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版)学习笔记

 老玉米棒 2022-11-07 发布于广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作为世界观理论形态的哲学及其特征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的。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

具体科学都是以自然或社会领域中的某一方面为对象,它所研究的问题是具体的,限于特定的领域,而哲学以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为对象,它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由于哲学是世界观,所以哲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它的提问方式和问题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

具体科学也具有理论性,但只研究对象自身的规律。而哲学是以人与世界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的对世界的总体性把握。

具体科学表现为关于某一领域的某种具体知识,哲学则是对包括社会和人在内的世界的宏观把握,表现为一种哲学智慧。

(2)哲学智慧虽然要以具体科学的知识为依据,但它又不是这些具体科学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各种知识中蕴涵的普遍规律和意义的揭示。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又极为密切哲学不能脱离科学。哲学需要通过对科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再思考的方式来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2.世界观与人生观

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既包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理解,又包括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总体理解,还包括对人本身以及人生意义的总体理解,关系到人们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以及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世界观包含着人生观世界观

理论从总体上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论证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阐发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通过对人的活动的规范和引导,实际地塑造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②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必然渗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生的不同态度必然包含着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不同理解。人对自身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从根本上说,人生观是一个如何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问题。

(2)人生观问题的根源

人生观问题根源于人的特殊的存在方式,以及由此构成的特殊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①人是源于自然的存在,然而,源于自然的人类又是力图超越自然、寻求自由的社会存在,这就是人的存在的自由与必然的矛盾;②人是生活在现实中的存在,然而,现实的人总是不满足和不满意人的现实,力图把现实变成人所希望和向往的现实,这就是人的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③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人总是力图以某种追求去超越有限的人生,让生命显示其历史的意义,这就是人的生命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3)人生观的内涵

①人生观主要包括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理解,并具体地表现为对生与死、福与祸、荣与辱等问题的看法。

②人是社会性的存在,在人生观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包括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人类等关系问题。

③人生的意义,是在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关系当中体现出来的。正确的人生观会拓宽人的生活视野,深化人的生命体验,升华人的人生境界,引导人的理想追求,使人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3.哲学在文化中的地位

哲学自身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总是与那个时代的科学、艺术、宗教、道德等紧密相连,以文化为土壤。哲学在文化中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1)哲学既依存于文化,又以其世界观和人生观、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成为文化发展的导航器。表现为一种民族精神的传统,一种内在凝聚力,一种人生境界,并体现了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既是各种文化形态的凝结,又是贯穿各种文化形态,使其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串线。

(2)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种形态。作为一种文化,哲学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有精华与糟粕之分。文明的活的灵魂是指哲学的积极方面。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在内容上包括两方面:①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任何一种哲学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时,这两个方面都是相互影响的。

①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正确解答,有赖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科学解答。②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正确解答,又离不开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科学解答。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构成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决定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哲学的本性。a.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首先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的基本问题。b.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是以人与世界关系为中心展开的理论形态,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正是对人的活动中普遍存在、不断重复出现的人与世界关系本质的哲学提炼。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决定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可超越性。a.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不是哲学的唯一问题,但哲学体系的性质以及如何解答、论述具体问题,却决定于如何解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用以表现哲学基本问题的方式和范畴并不完全相同。

2.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就是它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

(1)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2)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①唯物主义的第一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即自发唯物主义。其特点在于,它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的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从整体观念看待世界。结合在一起,从整体观念看待世界。

②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历史形态是机械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以自然科学为依据,对唯物主义的论证比起朴素唯物主义有许多进步,但它又缺乏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观念。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以及历史观中的唯心主义是它的主要缺点。

③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历史形态是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以往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以及历史唯心主义的弊病,建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包括自然和社会领域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使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辩证法和朴素唯物主义产生了飞跃,出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形态。

(2)唯心主义的两种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可以区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历史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在于,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②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在于,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自存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全部哲学中始终存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同时也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围绕着如何理解世界的存在状态,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所形成的。

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是独立自存的,而是始终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相结合的。历史上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也存在过辩证的唯心主义;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也出现过具有辩证思维的唯物主义。

(4)对待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的评价应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结合,使我们对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的评价应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从哲学路线看,唯物主义比唯心主义进步,比唯心主义正确,但具体到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则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世界上只存在唯心主义的哲学,不存在唯心主义规律。

①唯心主义者也是用大脑思维,他们的思维同样受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规律的支配;②唯心主义者可以无限夸大意识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仅凭思维他们连一根稻草也举不动。③唯心主义只是一种哲学观点,而不是客观事实。反之,一个唯物主义者,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也可能变为一个唯心主义者,口头上的唯物主义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是屡见不鲜的。

三、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作为文明的“活的灵魂”的哲学,必定受时代条件、民族传统和阶级关系的制约,必然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体表现为:

(1)哲学思维是一种高度抽象化和理论化的思维,具有思辨性特点。

①从哲学体系产生的背景以及哲学的内容和价值取向看,哲学是非常现实的。

②哲学是在时代要求明显地或隐蔽地推动下的一种追求,是以哲学的方式来解答时代课题。

③每个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个性,但这种个性是受时代制约的。

(2)真正的哲学抓住了时代的主题,回答了时代提出的迫切问题。

(3)正因为哲学依存于时代,所以,哲学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哲学有历史,就意味着哲学是变化的。

(4)哲学的时代特性决定了哲学必须面对时代,始终保持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这是判断哲学价值的关键。

2.哲学: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为以共同的地区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哲学。

(1)哲学的民族性并不排斥不同民族哲学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性。各个民族的哲学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无神论与有神论等方面都有许多类似或相似的说法。西方古代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①从关注的中心看

a.古希腊罗马哲学注重作为纯客体的自然,因而自然哲学较发达;

b.古代中国哲学注重人伦,即人际关系中的伦理道德,因而道德哲学较为突出。

②从思维方式看

a.西方古代哲学强调的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它们明于天人之分,讲求观察、实验、理性的方法,一般来说擅长分析;

b.中国古代哲学强调的是以天人合一形式出现的主客体的统一,强调依靠主体的内在意识和道德实践来实现主客体的统一,运用的是反求诸己的内省方法,一般来说擅长综合。

③从范畴的特点看

a.西方古代哲学讲矛盾、一多、感性理性、质量、肯定否定;

b.古代中国哲学讲理气、有无、动静、形神、知行。

(2)哲学具有民族性,但哲学可以相互吸收和借鉴。在中国历史上,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渐”。二者需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哲学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相互吸收、相互借鉴成为一种进步趋势。

(3)真正的哲学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哲学就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哲学的整体有机观念和辩证思维方式,舍生取义、自强不息的价值观念,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了孕育作用。

3.哲学:阶级利益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具有阶级性。

从根本上说,哲学是以抽象的范畴体系,并透过一定的认识内容而表现出来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它总是体现着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对哲学是阶级利益的体现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的方面:

(1)某种哲学体系的阶级属性,并不完全取决于哲学家本人的阶级出身。按照哲学家本人的出身来判断哲学的阶级属性是庸俗化的。

(2)从哲学的历史和现状看,并不是所有的哲学家都是自觉地按照自己阶级的需要来创立哲学体系的。

(3)哲学的阶级性是就哲学体系的根本属性说的,而不是指其中的每一个命题、范畴或哲学判断。

(4)哲学的阶级性并不排斥某个哲学体系中可能包含的真理因素及其对人类文化的积极贡献。

(5)从体系上看,某种哲学的产生总是具有自己特定的阶级背景,总是或多或少地蕴涵着某种政治理想,总是具有这种或那种政治效应。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1.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无产阶级共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民族性是哲学的主要特征。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理论主题,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学说,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而是首先属于他们的时代。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不是源自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的天才头脑,而是时代提供的可能性和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理论需要相结合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①从历史背景和阶级斗争状况看,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a.19世纪中叶的西欧,其中主要是英国、法国以及德国莱茵地区,资本主义比较发达,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开始由隐到显、由次要变为主要。

b.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为了适应无产阶级实际斗争的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自觉意识到必须创立一种新的哲学作为工人运动必要的理论支柱和理论支点。

②从哲学和科学发展史看,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具有必然性。a.德国古典哲学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b.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细胞学说的创立为新的哲学产生提供了可能。

2.哲学的革命变革

(1)19世纪德国哲学的两次变革一部哲学史,并不是哲学体系简单更替的历史,而是包括转折和变革的历史。以19世纪中叶的德国为例,就出现过两次变革,主要表现为:

①费尔巴哈倡导的哲学变革。其改革哲学的要求针对的是黑格尔哲学,力图以人本唯物主义代替思辨唯心主义。

②马克思发动的哲学变革。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针对的不是某一种哲学体系,而是以往的整个旧哲学。

(2)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a.在世界观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确认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在认识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确认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在历史观中,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历史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

d.在实践观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哲学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科学地解释世界,又强调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建立了严整的哲学体系。

a.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本身就是辩证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本身就包含着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本身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一,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界本身的辩证运动;第二,社会辩证法是以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辩证运动;第三,实践辩证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是包含着不以任何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辩证运动;第四,主观辩证法则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只有在纯概念中才似乎是范畴的自我运动,实际上,辩证法的运行机制和作用,始终是与它借以运行的载体不可分的。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包括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

c.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开创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活动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与其阶级性密切相关,并集中体现为它的实践性和批判性。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同科学性又是密切相关甚至融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完成了一次巨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为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3.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地适应种种变化,并不断得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具创造性的哲学,它与教条主义是不相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并由它的后继者不断发展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论”从来没有间断过。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依据宣布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实际上是用抽象的推论代替对具体问题的分析。

①自然科学对哲学发展的本质关系,是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证实,一是证伪。

②要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推翻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正确理解科学、技术和哲学的关系。

③科学比技术具有相对稳定性,哲学更具有相对稳定性。哲学概括的材料愈多,它的涵盖面愈广,适用范围愈大,就愈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我们反对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宣扬“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论,但这绝不是说我们可以不注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⑤我们所面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所无法比拟的。认真研究和概括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就是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同样是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它必须关注现代哲学思潮及其提出的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现代西方哲学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思潮,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反对科学主义,也反对抽象的人本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强调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又充分考虑到人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本身的发展,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主义和科学精神、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区分开来,它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抽象的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反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同时,吸取二者的合理观点,力求在现代科学和哲学成就的基础上,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达到完美的统一。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表明,只有用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与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

(1)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运用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与认识和改造的具体对象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又是由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决定的。中国革命要获得成功,必须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来应用马克思主义,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时代化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就是密切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时代的新内容,从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回答时代挑战,引领时代潮流,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时代特征。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大众化也具有内在联系。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功能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离不开语言的通俗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学会说两种话:

①“家常话”。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真正发挥作用不能只会讲哲学行话,而要学会用日常语言讲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理,不能用范畴解释范畴,用概念解释概念。

②“中国话”。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也必须学会讲“中国话”,用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讲深讲透。

2.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六、学习哲学,终生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