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原上的摩西》:速食时代的反叛

 岳麓山上的树 2023-02-20 发布于湖南

该怎么形容电视剧《平原上的摩西》呢?湖南企发文化的王老师说,哪里是剧,分明是电影——时长八小时的电影。镜头、剪辑和节奏都是一流电影级别的,细节尤其好,对九十年代的还原可以假乱真,一下子就能把我们这代人拽回过去。而对于我而言,这部剧是对速食消费时代的反叛,反故弄玄虚,反高潮迭起,反跌宕起伏,反黑白对立……绝对值得一看。

该剧根据双雪涛同名小说改编,在跨越两个时代的奔流中,一桩未决的罪案浮现,打破了小城的平静。曾经的叛逆少年庄树成为刑警后负责侦查7年前的旧案,疑犯却逐渐指向了儿时留给自己美好记忆的邻家父女。随着调查的深入,一颗烟头让案情拨云见日,刑警悲哀地发现,自己可能也是当年那场惨案的参与者...

这是一部非常反常规的刑侦片,其他刑侦片都是案件推动剧情的直线型节奏,看起来酣畅淋漓特别过瘾。而本剧就像一棵树,刚开始只是一颗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渐渐发芽,长出主干、分叉、嫩叶。在看剧的过程中你会被这棵树成长时所有的细枝末节吸引,最后当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才回过神来发现原来案件才是全剧的核心。这种体验很少见,也很难得,当然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中一定会受到诟病。这不重要,总会有人喜欢这种真实的感受,真实得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

剧中的每一帧的信息量都很大,导演真的是靠镜头交代信息,那个年代的生活质感几乎都在他的长镜头下和背景音里。比如,两个孩子吃炸串,前景是炸串的锅,还有油滋滋的声音;庄树脱姥爷拖鞋,背景音是他妈妈说某某是不是高中谈了对象的对白;小吃店脏兮兮,但都热闹哄哄,也是那个时代的气质这也是为啥这部剧,跟大多数为了叙事省事靠旁白交代信息的剧相比,需要观剧的注意力的原因。当然这也是一部分观众吐槽剧情冗长的原因。跟那些动辄用装神弄鬼的方式去吸引观众的悬疑剧相比,这部剧更像是带观众去看一个事件,去看庄树的人生。

剧集的最后,他们谁都没能成为想成为的人,小斐没有去成九千班,小树没能踢上职业足球,雄心勃勃的平原烟厂无疾而终,赵小东自从唱完《鸽子》就折了翅膀,傅东心始终困在这座时光静止的小城……一张悠长生动又压抑窒息的生活画卷,网一样罩住这群人,他们抬头仰望,看到的不过是时代的一粒灰,然而一切坚固的,却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而且我是真的佩服这部剧的道具和选景,质感是真的强,一看就是老物件,甚至有的我和我父母都用过类似的,沉浸感氛围感拉满。摄影也好看,重视构图,固定镜头偏多,是有用心设计过调度的。看到现在感觉唯一一个问题就是节奏慢,按文艺片的拍法拍电视剧,但是画面赏心悦目,沉浸感那么强,也觉得可以接受,这么用心的剧真的不多见。就道具场景这一块而言,这部剧绝对是国内电视剧天花板级别的。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该剧完全弱化了悬念,规避了强情节强情绪,反类型化的拍法,甚至把氛围调到剧情前面,敢这样做是因为导演在还原年代质感上的功力,氛围做到实打实的好处就是,单拎哪场戏出来都是成立的,圆满的,放在一起不会出戏,让人想一直一直看下去。所以才华这个东西真的挺气人的,有些导演营造情绪和氛围方面就是天才。当然这样考究细节又情节缓慢的剧能出来,平台的“放纵”也有功劳。

耐心的长镜头,优雅的运镜,一切都体现出这是一部用电影的思路设计的电视剧,每一帧都美极了。与其说是悬疑,不如说是一个黑暗版的“请回答1988”。从道具到电视节目,每个细节都在把观众带回到那个时空里。而故事却比韩剧凌冽许多:在一次次的社会变革之中,每一个家庭都在挣扎、每一个人都在隐忍着沉重的哀愁,所有的选择似乎都是迫不得已,却又无法准确说出这压迫感的来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