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里的五句话,说尽了人生

 布衣粗食68 2023-02-20 发布于湖南

红学家俞平伯如此点评《红楼梦》:“凡写书中人没有一个不适如其分际,没有一个过火的;写事写景亦然。”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群,读了《红楼梦》,有不同的感慨。

当我们到了老年,回味自己的一生,对比书里的人和事,就会发现很多类似的地方。

有道是,几句无心话,戳中有心人。

01

关于友情: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少年的贾雨村,郁郁不得志,仅靠卖字为生。

财主甄士隐见贾雨村可怜,又爱惜他的才华,于是拿出银子,予以接济。家中的女仆,愿意嫁给贾雨村,也得到了许可。

有了银子,贾雨村开启了科考的路,进入了官场。

人在低谷时,得到了 帮助,理应涌泉相报。可是甄士隐的女儿弄丢了,贾雨村对这件案子,表现非常冷漠,真的寒了好人心。

我把你当知己,你却利用我;我推你上去,你却攀高踩低。

因此,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独来独往。

求得一份真情,比赚到万两黄金更难,还是作罢为好。就是有人靠近你,其实是靠近你的“价值”,进行价值交换。

人来人往,赚钱才是硬道理,合群不合群,都没有关系。

02

关于爱情: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宝钗嫁给了宝玉,但是宝玉爱的人,是黛玉。

在宝玉大婚的时候,黛玉痛苦不已,加上身体患病,导致香消玉殒。

怀着无比的悲痛,宝玉离家出走了,宝钗失去了丈夫,回娘家去了。

月老,把一根红绳,系在两个本不认识的人手上,还让他们相爱、相知,但是他们却不能成婚。

太多的缘分,令人怦然心动,但真的是悲剧收场。

若非如此,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感慨“爱而不得”,才是在的最高境界。

缘聚缘散,好好珍惜眼前人,别等错过了,才去忏悔。

03

关于家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奢华的大院子,姑娘们赏花,唱歌,写诗,日子好不快乐。

黛玉以为:“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宝玉感慨:“莫摇分碎影,好梦正初长。”

可是,大观园,到底是落败了,谁的结局,都是一把辛酸泪。

我们奋斗一生,不就是为了一个好家庭吗?子女孝顺,有出息,父母安康,自己有好的工作,不愁吃穿。

当我们很老了,还能坐在小院里,坐在椅子上,慢慢摇。这就是最好的安排。

可悲的是,很多家庭,有了一个败家子,就全部失败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倒猢狲散。这样的事实,谁都要认真对待。

进门出门,亲不亲,一家人,谁都不当“局外人”。

04

关于归途: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书里,甄士隐丢了女儿,落败了;但是他资助过的贾雨村,慢慢崛起了。

贾宝玉婚姻失败了,后来流落他乡,但是他身边的丫鬟袭人,嫁给蒋玉菡,有了好的归宿,还接济过贾宝玉。

大观园落魄了,但是来过大观园的刘姥姥,依托小菜园子,过上了富有的生活。

人生哪里,才是归途?别急着给出答案,要等你老了,还能笑着活,就对了。

现在,我们走出家乡,去外地谋生,向往大城市。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场地,是暂时的安身之地,到头来,我们要退休,要让出位置。

在某座城市混过,但是不一定能在此养老。

习惯性漂泊,这是必须接受的。但是我们还要习惯,找位置,让位置。

奋斗了一辈子,其实是为子女创造了点什么;为单位和社会,留下点什么,这就是“无憾的事”。

沉沉浮浮,其实是一种常态,关键是稳住自己的心态,顺势而为,不强求自己停留在最高点。

05

关于心计: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作为一个管家的人,但是为所欲为,私心也很重。

比方说,贾蔷要到江南去采买唱戏的女孩子,贾琏表示反对。

在一旁的贾蓉暗示王熙凤。于是,王熙凤站出来,表示支持,于是事情就办妥了。并且,蔷蓉之后许了贿赂。

私欲太重的人,终究过不好一生。王熙凤在贾府败亡的时候,女儿都堕入烟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从小就有励志的目标,长大后有赚钱和得位置的方法。但是我们一定要适可而止,否则是作茧自缚。

得不到的,就放弃好了,已经到手的,也要和人分享。

随时都要记得,道德底线不能突破,法律红线不能触碰。规范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才有更多的时间,过知足常乐的生活。

具体来说,管好自己的钱财、言语,让你能力和地位财富匹配,不苛求认知之外的东西。

人要谋局,更要破局,千万不要进入死胡同。

06

我们这一生,看起来轰轰烈烈,杂乱无章,说白了,无非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过几十年的旅途,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红楼红,一时红;人生红,亦是如此。所有的色彩,都得暗淡。

《菜根谭》里说:“一场闲富贵,狠狠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为夭。”

争什么富贵,贪什么长寿,忙什么生活?关键要活得豁达,别为虚无的东西,拼尽全力。

一百年之后,谁还记得谁,风过无痕,人过无名。

从今往后,静静地来,静静地去,切忌喧哗。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