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里斯博士“视角”理论浅析(5)

 培训班文摘 2023-02-20 发布于山西

图片

14、不论是否喜欢,我们人类仍然与这个家园紧密联系着,它仍是我们生活世界的中心。我们处于自身的本性而与这个地球、与人类栖居的大地联系在一起,所有的意义的根源都在其中。由这种洞见应当产生一种新的责任,它源于同时洞察到客观化理性的正当性和局限性。

浅析:

上面忘了说,那些充满诗意的文字,除了因为哈里斯博士的艺术气质之外,或许还真的有来自东方诗意国度的影响。

这不是没有根据的。《无限与视角》,在开篇不久,哈里斯就引用了一个来自东方诗意国度的故事。

这个故事来自《庄子》。哈里斯博士不仅仅是引用了故事的内容,还直接引用了《庄子》原文——在中译本中,这段原文与《庄子》的原文一字不差。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哈里斯博士对于东方文化是很熟悉的,否则他不可能在《庄子》洋洋洒洒的诸多篇章之中,引用了一段我们并不很熟悉的文字,而这段文字所记述的故事,与全书的主题“无限与视角”,有着一种虽然异样但又清晰可感的“熟悉的精神”。

能够以来自东方的智慧圣典《庄子》中的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古老的故事,作为从视角角度反思西方文明的引子,这足以说明哈里斯博士对于东方文明的景仰、热爱和尊崇。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哈里斯博士应该有着较为深厚的东方文化素养,并以对艺术和哲学的高度敏感,隔着遥远的时空,看见了《庄子》那高耸如云、几乎无与匹敌的艺术光芒和哲学光辉!

这也是打开《无限与视角》之后,除了关于“视角”的论述外,带给笔者的最为惊奇和惊喜之处!

就像一部好的文章要首尾呼应一样,全书以《庄子》中的故事为引子进行开篇,全书接近结尾的地方又再次说到了这个故事。

于是通览全书之后,甚至可以给人一种这样的印象:整部书的论述,其实就是为了给《庄子》中的一则蕴含着东方智慧的故事做的注解。

而且通过这个注解,让读者意识到,西方文明已经到了应该对东方文明进行足够重视的时候了。

而东方文明对于哈里斯博士的影响,也非常自然地体现在了他的文字之中,特别是那些充满感性和诗意的文字。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东方文明,的确是人类的另一座文化宝库。

很多现代人(包括笔者自己)读起来感到佶屈聱牙的古代经典,比如《尚书》《老子》《庄子》等,其实深藏着无穷的智慧,许多智慧令西方学者深感震惊!从而对中国这个东方国度以及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们,生起一种尊敬和热诚。

这,同样是“精神必须回应精神”!

写到这里,想到自己对这些经典中的很多篇章还没有读过,实在深感惭愧和汗颜!

如果有一天与西方人交流,他们对于《庄子》之类的话题侃侃而谈,而自己竟然读都没有读过,那是何等地下不来台啊。

现在回过来说说哈里斯博士的这段阐述:

不论是否喜欢,我们人类仍然与这个家园紧密联系着,它仍是我们生活世界的中心。我们处于自身的本性而与这个地球、与人类栖居的大地联系在一起,所有的意义的根源都在其中。由这种洞见应当产生一种新的责任,它源于同时洞察到客观化理性的正当性和局限性。

这仍是典型西方文化视角下对于“客观化理性”的反思。“无限的世界”固然有着无尽的可能性,但直到今天,就人类所知的现实,则依然是——我们只拥有唯一的地球家园。

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繁荣,同时也在不断地挤压人类幸福的保障——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洁净的空气和水、安全无害的粮食与蔬菜、国家和民族间的和谐与和平。这些本属于天然应该拥有的“生命权益”,如今却越来越稀缺。

这与人类过于追求物欲、追求客观化理性是分不开的。哈里斯博士对于客观化理性其“局限性”的洞见,将促使更多的人反思西方文化的局限性。这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也将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哈里斯博士以《无限与视角》为代表,率先做出了示范。

如果以东方文化的视角来看的话,西方文化局限性的根源则在于其难以彻底消除的“二元对立性”。

这首先来自于“人”与“上帝”的对立,即上帝是创造者,人是被造物,被造物永远无法达到与创造者同等的境界,更遑论超越。

上帝是人的天花板,人永远不知道天花板的后面是什么。人的自由和幸福只能来自于上帝的“恩宠”。

其次,这种二元对立体现在“人”与“世界”的对立。上帝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并将人安立于世界之中。

人虽然看似高贵,但相对无限广阔的世界,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人的生命显得无比的渺小。

更何况,人必有一死,必将挥手告别这个世界。人,生也有涯,而世界无涯,以有涯之生命,面对无涯之世界,能不悲怆乎?!

然而,在东方文化的视角下,特别是佛道智慧的视角下,“创造”一词更准确的表达,其实是“幻化”。

“上帝”也并非外在于人类生命的“神”,而是内在于人类生命的“心”。

世界是心的倒影。一切从心而出,并回归于心。

亦如笔者提出的视角法则中的四大基本范畴——心-视角-视界-世界。心,是一切的本源。

心的变化呈现为“视角”以及“视角”中的“视界-世界”。

因此,一切现象皆没有独立不变的本质,现象鲜活而逼真,但同时也瞬息万变,永远在变化。

当我们去深入地考察,究竟有什么是不会变化时,就没有任何人事物可以经得起这种考察。

既然如此,哪有所谓的“客观实在”呢?

但现象的显现是不可否认的,你此时此刻看到的一切的确在显现着,即使是幻相,也同样在显现着。

对于这种既非“实有”又非“虚无”的奇特的性质,佛道智慧从语言表述的角度,勉强地将之称为“空性”,或“如幻”。

在“如实”观照的视角下,“世界”是“如幻”的。这种“如幻”的“世界”,同时即是心的某种视角下的视界。

“视界”与“世界”是没有缝隙的,它们本就是同一对象,只是依“主观”而视为“视界”,依“客观”而视为“世界”。

“世界”其实就是“视界”,“视界”即是“视角”的“内容”,“视角”即是“心”知感的角度,其本体仍然是“心”。

心的变化是无限的,视角是无限的,视界是无限的,世界也是无限的。

心一变,视角就变;视角一变,视界就变;视界一变,世界亦变。

这就是东方视角下,生命与世界的关系。世界是生命的世界,是心的世界,而不在其外。

当心被“世界”所迷惑时,就迷失在了“世界”中。“心”就成了自己所幻化的“世界”的奴隶。

当“心”从对“世界”的迷惑中觉醒,彻底看清世界的真相,彻底看清自心的真相时,就获得了“解脱”。

没有什么会真正地束缚住心灵,除了心灵自己。

为了彻底破除心灵对自身的束缚,东方智慧以无比深邃的洞见,看到了“概念”这一束缚心灵的罪魁祸首。

概念是心创造的,但是当心认同了自己创造的概念时,概念就成了“牢笼”。

因此,在东方智慧的心性训练中,最终必须破除对“概念”的执著,不承认任何概念。

但凡能够以“文字”和“语言”表达的东西,都是概念,都必须破除,都不能承认,都不能认同。

你可以作为道具进行使用,但不要把它当真。

这些概念尤其包括:常、无常、真、假、空、有、善、恶、生、灭、大、小、来、去、增、减等等。

甚至还包括:有限、无限、存在、不存在、上帝、神、梵、心、佛、道等等。

只有彻底扫除了一切概念,心灵才能获得本真的自由。

心,本自自由,本自圆满,何劳“解脱”,多此一举。

自由的心,可以呈现任何视角任何视界,可以包容任何视角任何世界,可以理解任何视角任何世界,可以接纳任何视角任何视角。

同时,依然保持心的自由,不执著于任何视角任何视界。

你的视角你做主,你的视界你做主,你的世界你做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