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以作为整体的世界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新用户15472188 2023-02-13 发布于广东

认识论在近代哲学中确实是研究的重点。英国哲学自培根开始就重点研究了感性经验、实验、认识过程和认识方法,后来的休谟、贝克莱等哲学家也对认识提出了许多重要问题和观点。他们对认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英国哲学中的世界观观点也是十分丰富的和重要的。

英国是近代西方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发源地,牛顿的世界观统治了西方近代哲学几百年。明确否定世界观的重要哲学家只有休谟一人,他的不可知论认为经验以外是否存在一个客观世界是无法肯定也是无法否定的,但这也就是他的世界观,而且他对现实世界是什么也是有所论说的。

文章图片1

欧洲近代大陆哲学中没有一个重要的哲学家否定世界观。康德被认为是对近代认识论有重大贡献的哲学家,他的三大“批判”系统考察了人的理性活动,但他毫无以人的理性论来取代世界观的意图,相反,他的“理性批判”正是为把“形而上学”建设成为科学,是他要建立的“未来形而上学的导言”。

他的不可知论完全肯定“自在之物”的客观存在,只是认为它不能像现象世界那样为我们所认识罢了。后来黑格尔构建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正是对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的一种实现,当然是按照黑格尔的方式加以实现。除德国的唯心主义以外,笛卡尔的二元论、法国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都是谈的世界观。

前面提到的“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是本体论方面,第二个方面是认识论方面,这是恩格斯对欧洲近代哲学的总结,这个总结是符合欧洲近代哲学的历史的,黑格尔对欧洲近代哲学也有此看法,怎么能说欧洲近代哲学以认识论取代了本体论呢?

文章图片2

不但在近代哲学中认识论未能取代世界观,在现代欧美哲学中实践论、主体论或经验论也未能取代世界观。关于现代哲学,我们分为两部分来谈,首先谈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构建的新型哲学,哲学家的哲学是学院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哲学,更确切点说是革命哲学。

它批判了学院哲学,但并未完全抛弃学院哲学,而是在继承学院哲学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实践哲学,具体讲,是在继承德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法因素和欧洲(英国的、法国的和德国的)唯物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创立其实践哲学,即唯物史观的。

换句话说,他们是先有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世界观,后有实践的唯物史观,但当他们创立实践的唯物史观思想体系时,只有一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某些观点,并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思想体系,从这里,我们只能说实践哲学是他们当时关注的重点,不能说他们想用,更不能说他们已经用实践论或唯物史观取代了世界观。

文章图片3

牛顿

这个空白,前面已谈到,后来是由恩格斯、狄慈根、普列汉诺夫、列宁和前苏联哲学家们补上的。他们构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革命的世界观,其中包括了实践论、认识论、唯物史观等组成部分,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仍不失为一个科学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萌芽、诞生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前进的过程,而绝不是一个倒退的过程。

现代西方专业哲学家的哲学,即学院哲学,一百多年来,倒是出现了一股否定世界观,特别是否定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思潮,并在学院哲学中占据了优势,即“拒斥形而上学”的思潮。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思潮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形而上学”是否被拒斥了?世界观是否被消解了?唯物主义是否被打倒了?

“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是逻辑实证主义提出来的,它继承了休谟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怀疑主义传统,以现代实证科学的实证原则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混乱为依据,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文章图片4

亚里士多德

从消极方面讲是拒斥形而上学,从积极方面讲是使哲学扩展到人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特别是人的精神领域,出现了各式各样哲学的流派,形成了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哲学世界:实证主义的经验哲学、唯意志主义的意志哲学、非理性主义的生命哲学、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逻辑实证主义的语言哲学、存在主义的人学、人本主义的哲学人类学、弗洛伊德主义的意识哲学、哲学解释学、科学哲学、宗教哲学、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哲学以及其他哲学,它们实际都是一些部门哲学,学派林立,日新月异。

不管用什么观点来研究,多种多样部门哲学的研究总比单单研究基础哲学(世界观)更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就此而言,现代西方哲学的现状应该说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但是“拒斥形而上学”仍然是不对的,是因噎废食,我们不能因为形而上的研究陷于简单化、抽象化而加以全盘否定,世界观的研究还是十分必要的。

基础研究与部门研究是互补的,事实上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世界观问题的研究并未停止,也不能停止。且不说在马克思主义中,唯物主义世界观中的许多问题如辩证法问题的研究从未中断,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些哲学流派,除了少数明确否定形而上学(本体论、世界观)以外,多数仍然认为自己研究的是本体论,当然不一定是唯物主义本体论。

文章图片5

事实上,任何部门研究,只要抱严肃认真的态度,也都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因为任何部门都是整体(本体)的一部分,否定本体论就会否定自己。即使逻辑实证主义对现实世界也不能不承认其真实存在,否则自己的研究对象也会成为虚幻的东西了。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20世纪初科学革命以来,一大批科学家更加自觉地加入了世界观、本体论研究的行列,尽管他们没有举起辩证唯物主义的旗帜,实质上是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放射现象和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物质微观结构理论的提出、相对论的出现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把物质观、时空观、天人观(钱学森院士提出的术语,即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也就是把唯物主义世界观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文章图片6

毋庸讳言,对于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至今有着截然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它说明微观世界的状况离不开主体,一种观点认为它表明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但两种观点都不否认测不准原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都不认为测不准现象的出现是由主体随意造成的。

测不准现象只说明人类对主客体关系认识的深入,不会消解唯物主义世界观。后来出现的系统科学实质上是对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则的具体化和深化,更晚出现的自组织理论、协同学、混沌理论等复杂性、交叉性学科所处理的问题实际上都是一些世界观问题,具有世界观高度的普遍性,这些学科又可以说是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再加上宇宙大爆炸理论、分子生物学、信息网络的出现使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图像的理解焕然一新,但所有这些都丝毫没有动摇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性和生命力。

事实上任何一门科学都具有本体论或世界观的意义,因为本体论研究的是现实世界的整体,而每一门科学研究的是现实世界的某一领域或某一侧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本体论则各门科学将失去其依托;没有各门科学,整体研究则会陷于抽象与空洞。

无论从西方哲学来看,还是从中国哲学来看,哲学学科都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哲学是一个学科群,一个以世界观或本体论为核心的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和不同方面的部门哲学群,其数量难以一般地确定,一个科学的哲学体系应该包括哪些部门哲学,应根据需要和各种哲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但世界观、本体论是不可缺乏的。这就是说,哲学以作为整体的世界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无论如何是不能否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