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地情深】​刘佳秋||我的姑父

 昵称70808387 2023-02-20 发布于山东

我的姑父

刘佳秋

我的姑父叫张发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人,曾当过乡村教师,1964年8月入伍,1987年转业地方工作。军旅生涯24年,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1985年1月至1986年6月参加云南边境老山轮战,担任138师413团芭蕉坪地区对越防御作战指挥长。 

是由于年龄的关系,还是当下一些作家作品为追求市场化而失去纯粹性的关系,总之很多年没有被一本书感动或共情到流泪了。这个假期,姑父的军旅原创文集《金戈铁马南疆行》让我动容,并几番热泪盈眶。

我的姑姑叫继红,是我父亲的表妹,上个世纪毕业于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她和我父亲是同辈人中唯二的大学生,因此,虽是表亲,由于话题有聊并互相欣赏,兄妹关系格外亲近。

记忆当中,姑姑家虽远居山东,但父母和姑姑一家总能创造机会你来我往,常有走动。姑姑不到两岁就失去了父亲,她父亲梁绪颜在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中壮烈牺牲,黑山烈士陵园有她父亲的墓碑,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纪念墙上镌刻着烈士梁绪颜连长的名字。姑姑原名叫翠英,后改名为继红,寓继承红色遗志之意。当年,姑姑作为烈士子女代表,曾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关于姑姑,想记录得太多,给日后埋个伏笔吧,言归正传写姑父。

我小时候就知道姑父是一名军人,而且在部队还是个不小的官,却少有接触。记忆中有两次,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姑父从老山前线指挥作战回来,一家人一路探亲,瞻仰祭拜,然后来锦州和我父母相聚。在那次家宴上,谈到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姑父寥寥几句便立刻引我们入胜,我们追问探究,刨根问底,时时慨叹,不胜唏嘘。母亲更是拉着姑姑的手,几度落泪。女儿和外甥当时很小,虽不晓得那场战争,但立刻“转路为粉”。从那以后,我们时时念起姑父,时时关注姑父一家。每人心中都有英雄情结,而这位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亲人、家人,他运筹帷幄,有勇有谋,骁勇善战,爱兵如子,怎能不让我们以他为骄傲和自豪!

上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中苏关系恶化。在苏联支持和地方霸权野心的驱使下,越南不顾当年与中国“同志加兄弟”的友谊,公然在中越边境制造流血事件,中越关系急剧恶化,中国边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这就是著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十年战争中,我国各大军区派出部队同越军轮流作战,姑父是138师413团团长,在一年多的老山轮战中担任芭蕉坪地区对越防御作战指挥长。

600多页的《金戈铁马南疆行》,收录了姑父53篇纪实文章。从奔赴战场到血战疆场,从排兵布阵到作战指挥,有家国情怀和赤子丹心,有惊心动魄和足智多谋,有激烈战斗胜利后的喜悦和骄傲,有面对英勇就义战士的悲悯和嚎啕,有死里逃生后“官不大命大”的自我调侃,有军爱民,有民拥军,有出征时家属孩子们的十里相送,有凯旋时战士父亲的千里相迎。姑姑幼时,父亲牺牲;姑姑孩子幼时,丈夫出征。当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之后,面对凯旋的姑父和一众官兵,姑姑平常的一句话:“回来了就好,安全了就好。”卸下千斤重担,了却万般牵挂,却让我读到这里,瞬间破防并泣不成声。一年半的老山作战,姑父痛失父母,姑姑瞒着姑父,领着大的,抱着小的,舟车劳顿千里奔丧,姑父老山回来惊闻噩耗,瞬间昏厥并大病不起,那种忠孝难以两全境遇让人痛彻心扉。

姑父指挥作战有功,本拟提升为师参谋长,一方命令将下,一方陡升变故:姑父手下一名荣立二等功的士兵,休息日与驻地一青年发生争执,防卫过当致死对方并被诉诸法律。姑父惭愧不已,心痛无比,从战场上保护回来的士兵,彼时却无能为力,铮铮铁汉无奈深憾,也因时升职搁浅,姑父决然转业地方。

姑父用很多篇幅记录他亲密的爱人——我的姑姑,字里行间,侠肝铁骨,柔情蜜意。姑父同样以详实的笔触,记录了他转战地方为经济建设的全心付出。退休以后,姑父患过癌症,得过脑梗,姑父以七尺男儿铮铮铁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历尽千辛,无怨无悔。那次陪姑姑欧洲出游,姑父不慎肋骨骨折并穿破肺脏导致肺出血,竟然顽强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有谁会想到,一位握枪的人,在他70岁时又握起了笔杆子。又有谁会想到,军旅作家张发奎,记忆惊人,文笔流畅,下笔如有神助。特别是书中那各种悲喜交集之处,是长途跋涉后的返璞归真,成为被岁月温柔了的铭心记忆,意蕴隽永,醇香丰厚,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韵味。

我很少这个样子,为了看一本书可以夜不能寐如饥似渴忘记一切;很少呈现这种状态,因为一本书而感叹不已百感交集甚至抽泣抹泪。此时此刻,我真想抽出时间去看望姑姑姑父,把我满腔的敬爱之意当面送给我最敬爱的人!

姑父的书,我读了两遍,更了解也更理解姑父了,为姑父而感动,而敬重,而佩服。姑父的文集,小而言之,是人生中难忘的经历;大而言之,是为国为民奉献牺牲的人生格局,是浓浓的家国情怀,更是记载不多一段历史的重要见证。我把有感而发写下的感想,发到朋友圈竟然引发了强烈反响。扪心思索,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由衷共情吧。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刘佳秋,1989年毕业于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大学学历,文学学士学位。现就职于辽宁渤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现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留学生汉语等课程。教授,硕士生导师。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