,《判断力批判》研究情。从今天的眼光看,康德的做法不太科学。

康德强调道德价值观的实践性,这是很正确的,这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特点,但他把实践等同于道德实践则是一大缺点,这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大缺点。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以前;中外哲学都鄙视生产劳动,都把生产劳动排除在实践之外,把实践等同于道德实践,更不了解生产劳动是最主要的实践活动。

文章图片8

因此,他们把实践只看成精神活动,而不把实践首先和主要看成物质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主要是物质活动,即主体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因为社会历史不外是社会实践的总和,所以在这个哲学体系中没有必要在历史观之外设立一个实践论。

人的活动除实践活动之外,还有本能活动和精神活动。本能活动是作为动物的人的与生俱来的活动,包括人的生理活动和部分心理活动,属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精神活动应该是部门哲学研究的对象。

传统哲学中关于知意情和真善美的研究都是对精神活动的研究。精神活动究竟包括哪些因素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但知意情无论如何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活动。知意情包括两种精神活动,即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